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裝扮雖然可笑,但也透露出了危險的訊號

簡介可能一些喜歡看日劇或日本動漫的人聽過這個名字,但皮埃羅並不是源於日本,他出現在十七世紀末的法國,是憂鬱小丑的形象鼻祖

小丑面具怎麼畫

“醜”這個字一般被形容成相貌難看,其它的解釋大多也都是貶義詞。

要是在“醜”字前面加一個“小”字的話,一個我們熟悉的形象就呈現了出來,白色的面部、圓形的大紅鼻子、爆炸頭、不合身的衣服。想必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聯想到這種小丑,其實這種形象也有一個學名,叫“奧古斯特小丑”(Auguste),簡單點來說就是“彩面小丑”或“傻瓜小丑”。

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裝扮雖然可笑,但也透露出了危險的訊號

既然我們最熟知的小丑形象有他的專業名字,那也間接證明了小丑不僅僅只有一種,要是把世界各地戲劇中的丑角也算進去的話,小丑的種類多的可能讓你數不過來。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小丑的歷史,看看“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

小丑的歷史和皮埃羅

要是深挖小丑的歷史,可能要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古埃及的統治者們在茶餘飯後感到無聊,於是小丑表演者在這種需求下就出現了,當然這是隻有法老才能享受的特權。之後世界各地也逐漸誕生了各式各樣的丑角表演者,他們用誇張搞笑的表演來使觀眾愉悅,並且觀眾也不再僅限於權貴。

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裝扮雖然可笑,但也透露出了危險的訊號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過,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丑角的臉普遍都是白色的,其實這裡面也是有說道的。

一個優秀的演員可以用五官的變化來體現出自己的內心活動,丑角還會用一些誇張的表情來使表演更加生動,而白色的臉可讓觀眾清楚地看到丑角演員的五官,這是一個科學的解釋。

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裝扮雖然可笑,但也透露出了危險的訊號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白色的臉對於演員來說就是一個面具,丑角演員畫上妝後,其實就已經轉換了身份。在臺上,演員們不再是平時的那個自己,可以盡情的去演繹另外一個人,演出結束之後,卸掉裝扮,演員又變回平時的自己。像日本的“能樂劇”對這種理念就比較深刻。

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裝扮雖然可笑,但也透露出了危險的訊號

綜上所述,小丑早期的形象普遍都是白臉,在十七世紀末期,出現了一個影響至今的白臉小丑形象,甚至這個形象已經另成一派,其名字叫做“皮埃羅”。

可能一些喜歡看日劇或日本動漫的人聽過這個名字,但皮埃羅並不是源於日本,他出現在十七世紀末的法國,是憂鬱小丑的形象鼻祖。

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裝扮雖然可笑,但也透露出了危險的訊號

皮埃羅是一個義大利劇團創造出來的形象,首次演出是在法國。因為得不到心愛的科倫拜恩,皮埃羅經常以一個憂鬱的形象示人,在後來的發展中,人們喜歡在皮埃羅的眼角畫上淚珠來加強效果。和皮埃羅同時出現的還有哈萊金,他的性格精明、開朗,和皮埃羅形成了很強的對比,但遠遠沒有皮埃羅出名。

馬戲團小丑的出現和流浪漢小丑

在講馬戲團小丑之前,先來講一講“奧古斯特小丑”。在戲劇中,他經常了白臉小丑一起出現,其形象比較隨意一些,比如說被誇大的五官,不合身的衣服之類的。在劇中的地位也遠遠沒有白臉小丑要高,經常被白臉小丑派去執行一些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一些愚蠢的事來讓人發笑。馬戲團中的小丑就是借用了“奧古斯特小丑”的形象。

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裝扮雖然可笑,但也透露出了危險的訊號

在公元1768年,一個叫阿斯特利的人在馬術表演之前添加了一個小丑,以此來增加觀眾對小丑的興趣,至此小丑就成為了馬戲團常見的角色。

而當時奧古斯特小丑的形象有很多種,我們最熟知的那種出現在1801年,約瑟夫·格里馬爾迪在白色的面部上畫了一個露出淘氣笑容的紅嘴唇,又在眼睛處畫上了三角形。沒想到的是,這種形象竟然受到了廣泛的好評,成為了其他人爭相模仿的物件,甚至後來有人認為這是19世紀初最出名的設計之一。

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裝扮雖然可笑,但也透露出了危險的訊號

後來小丑形象逐漸被大眾熟知,這也多虧了流浪漢的功勞。在西方,沒有工作的人開始裝扮成小丑的樣子,並上街乞討,準確的說是街頭賣藝,只不過大部份的表演比較粗劣。很多店鋪和商家也喜歡僱傭這些流浪漢,讓他們一邊舉著自家的招牌一邊在街邊表演,據說吸引顧客的效果還不錯。

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裝扮雖然可笑,但也透露出了危險的訊號

在經濟蕭條時期,這種想象達到了頂峰,很多失業的人被迫走向了街頭,開始裝扮成小丑的樣子。他們有工廠工人、火車駕駛員、文職人員,因此當時街邊的小丑呈現出了另一種風格,他們留著雜亂的鬍子,有的還禿頂,裝扮主要都是模仿格里馬爾迪的形象,掩蓋不住他們身上的滄桑感。

小丑恐懼症的來歷

小丑的出現是為了給人帶來歡樂,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一部分人開始對小丑感到恐懼,後來人們稱這種現象為小丑恐懼症。關於這種症狀的出現,說法有很多種,而且來都有各自的道理。換句話說,今天的小丑恐懼症是多個的因素混合在一起的產物。

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裝扮雖然可笑,但也透露出了危險的訊號

從1972年開始到1978年結束,美國出現了一系列的連環殺人案,受害者一律都是14到21歲之間的男性。

兇手落網之後,人們才得知這個傢伙經常扮成小丑的形象,在各種慈善活動中誘拐小孩。不少人都認為這是小丑恐懼症的根源,其實在這之前小丑恐懼症就已經出現,這次惡性事件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裝扮雖然可笑,但也透露出了危險的訊號

上文已經提到過,很多無業遊民為了生存才去當了小丑,其中也不缺乏一些心術不正的人,又加上小丑主要是面向兒童,所以不少家長都願意用小丑來嚇唬自家孩子,比如“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像這小丑一樣啦”之類的。在這種錯誤教育下小丑成了負面形象,並影響了幾代人的童年。

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裝扮雖然可笑,但也透露出了危險的訊號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小丑恐懼症其實是和小丑一同出現的。有人研究,小丑用濃濃的裝束掩蓋了自己的真實面容,這種偽裝無形當中給人了一種潛在的威脅感。並且有人認為,小孩對熟悉的體型(人形)配上不熟悉的面容(小丑臉)本身就會感到恐懼。

結語

因為小丑恐懼症的存在,導致了壞小丑的形象深入人心,並且在漫畫或影視劇中被塑造出了細節。但壞小丑畢竟只是例外,大多數小朋友還是很喜歡小丑的。

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裝扮雖然可笑,但也透露出了危險的訊號

參考文案《約瑟夫·格里馬爾迪傳記》、《約翰·韋恩·蓋西謀殺案》、《牛津辭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