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簡介DC在創造“小丑”(Joker)這個角色時,充分考慮了他所代表的現實意義,這個無惡不作,畫著瘮人妝容的大反派,其實就是當時社會的寫照,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白熱化:他詭異的笑臉,以及笑臉下痛苦的內心,反映了20世紀40年代人們因戰爭而被割裂

小丑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快樂是痛苦的鎧甲,用它緊緊包裹自己,免得被人見到血,驚歎一聲‘你有傷啊’!”

——美國詩人艾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son)

迪金森的的這首詩,本來跟小丑無關,但是用來概括小丑所代表的的強顏歡笑精神,卻又再貼切不過了。最近上映了一部DC電影《小丑》(Joker),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小丑”,在DC漫畫的宇宙中,“小丑”之所以自稱Joker,而不自稱Clown,跟西方歷史有關。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小丑》劇照

DC漫畫的小丑

在電影《小丑》一開始,我們看到“小丑”在鏡前,用手指將嘴角往兩邊拉,故作笑臉,他塗白的笑臉上有一滴黑色眼淚流下。強顏歡笑,故作堅強,這就是“小丑”亞瑟·弗萊克的生活。在古希臘,不管演悲劇還是喜劇,演員都會戴上面具,對於臉上彩繪面具的哥譚“小丑”來說,喜劇和悲劇其實是一體的,在電影裡,“小丑”曾憤怒地說:

“過去我總以為我的生命是個悲劇,不過,我現在知道那根本是一場喜劇。”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小丑》劇照

“小丑”亞瑟真覺得自己的生命是喜劇嗎?根本不是。他之所以畫上笑臉,是因為自己的脆弱不想被別人看見,以歡樂或笑臉遮蔽內心的痛苦。有時是因為自卑缺乏自信心怕被排斥,因此發展出想要博人一笑的心態,於是漸漸變成真小丑。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小丑》劇照

我們可以看到,電影中“小丑”亞瑟·弗萊克的處境十分悽慘:身世不詳,工作不順,被貧窮與挫折折磨,在公交車上想逗孩子,卻被誤會,萬念俱灰之下,只能發狂大笑,即便如此,其他人還是投來對他厭惡、恐懼和鄙夷的眼神。一個想要正常生活而不得的人,最終只能化身為邪惡“小丑”,電影接近尾聲時,亞瑟對別人說:“進場時請介紹我是Joker。”這一方面是呼應蝙蝠俠裡Joker的誕生,另一方面也宣示他不再是許多clowns中的一個,而是罪惡的領袖Joker。

“clown”與“joker”的歷史

人們喜歡詼諧幽默,不喜歡嚴肅認真,這是從古至今的審美偏好。

在娛樂手段相對匱乏的古代,能夠引人發笑的表演者是最容易獲得的快樂,所以小丑很早就出現了。

一、古埃及與古希臘

最早的小丑,一般都稱clown。小丑歷史上首先出現於公元前2400年的埃及,現存的象形文字記載,當時的小丑基本由神職人員擔任,因此小丑的起源與信仰有關。古希臘的戲劇裡也有小丑,他們通常剃光頭,戲服內塞滿填充物以使自己看起來臃腫,表演時會跟壞人搗蛋,並向觀眾扔零食。古希臘的小丑,跟中國戰國時期的“俳優”有異曲同工之妙。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古希臘的演員

二、中國戰國時期

中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君主往往有很多弄臣小丑,比如齊威王的寵臣淳于髡,所謂“髡”,就是因為刑罰被剃掉頭髮的意思,可見淳于髡的形象與古希臘的光頭小丑差不多。還有楚莊王的弄臣優孟、秦始皇的歌舞藝人優旃,都是善於說笑,以哄君主開心為業的表演者。他們可以統稱為“俳優”

三、羅馬帝國時期

凱撒之後,羅馬帝國建立,文藝活動大發展,當時流行啞劇,劇場上的啞劇表演者(pantomimus)深受人們的喜愛。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古羅馬戲劇

啞劇表演者在開演時戴著面具出場,以肢體動作與富有節奏的姿態交代劇中人物的特質與故事情節,他們佩戴的面具很多種,分別代表劇中的人物。當時還有一種頭戴尖帽的啞劇演員,被稱為笑鬧啞劇演員(mime),他們的表演主要靠誇張的動作譁眾取寵,以逗觀眾發笑,所以

笑鬧啞劇演員就是小丑的雛形

四、中世紀弄臣小丑出現

羅馬滅亡後,笑鬧啞劇不再流行,但逗人發笑的小丑職業仍在發展,尤其是宮廷中

弄臣

(jester、fool、joker)的出現,發展了小丑的內涵。弄臣生活在宮廷或貴族家中,平常靠奏樂、雜耍、講謎語等方式取悅主人,有時也會表演特技。弄臣是宮廷中的專門表演者,

他們通常身穿特殊服飾,頭戴兩三個尾部裝有圓球的長條狀的帽子,也就是小丑帽的原型

。弄臣的地位會隨著主人的喜好程度而變化,弄臣作為小丑,並非都是低人一等的可憐蟲。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薩默斯(Will Sommers)

比如英王亨利八世與其摯愛的弄臣薩默斯(Will Sommers)就堪稱摯友,後者甚至可以直呼國名的小名。文藝復興時期,弄臣的影響力達到了巔峰,之後就快速衰落。一個原因是由於各國進入資本主義階段,原來的貴族階層沒落了,弄臣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

有一些弄臣流落到民間,他們將宮廷內的那一套擺上街頭,將小丑的表演大眾化了。

五、莎士比亞戲劇與義大利劇場

小丑的另外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存在於莎士比亞戲劇中。

莎士比亞特別喜歡寫弄臣或小丑,他一般會將弄臣塑造成極聰明的人,不僅會給君主出謀劃策,還能靠幽默詼諧的本事脫離險境。莎士比亞愛寫弄臣小丑,也是投大眾所好,觀眾們在看戲的時候,十分喜歡弄臣和小丑的戲份,弄臣小丑幽默、搞笑,總能讓大家開心,甚至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都對莎士比亞筆下的弄臣小丑讚不絕口。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第十二夜》

莎士比亞在創作弄臣或小丑形象的時候,賦予了他們深刻的特質,藉此表現劇中重要的主體,比如《李爾王》裡陪在老王身邊的愚者,以及《第十二夜》中的小丑費斯特。《第十二夜》不僅在費斯特的歌聲中結束,還讓他說了一句至理名言:

“機智的愚者勝過愚蠢的聰明人”。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義大利劇場喜劇(Commedia dell‘arte)

塑造小丑的形象,不光有莎士比亞的戲劇,還有16至18世紀盛行的義大利劇場喜劇(Commedia dell’arte),那些在劇場中即興演出的表演者,將小丑(clown)變成了戲劇表演中必不可少的定型角色。

六、19世紀小丑定型

大約在1870年左右,呆瓜小丑(the Auguste clown,也稱彩面小丑)出現,他們的典型特徵是奇裝異服、突出的臉部化妝、繽紛的假髮、特大的鞋子。與呆瓜小丑相對的是源自法國的白臉小丑(the white faced clown,也稱悲傷小丑),他們的特點是臉是白色,眼口鼻是紅色或黑色。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白臉小丑(the white faced clown,也稱悲傷小丑)

還有自成一派的流浪漢小丑(the hobo clown),卓別林的表演就是流浪漢小丑的代表。19世紀初,使小丑一角大放光彩的是英國喜劇演員約瑟夫·葛裡莫蒂,他首先創造了小丑白臉化妝法,使得現代小丑的外表得以確定。

整個19世紀,就是小丑形象逐漸定型的年代,城市化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於娛樂生活的追求,都促使小丑這一形象逐漸成熟。

七、DC小丑(the Joker)誕生

1940年,DC漫畫人物小丑(the Joker)的出現堪稱里程碑,他們將插科打渾娛樂觀眾的小丑,轉化為了令人不寒而慄的邪惡小丑(evil clown),成為迄今為止所有“邪惡小丑”的原型。邪惡小丑的另一個代表是史蒂芬·金1986年出版的小說《它》中的跳舞小丑潘尼懷斯。潘尼懷斯使得不少人恐懼小丑,甚至厭惡小丑。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潘尼懷斯

“clown”與“joker”的區別

一般來說,joker代表小丑時,等同jester與court jester,也就是宮廷中的弄臣,專指說笑話的人。而clown在代表小丑時,等同於喜劇演員或諧星,他們依靠怪異的著裝,誇張的妝容,以及豐富的肢體語言逗人發笑。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1940年的小丑

漫威的“小丑”之所以取名“Joker”,是原因撲克牌裡中的小丑牌(the wild card,中國人常說的大小王)可以當任何牌用。這種隨意變身的本領,正好契合亞瑟·弗萊克變成Joker後,隨心所欲,可以自由選擇成為任何人的特性。

DC在創造“小丑”(Joker)這個角色時,充分考慮了他所代表的現實意義,這個無惡不作,畫著瘮人妝容的大反派,其實就是當時社會的寫照,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白熱化:他詭異的笑臉,以及笑臉下痛苦的內心,反映了20世紀40年代人們因戰爭而被割裂的內外矛盾形象。“小丑”怪異扭曲的笑聲,是人們隱藏壓抑傷痕的苦笑。另外,“小丑”可以視作人們不敢正視的內心陰暗面,或者整個世界不斷增加的痛苦,戰爭正在撕裂世界,小丑應運而生。

《小丑》為什麼叫Joker,而不叫Clown?

當然,後來“小丑”的形象不斷被豐富,在哥譚市的黑暗童話中,他是一個詭計多端,十分狡猾的反派頭子,他百變的外形,以及無處不在的邪惡計劃,都是社會陰暗面的寫照。DC一貫喜歡讓漫畫角色變得深刻和令人深省,所以,“小丑”這個角色,就是亟待人類正視的道德缺陷,我們越覺得他可怕,越有必要改變自己,只有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小丑”才會銷聲匿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