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簡介在清朝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在京為官的族人俞應綸回鄉省親,帶頭捐資興建了大名鼎鼎的“俞氏宗祠”,現今這一古建築,成為去汪口古村旅遊必看的景點

大神晃牙為什麼叫汪口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江西婺源,是一個旅遊大縣,隨便走入一座村落,都有著古徽州歷史文化的沉澱,或者有著世外桃源般的風景。臨近婺源江灣鎮的汪口村,便是其中之一,這個建村歷史有千年,曾作為皖南古民居專案申報過世界文化遺產,2002年還被授予“中國民俗文化村”和“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2005年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當然門票也不便宜,每人60元。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從杭瑞高速江灣收費站下,沿G237國道往婺源縣城方向,大約八九公里的路程,路邊有一塊坡地,居高臨下,建有一個簡易的休息區,從休息區便能眺望坐落在山谷裡的一座村落。這就是汪口村,婺源的星江河環繞著古村,古村只有一頭依傍著山體,其它地方均被河流簇擁,當地人常用的介紹詞就是“U型”地貌。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進入汪口村需要經過與G237國道相連的兩座橋,一座老橋是G237的必經之路,一座新橋是古村朝東面與國道相連。出入橋樑不用收費,但一旦想要進入古村,那你得掏錢買一張門票。古村的遊客中心建在老橋的一端,有個小型停車場。新橋部分因為還在建,可以溜達到古村的東面。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公元1110年(宋大觀三年),一位叫俞杲的人,率領族人從鄰近的村落遷移到這塊臨河的谷地,正式建立了汪口村。俞杲,為朝議大夫(正三品級)。他先選擇離開河流的高地落戶,因為開門見河,他把這塊依山傍水的谷地稱之為“永川”,所以汪口最早的村名,便叫“永川”。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隨著俞家人丁興旺,後來的人,便漸漸向鄰近河道的地方居住生活,大概在俞杲建村兩百多年後,汪口村才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到了明代的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明朝政府在汪口設立了一個“驛站”,用於傳遞官方文書和物資。這大概也是婺源歷史上的第一個官辦“郵局”。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在依靠船運業的時期,汪口能夠一下子興旺開來,完全是憑藉著村前那條星江河。在婺源,人們把星江河說成是“母親河”,從地理位置來看,汪口朝婺源方向,多山,在枯水期時,船隻無法朝山裡行走了,而汪口村門前的河道,卻常年可以行駛或,停泊船隻。所以在明清時期,汪口,就成為婺源與外界聯絡的最前沿“陣地”。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大多數進出婺源內陸地帶的物資、人員,都必須在汪口村交替。船隻至汪口便不再朝裡面走了,就地裝卸貨物;人員抵汪口,或棄船換車,或下車登船,汪口也就成為一處“中轉站”,就連古書裡也記載:“通舟止此”,正因為如此,汪口村得以迅速繁榮了起來。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據村史記載:從清朝乾隆年間至光緒年間的近200年裡,汪口村裡中進士的有9人,進入仕途,實授官職的有39人。在清朝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在京為官的族人俞應綸回鄉省親,帶頭捐資興建了大名鼎鼎的“俞氏宗祠”,現今這一古建築,成為去汪口古村旅遊必看的景點。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坐落於古村最東面臨河的“俞氏宗祠”,總面積1116平米,呈長方形,寬15。6米,縱深42。6米,坐西北朝東南,整體建築採用了婺源當地名貴的樟樹材質。從而也使得“俞氏宗祠”在建成兩百多年的今天,依舊有三絕:無須拂拭,卻一塵不染;雕樑畫棟,卻蛛網不結;面水背山,卻無群燕築巢。目前,“俞氏宗祠”已成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因為船運業的繁榮,清朝雍正年間,當地一位叫“江永”的人,在汪口村前的河道里建了一條長120米的“平渡堰”。其南端靠岸,北端堰堨頭向上折成曲尺形,離岸空有6米寬的舟船通道。平渡堰在不設閘門的情況下,同時解決了蓄水、通舟、緩水勢的矛盾,是中國水利建設史上的傑作。平渡堰的建成後,汪口村一度形成了18個河埠碼頭供商貨轉運。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豐水期的汪口村,U形的河道漲滿了來水,整個古村就像漂浮於水上的一座半島。當地人也形容古村纏上了一條水做的“金腰帶”,對接那18座碼頭的18條村巷,如同探入水中吸水的“龍頭”,使得古村日漸富裕,名聞遐邇。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成也為水,敗也為水。在經歷了數百年的繁華之後,隨著船運逐漸退去,汪口村邊上也修建了公路,現今甚至還有高鐵、高速公路在古村邊上的山崗上而過。汪口村也漸漸開始冷落下來。雖說發展起旅遊業,但是遊客並不多,也許在大部分遊客的眼中,花60元去看個古村、古祠堂,還不如到婺源其它風景點走走。

婺源汪口村,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

這也是現今婺源旅遊的“陣痛”,許多靠古村興辦起來的旅遊點,遊客認知度低,遊人少。遊人少了,景點的管理成本就無法消化,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產生惡性迴圈。鄉村旅遊,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的。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