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 由 每天一點冷芝士 發表于 手機遊戲
  • 2021-09-04
簡介1.2 越禮的宋朝女性——平民女子也照樣遍身羅綺宋朝的統治者不僅對后妃的服飾制度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對於臣民的服飾顏色也有限制:“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

朱衣是幾品

“孔雀羅衫窄窄裁,珠襦微露鳳頭鞋”

——宋·石延年《句》

宋朝詩人石延年所做的詩句,為我們勾勒出一位曼妙秀美的宋朝女子,她身穿孔雀羅衫,修長飄逸的襦裙下露出一雙嬌俏的鳳頭鞋。寥寥數語的背後,能看到的是宋朝女子“

以窄為美”

的服飾審美,普遍流行的纏足風尚和發達的織造業。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宋代女子著裝雖然襲唐制,仍以襦裙為主,但也發展出了自己的風格,最顯著的區別是,宋朝女裝的款式一改唐朝的寬大飄逸,轉而向修身保守靠攏,色彩紋飾也由唐朝的濃煙絢麗轉向淡雅柔和。用現代的詞彙講,如果唐朝女子流行的是御女風,那麼宋朝女子走的就是森系小清新。

在宋朝,由於身份貴賤不同,不同階級的女子著裝也有一定的限制。

1.1 禮制規範下的宋朝後妃的服裝制度

《後漢書·輿服志》中記載“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乾坤有文,故上衣玄下衣黃

”,認為黃帝、堯、舜,根據衣裳的各個部分設定職位,取法乾坤二卦,統一了“上衣下裳”的服裝制度,目的是為了治天下,辨尊卑。因此,為了

“定親疏、決嫌疑、制同異,明是非”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會制定具有道德內涵的禮儀制度,來約束和規範臣民。其中,著裝制度便是統治者鞏固權利的手段之一。

宋朝後妃的服裝制度沿襲唐制,分為禮服和常服,禮服又包括朝服、公服和祭服,是后妃們在朝會、祭祀等正式場合所服服飾。

《宋史·輿服志》記載“后妃之服,一曰褘衣,二曰朱衣,三曰禮衣,四月鞠衣”

(1)禕衣是皇后之服

古時皇后隨天子祭奠先王、接受冊封、參加朝會時所穿的祭禮服。宋朝的禕衣呈深青色,上有五彩翟文或翬紋,即野雞的花紋。《宋志》記載了曹皇后受冊封禮時的穿著“

內外命婦就位,皇后服禕衣

”,可見宋朝對於禮儀程式的著裝約束還是非常規範的。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2)鞠衣是皇后、九嬪和卿妻的禮服。

根據漢代鄭玄的註釋“

鞠衣,黃桑服也,色如鞠塵,像桑葉始生

”,歷代鞠衣的顏色是都黃色的,取其色如新發桑葉,是皇后舉行告桑儀式時所穿的禮服。宋朝的鞠衣由黃羅製成,衣長遮住膝蓋,束腰帶(大帶),革靴與衣同色。鞠衣與禕衣的區別在於有無野雞紋。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3)朱衣是皇后宴見賓客、朝謁聖容時所穿的禮服

根據《宋會要輯稿·輿服》“

朱衣,緋羅為之,宴見賓客服之。今參詳,每遇朝謁聖容,往還於輦中服此朱衣

”,“緋”,指深紅色,在古代是很高貴的顏色,《論語·鄉黨》中記載“

君子不以紺鯫,紅紫不以為褻衣

”,認為紅紫是非常高貴的顏色,普通人是沒有資格穿的。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圖 宋朝除了后妃,也只有媽祖女神畫像被允許穿著朱衣

4)禮衣是皇太妃、皇后乘翟車去太廟時所穿的禮服,也叫細釵禮衣。

但是,不同於唐朝的細釵禮衣用雜色,宋朝的細釵禮衣皆用緋色羅布製成。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1.2 越禮的宋朝女性——平民女子也照樣遍身羅綺

宋朝的統治者不僅對后妃的服飾制度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對於臣民的服飾顏色也有限制:

“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舊制,庶人服白,今請流外官及貢舉人、庶人通許服皂…端拱二年,詔縣鎮場務諸色公人並庶人、商賈、伎術、不繫官伶人,只許服皂、白衣,鐵、角帶,不得服紫…婦人假髻並宜禁斷,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其銷金、泥金、真珠裝綴衣服,除命婦許服外,餘人並禁。”

——《宋史·輿服志》

根據這一段史料可以得知,

宋朝統治者給百姓規定的服裝顏色有皂色和白色

,“皂”,即黑色,原本是指穿黑衣的養馬官或衛士,《左傳》中記載“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僚臣僕,僕臣臺

”,皂雖為下流等奴隸的首位,但是還是屬於低賤的雜役,黑色也因此成為賤民之色。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但是,宋朝是一個商品經濟特別發達的朝代,物質極其豐富,百姓肯定不願意穿單調乏味的黑白二色。所以,雖然上有政策,但有錢的富民階層卻並不當回事,越禮之事非常普遍, 不僅男子效法官員服朱服紫,女子也仿照命婦穿金戴銀、遍身羅綺,更有甚者,還有穿著少數民族的氈笠和胡服,被當時稱之為“

服妖

”。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對於這種奢靡的現象,宋朝皇帝們,如高宗、孝宗、寧宗等都曾屢次下詔禁止,甚至宋寧宗時期,為了收斂百姓奢侈的風俗,皇帝還下詔當街焚燒從宮中收繳的金翠首飾,表達皇帝從簡的決心。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這其中的歷史原因,與宋室南渡後,宋朝國力衰微有很大的關聯。一直以來,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等邊境國家的戰爭衝突中都頻頻處於弱勢,經常需要割地賠款來交換和平,所以統治者需要號召舉國從儉,使國家再度繁盛。

此外,宋代是文人政治的黃金時代,推崇儒家經典,在這樣的思想支配下,人們的審美傾向也從唐朝的華麗奔放轉向簡潔雅緻,女子的服飾也在男權審美下一改唐朝時的暴露奔放,逐漸向保守、端莊轉變。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在這樣的主流審美下,宋朝女子的服飾色彩更加柔和內斂,很少使用色彩對比強烈的撞色,茶色、棕色、藕色、絳色、淡紫色、淡黃色等含蓄、沉穩的素色更受宋朝女性的青睞。但是,好在宋朝的紡織業非常發達,在高超的織造技藝和刺繡技巧的加持下,宋朝女裝展現出一種超然物外的雍容脫俗之美。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雖然宋朝統治者禁止奢靡浪費,屢次下詔不讓臣民穿的“太好”,但是收效甚微。這倒不是宋朝百姓喜歡和朝廷叫板,主要是因為宋朝的紡織業太發達了。

宋代不僅商品經濟特別發達,還具有非常先進的科技文明,中國四大發明中有三項發明於宋朝。在這樣的科技水平下,宋朝的農業、手工業和製造業的發展程度非常高,紡織業更是遠勝於唐朝。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宋代統治者除了向百姓徵收絹、綢、布、絲、棉等布帛作為軍需用品外,還在多地設大型官辦織造院,生產綾、羅、錦、絹等名貴布匹,以供宮內服用或歲時賞賜。對於民間的織造院,宋朝政府也有相應的法律條文規範其質量。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在這樣的基礎上,宋代紡織業的質量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陸游曾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

亳州出輕紗,舉止若無,裁以為衣,真若煙霧

”,形容織物薄如煙霧,足以見得宋朝絲織品的技藝之高超。

但若論宋朝絲織品那個品類最精湛,還要數織錦。

宋朝的織錦業空前繁盛,產自蘇州的“宋錦”、南京的“雲錦”、四川的“蜀錦”,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

宋代織錦的花紋不下百餘種,同時還增加了錦中加金的“金錦工藝”,即將金線織入錦緞作花紋,極盡奢華。溫庭筠曾在詞《酒泉子》中寫道:“

玉釵斜警雲援重,裙上金縷鳳

”,女子的裙子上有用金線繡上鳳凰,太奢華了,怪不得宋朝的皇帝們要禁止以金裝飾服裝了。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圖 宋錦、蜀錦、雲錦 注圖片來源並非宋朝文物,僅作展示

宋朝製造業工匠們的另一大技術革新就是

緙絲

,緙絲在隋唐時期就已有之,但是卻成熟於宋代。緙絲的技術特點是“

通經斷緯”

,織出的圖案有鏤刻般的立體感,耐水洗且不易褪色。但是,由於緙絲的技藝極其複雜,工序多達16道,織造過程緩慢,因此民間有“

一寸緙絲一寸金

”的說法,這也使得緙絲很難在民間普及,僅作為帝后服飾,或者用來摹緙名人字畫。

從古籍中考證宋朝女子的服裝制度,還原千年前古人的審美

除了緙絲,宋朝刺繡的水平極其精湛。宋朝的很多詩文中都有刺繡的描寫,宋代詩人高覿曾作詩《海棠》歌詠刺繡:

“錦裡花中色最奇,妖嬈天賦本來稀。 綺霞忽照迷紅障,縠露輕籠設翠幃。 繁朵有情妝媚景,纖枝無力帶殘暉。 好將繡向羅裙上,永作香閨楚楚衣。”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刺繡也是宋朝女子服飾上必備的裝飾。

崇寧三年(1104年),宋朝第一所官辦刺繡院“文繡院”在汴梁成立。

這所繡院聚集了宋朝最優秀的繡工,還培養了非常多的學徒。後來,宋室南渡後,這些工匠也隨著遷至南方,在新的土壤紮根、融合,一直到今天仍能看見它們的影子。

服飾最能體現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和經濟文化。由於宋朝在與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國家的戰爭中頻頻失利,統治者們對於異族的文化和態度也呈現出敵視的態度,這一點從宋朝禁止百姓穿胡服就可見一斑,也正因如此,宋朝的服飾少了唐朝般對異域風情的包容,風格趨於含蓄。同時,宋朝的文官審美和後來興起的理學思潮,讓女性的服飾逐漸轉向保守,還出現了“束腳”等禁錮女性的畸形審美。但是,由於宋朝經濟的高度繁榮,裝飾之風盛行,女子服飾愈加精緻和高貴。所以,儘管宋朝服裝的整體色調偏向素淨,但卻並未顯得寒酸,反而展現出雅緻內斂美感。

【參考文獻】

《後漢書》

《宋志》

《宋史》

《宋會要輯稿》

《論語》

《左轉》

《老學庵筆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