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龍巖市區靜板音樂,是龍巖民間音樂的奇珍異寶

簡介在此之前,龍 巖銅缽巷成隆店也曾聘請永定大排樂隊獻演,一些音樂愛好者,由郭聯壽、張志宏等人岀面,招兵買馬,組建了龍巖第一個琴館 “雅奏軒”,館設在橄欖嶺林採江家

月琴的弦怎樣定音?

龍巖市區靜板音樂,是龍巖民間音樂的奇珍異寶。它既清新淡雅,又樸素無華,散發著濃郁的鄉土風味。

靜板音樂演奏的樂器有:笛子、噴吶、京胡(俗稱吊規或頭弦)、管、板、胡、琵琶、月琴、三音仔、三絃、廣弦、二胡、揚 琴、大冇等。在打擊樂器方面,鑑於靜板音樂的清新淡雅,在演奏中,除個別曲牌用鑼鼓外,其餘均配以打擊採中的小件,如木魚、碰鈴、田九鑼、小鈸等。近年又加入了西洋樂器中的大提琴, 以加強低音的節奏感。

龍巖市區靜板音樂,是龍巖民間音樂的奇珍異寶

龍巖靜板音樂使用的樂器雖不甚嚴格,但它的定音卻一定要比我區的閩西漢劇音樂的定音略高半音。

龍巖靜板音樂分坐奏、行奏二種。坐奏人數多至幾十人,少則七、八人,人多時,以笛子為領奏樂器;人少時則以京胡為主。 板起指揮作用。行奏(指遊行、遊場時,邊走邊奏),其人數則要求較多,樂器的配備較為齊全。

靜板的演奏形式很為特殊,它可以一個曲牌接一個曲牌得一氣呵成,無須一曲終止另行起調;它的銜接方法頗為奇特,如以曲牌的尾句的音與下一個曲牌的首句自然銜接過去的稱其為“過橋方銜接法;如一曲未完就跳到另一個曲牌上去的就稱其為“過技”銜接法。但不論是“過橋”銜接也好,“過技”銜接也罷,它 們均以笛子或頭弦帶頭起調,自然銜接、自然結束“無跡無痕。

龍巖市區靜板音樂,是龍巖民間音樂的奇珍異寶

靜板的歷史,據一些老藝人傳說,約在唐宋以前龍巖就有靜板這種音樂出現。而有一種比較統一的說法是:在公元1905年的 9月23日,龍巖東肖天后宮迎聖母姑婆,當地主事人聘請“三多班”漢劇團時,隨聘永定坎市大排樂隊來東肖獻演。在此之前,龍 巖銅缽巷成隆店也曾聘請永定大排樂隊獻演,一些音樂愛好者,由郭聯壽、張志宏等人岀面,招兵買馬,組建了龍巖第一個琴館 “雅奏軒”,館設在橄欖嶺林採江家。林採江也成了 “雅奏軒”的當然主持人。當時參加的人數約20餘人。隨後,在平等鄉的五權小學附近也組織了一個“遊詩館”,參加者十八九人。民國以來, 龍巖的靜板組織如雨後春筍,先後有林樹璃、蔣鳴元、郭鳳祥、鄭起英、鄭榮周等人組織的靜板樂隊,如公平靜板樂隊、寶田俱樂部、公王排中樂團以及武安、周前、所內、龍門、赤水等地,均有靜板的組織。銅缽巷吉榮壽板店更是一年四季絡繹不絕,琴聲不停。

龍巖靜板音樂,既有自己獨特風味的民間小調,兼有閩西漢劇、廣東潮劇中優美悅耳的曲牌小調。1907年,江西藝人黎金堂來我市演唱和教習南詞北調,龍巖的蘇耕子等人,學會了南詞北調中的“鬧天宮”、“宋江殺惜”及四季相思、瓜子仁等小調,使龍巖的靜板音樂在實踐中得到了充實與發展,並日趨豐富。同時, 形成了龍巖靜板音樂既可單獨演奏,又可為民間歌舞和山歌劇伴奏的特色。靜板音樂最早演奏的樂曲,如“正金錢氣“反金錢”、 “哭竹”、“狀元遊街”、“高山流水”、“將軍令”……至後來發展了一部分可供清唱的南詞北調等民間小調。

龍巖市區靜板音樂,是龍巖民間音樂的奇珍異寶

龍巖靜板隊,雖然是來自於各階層音樂愛好者的自由結合體, 但多數是文人雅士,是一種非盈利的業餘民間文娛組織,雖偶爾參加各種迎神賽會、打蘸的演奏,有時也為琴友舉辦的婚喪喜慶演奏,卻從不索取酬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