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清代皇帝頒佈命令的文書,為何有的稱“聖旨”,有的稱“上諭”?

簡介乾隆之後不僅對親王進入軍機處有所限制,嘉慶帝還作出規定,御前大臣不得兼任軍機大臣

親王的命令為什麼稱憲令

自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以後,內閣成為了國家的中樞機構,內閣大學士成為了“無相名,而有相權”的實權人物。這種制度在清入關後被沿襲,不過清初時滿洲王公依然有著很高的權力,形成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閣兩個中樞機構。

清代皇帝頒佈命令的文書,為何有的稱“聖旨”,有的稱“上諭”?

可到了雍正時期,自雍正八年建立了軍機處以後,軍機處則實際上成為了清代掌權機構,軍機大臣成為了名義上的宰相。不過軍機大臣並非是正式的官職,而是一個兼職,照例有滿漢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京堂等升任。

軍機大臣又稱“樞臣”,俗稱“大軍機”。軍機大臣的任用,因其資歷的深淺也有所不同,《清史稿》中是這個說法:“軍機大臣,無定員,由大學士,尚書、侍郎內特旨召入。區其名曰大臣、大臣上行走。其初入者加學習二字。”

由此可見,軍機大臣只是個大概的說法,具體可分為“辦理軍機事務”、“在辦理軍機處行走”、“在軍機處行走”、“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以及“在軍機處學習行走”、“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等諸多名目。

清代皇帝頒佈命令的文書,為何有的稱“聖旨”,有的稱“上諭”?

由於軍機大臣有著兼職的特徵且不是正式的官職,因此皇帝對軍機大臣的提拔程式就很簡單,完全不用走吏部的程式。不過,能成為軍機大臣之人必定有過人之處。根據史料記載,朝中大臣想要成為軍機大臣必須符合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第一,於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京堂內特簡。

這個條件是硬性規定,儘管對軍機大臣入值的官職、品級沒有明確的界定,但從歷代軍機大臣的任命中可以發現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正二品以上的官員,其中也有一些三品、四品甚至五品的,但佔到的比例極低。

第二,被寵眷尤異者或皆親臣重臣。

通俗地講就是入值軍機處的大臣必須是受皇帝寵信的,在京二品以上官員少說也有數十人之多,但軍機處人員多時也就七、八人,因此只有那些被皇帝看中且十分信任之人,才能進入軍機處。

清代皇帝頒佈命令的文書,為何有的稱“聖旨”,有的稱“上諭”?

雍正建立軍機處時,各項制度尚不明確,到了乾隆時期逐漸成熟。鑑於康熙晚年皇子介入政務太深,位高權重,乾隆帝對宗室王公進行了很大的限制,並規定“親王不假事權”,也就是說親王、郡王等皇室貴胄被排擠在軍機處之外。

這種不以親王為軍機大臣的制度一直沿襲到了清末,但是也不是絕對的。如嘉慶時期成親王永瑆就曾入軍機處辦理政務,咸豐時又有恭親王奕訢為首席軍機,不過這些都是特例,類似的例子不多。

乾隆之後不僅對親王進入軍機處有所限制,嘉慶帝還作出規定,御前大臣不得兼任軍機大臣。嘉慶帝此舉主要是為防止軍機大臣權勢過重而威脅皇權。御前大臣是清宮內廷的核心人物,是皇帝身邊的近臣,該官職在朝中的地位及其顯赫。如果御前大臣兼任軍機大臣,就可獲得矇蔽皇帝的機會。

清代皇帝頒佈命令的文書,為何有的稱“聖旨”,有的稱“上諭”?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和珅,他以御前大臣兼任軍機大臣,大權獨攬,以至於各省的奏報被他壓下到不了乾隆的手中。為了避免被人彈劾,和珅還將一些重要奏摺抄寫副本並擅自改動其內容,由此隔斷了朝臣與乾隆之間的溝通渠道。

軍機處雖稱是中樞核心機構,但說的到底也是皇帝的秘書班子。他們主要的工作還是替皇帝上傳下達諭旨、聖旨。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皇帝的聖旨,不過真能將“聖旨”、“上諭”等這些專業術語區分的估計並不多。

“聖旨”是指大臣經過商議得到皇帝首肯,並以書面文字的形式頒佈天下的稱作聖旨,聖旨下發至內閣傳抄,最終交給各部院執行。

“上諭”也稱“諭旨”是皇帝特降的,也就是說這是皇帝個人單方面的意思,諭旨欽定下發後,也經過內閣交於相關機構執行。無論是聖旨還是諭旨,這兩種旨方式都是公開透明的。

清代皇帝頒佈命令的文書,為何有的稱“聖旨”,有的稱“上諭”?

除了聖旨和諭旨之外,軍機處所負責的密旨即廷寄則是保密的,它不經過內閣,而是直接發往各省。並根據其緊急程度交由兵部,分六百里、四百里、三百里加急等。廷寄的發明者是雍正重臣張廷玉,自從廷寄出現後,內閣的權力基本被架空了,軍機處也就成為了實際的中樞機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