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銀保監會:要對評級較差商業銀行及時採取風險糾正措施,注重“早期介入”

簡介《辦法》在借鑑“CAMELS+”體系的基礎上,結合當前銀行風險特徵和監管重點,對評級要素作了以下最佳化:一是突出公司治理的作用,將“管理質量”要素修改為“公司治理與管理質量”,加大對銀行機構公司治理狀況的監管關注,引導銀行將改進公司治理作為

泊雲心舍是什麼意思

銀保監會網站9月22日訊息,為加強商業銀行風險監管,完善商業銀行同質同類比較和差異化監管,合理分配監管資源,促進商業銀行可持續健康發展,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監管評級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近日,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辦法》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制定《辦法》的背景是什麼?

監管評級是銀行業非現場監管的重要內容,在整個監管流程中處於核心環節和基礎性地位。銀保監會高度重視銀行機構監管評級工作,持續完善監管評級規則,推動監管評級制度化、規範化。現行商業銀行監管評級規則實施於2014年,自實施以來,在加強商業銀行綜合風險評估、完善差異化監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商業銀行業務模式、風險特徵、外部環境及監管重點發生顯著變化,現行監管評級規則已不能完全適應監管工作需要,在評級流程、管理機制、內容方法和結果運用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亟待進行更新和完善。因此,出臺更為完備的商業銀行監管評級規則,充分反映當前銀行風險特徵和監管重點,增強監管評級工作的規範性和準確性,強化監管評級結果運用,引導商業銀行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既有必要性又有緊迫性。

二、相較於現行商業銀行監管評級規則,《辦法》在哪些方面進行了完善?

《辦法》堅持風險為本、與時俱進、問題導向的原則,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改進和完善:一是建立統一協調的監管評級工作機制,增強規範性和客觀性。完善銀行監管評級程式,進行統一管理,明確操作要求,增強監管評級工作的嚴肅性、規範性。利用監管評級資訊系統開展評級工作,加強評級流程跟蹤和管理,提升監管評級效率和準確性。二是完善評級內容和方法,提高靈活度和適應性。堅持“風險為本”原則,最佳化監管評級要素體系,在傳統“CAMELS+”評級體系基礎上,突出公司治理、資料治理等要素的重要性,並專設機構差異化要素,充分反映監管重點和不同型別銀行機構風險特徵。建立評級結果級別限制和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對銀行風險具有重要影響的突發事件和不利因素得到及時、合理反映。三是加強結果運用,切實提升監管效能。強調監管評級結果是綜合衡量銀行經營狀況、風險程度和管理能力的主要依據,監管機構應當根據銀行評級情況,科學制定監管規劃,合理配置監管資源。明確監管機構可以根據監管評級結果,依法採取相應監管措施和行動,注重“早期介入”,努力實現風險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防止風險苗頭和隱患演變為嚴重問題。

三、《辦法》設定了九項評級要素,是如何考慮的?

《辦法》規定的商業銀行監管評級要素包括資本充足(15%)、資產質量(15%)、公司治理與管理質量(20%)、盈利狀況(5%)、流動性風險(15%)、市場風險(10%)、資料治理(5%)、資訊科技風險(10%)、機構差異化要素(5%)共九項要素。

傳統的“CAMELS+”銀行評級體系一般包括7項要素,分別為資本充足(C)、資產質量(A)、管理質量(M)、盈利狀況(E)、流動性風險(L)、市場風險(S)和資訊科技風險(I)。《辦法》在借鑑“CAMELS+”體系的基礎上,結合當前銀行風險特徵和監管重點,對評級要素作了以下最佳化:一是突出公司治理的作用,將“管理質量”要素修改為“公司治理與管理質量”,加大對銀行機構公司治理狀況的監管關注,引導銀行將改進公司治理作為防範化解風險的治本之策。二是強調資料治理的重要性,增加“資料治理”要素,把資料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作為評判銀行風險管理狀況的基礎性因素,加大資料治理監管力度。三是合理體現機構差異化狀況,增加“機構差異化要素”,充分反映不同型別銀行機構的風險特徵,據此實施差異化監管。

四、評級結果級別限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如何實施?

為確保對銀行風險具有重要影響的突發事件和不利因素得到及時、合理反映,《辦法》規定實施評級結果級別限制規定和動態調整機制。一方面,設定評級結果級別限制規定。對於核心監管指標不滿足“底線性”監管要求,出現黨的建設嚴重弱化、公司治理嚴重不足、發生重大涉刑案件、財務或資料造假問題嚴重等重大負面因素嚴重影響機構穩健經營,風險化解明顯不力、重要監管政策和要求落實不到位等情況的銀行,監管機構可以對按評級要素打分得出的評級初步結果進行調整,限制評級結果的級別。另一方面,設定評級結果動態調整機制。在年度評級之間,對於風險或管理狀況發生重大變化的銀行,監管機構在充分事前評估、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的基礎上,可按照規定程式對銀行最近一次監管評級結果進行動態調整,增強監管評級的時效性和敏感度,為及時、有效採取相應監管措施提供依據。

五、監管評級結果將如何使用?

監管評級是非現場監管的核心環節,監管評級結果作為對各家銀行風險的綜合評價,是監管機構科學制定監管規劃、合理配置監管資源、有效實施監管措施的主要依據。《辦法》明確,監管機構可以根據監管評級結果,依法採取相關監管措施和行動。在監管措施設定方面,《辦法》根據銀行評級級別的高低,按照監管投入逐步加大的原則,要求監管機構採取相應強度的監管措施和行動。既要關注評級較好銀行可能存在的弱點和風險苗頭,加大監管跟蹤和風險提示;也要對評級較差銀行及時採取風險糾正措施,注重“早期介入”,避免風險惡化、蔓延,防止風險隱患演變為嚴重問題;而對於已經出現信用危機、嚴重影響銀行消費者和其他客戶合法權益及金融秩序穩定的銀行,則應穩妥制定實施風險處置方案,根據具體情況,按程式依法安排重組、實行接管或實施市場退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