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網路語“佛系”一詞的真正意義,地獄天堂,只在一念之間啊!

簡介關於這一點我想到一個故事,是日本禪師玄侑宗久和樺島勝德在《元氣禪》這本書裡說的:有這麼一個人,他把人生中所有想看的,想吃的,想說的,總之所有想幹的事兒,都做完了,最後只剩下天堂和地獄沒有去過,就去請教師父:“師父,不知在死前,我能不能先看一

微風婆娑什麼意思

網路語“佛系”一詞的真正意義,地獄天堂,只在一念之間啊!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煩惱嗎?

你肯定會說,這不是廢話嗎?人怎麼可能沒有煩惱呢?甚至可能在我問出這個問題的前一秒,你都在想不開心的事。

釋迦牟尼佛說,人一秒鐘會產生810000個念頭,在這810000個念頭裡,怎麼可能沒有煩惱?這麼算下來,在人一天生活的大概15個小時裡,該有多少煩惱的念頭產生啊!

顯然,我們也不想這樣,誰願意自己整天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呢?誰都想像TVB劇裡的那句經典臺詞一樣,“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

還好,生活中有許多外界事物能幫助我們消除煩惱,帶來快樂。比如跟朋友家人出去玩,你會很開心;在工作中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褒獎,你會很開心。或者一個人的時候,聽到一首好聽的歌,看了一檔綜藝節目,讀到一本愛不釋手的書,你都會很開心。

但換個角度看,跟朋友家人出去玩的時候,有可能會和他們產生矛盾,甚至吵架;工作上能得到誇獎,但也會受到批評,這樣,開心就變成了不開心;假如你聽到的是一首悲傷的歌,你看的是一集情節悲慘的電視劇,或者你讀的這本書裡某個人物某段情節讓你極其厭惡,這樣,你的情緒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全成了煩惱。

發現問題了嗎?能給你帶來快樂的事物,同樣也能給你帶來煩惱。就像你和一個人談戀愛,如膠似漆的時候,享受到了愛情的美好,但吵架分手的時候,也如同嚐盡了人間極苦。

網路語“佛系”一詞的真正意義,地獄天堂,只在一念之間啊!

所以,快樂也好、悲傷也好,幸福也好、煩惱也好,決定這些感受的並不是外界的事物,而是你自己的內心。關於這一點我想到一個故事,是日本禪師玄侑宗久和樺島勝德在《元氣禪》這本書裡說的:

有這麼一個人,他把人生中所有想看的,想吃的,想說的,總之所有想幹的事兒,都做完了,最後只剩下天堂和地獄沒有去過,就去請教師父:“師父,不知在死前,我能不能先看一下天堂的極樂和地獄的極苦呢?”

師父是個好心人,就答應了他,先帶他去了天堂極樂世界,後來又去了地獄。這人說:“師父,不對啊,怎麼天堂和地獄的環境是一樣的呢?”

原來,無論是在天堂還是地獄,他們看到的,都是一大群人圍在一口巨甕邊上,共享著裡面的麵條。甕上,一樣的熱氣籠罩。人們也都一手拿著一米多長的筷子,絞著麵條吃,而另一隻手被縛在身後。

師父笑了笑,告訴他:“本來,地獄即天堂,天堂即地獄。”

超長的筷子、共享的甕、單手被束縛,所象徵的都是人生必然遭遇的種種壓力,包括身體、心理、人際關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用長筷子夾麵條吃,象徵著我們的努力。在天堂和地獄,這些都一樣。

那麼,有沒有什麼不同呢?師父讓他仔細觀察。終於,他發現了細節,原來,是使用筷子的“方向”完全不同:在地獄,人們只顧夾麵條往自己嘴裡送,結果有的戳破臉皮,有的戳破嘴唇,鮮血淋漓,整個現場一片混亂。而在天堂,則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人們互相用長筷子夾麵條給身邊的人吃,其樂融融。

這人恍然大悟,趕忙向師父道謝:“我知道了。”

師父問:“你知道了什麼?”

這人答道:“大家都知道要面對壓力,但心動的方向不同。心動方向不同,推力的方向也就不同,隨之,方法也就有了差異。正是這個差異,造就了地獄與天堂。所以,天堂或地獄,都在我們心裡。”

師父很欣慰道:“你說對了,是心動!地獄天堂,只在一念之間啊!”

網路語“佛系”一詞的真正意義,地獄天堂,只在一念之間啊!

原來,天堂還是地獄,幸福還是痛苦,全在一念之間。興奮的時候,做什麼都是開心的;低落的時候,看到什麼都是悲傷的。有人對生活處處不滿意,有人卻懂得知足常樂。生活給我們呈現出的“外部世界”都是相似的,對映到不同人的內心,卻造就了不同的情緒。

當下,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普遍加快,緊張的工作、家庭的重負,讓我們很少有喘息的機會,個人的時間越來越少,精神世界也越來越貧乏。可想而知,這種狀況造就的就是抑鬱、焦慮、失落等不良情緒。如果你還想在一片貧乏空虛的內心點一盞燈的話,如果你還想在生活虐你千百遍之後,讓自己獲取一點溫暖,覓得慰籍的話,那麼不妨去看看林清玄的這本散文集——《星月菩提》。

林清玄是臺灣著名作家,在30歲之前,他就得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在32歲的時候與佛法結緣,跑到深山老林裡去修煉了兩年,深有感悟。我們可以看到,這本書既具有他慣常的散文美感,又充滿哲理,一字一句,都如同拂過人面頰的春風。

一開篇,林清玄先生就說:“夏夜的時候,梅雨已經停了,漫天的星星繞著一輪明月,我們走出屋外,所有汙濁的空氣都沉澱了,只留下猶帶著梅雨清冷氣息的風,從很遠很遠觀音山的那頭吹送過來。楊柳一樣柔軟的風,杏花一樣細緻的雨,這時我站在陽臺上,不禁痴了,這是一個多麼美的天空,有這樣動人的星月照耀著我們。

午夜的星星和月亮有時會美得出乎人的意想,但有時看著星月我會想: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匆忙的世界,到底有多少人和我同時看著星月呢?能看星月、會看星月也不是簡單的哩,要有情致,還要有心。”

接著,先生就開始思考了,觀星賞月進入一個更深的層面,他說:“其實,看星月或者不看星月,對我們都沒有增減。一個只注視現實生活無緣看星月的人,並不會覺得人生有所欠缺,而一個在抬頭看星月得到心靈撫慰的人,也不能離開現實生活。

因此,能欣賞天上的星月,固然讓我們感到欣喜,卻也是無關緊要的。但是,天上星月乃是人的心靈照映,如果回到自我,一個人完全不能照見自己心靈裡月的光輝與星的明亮,就非常可悲了。”

網路語“佛系”一詞的真正意義,地獄天堂,只在一念之間啊!

這話是什麼意思?什麼是自己心靈裡月的光輝和星的明亮呢?先生是學佛的,他認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差不多是一樣平凡的,但在這平凡的日子裡,我們應該保持不凡的、超脫的心境來面對生活,這樣就不會隨波逐流,至少在面對煩惱的時候,可以自我化解;

在面對壓力的時候,可以變做動力,可以在紛繁複雜的人際交往中,保持一份清醒,可以有些許閒情逸致,在春天感受微風,在夏日聆聽蟬鳴,在秋夜觀星賞月,在冬季留意這座城市穿上白色外衣又脫下白色外衣的過程。

我想,先生說的“心中的星月”,其實就是“智慧”,而想要獲得智慧,就得靠修行了。佛家說“戒生定,定生慧”,因為剋制慾望,也就是“戒”,使得內心清淨,從而獲得寧靜的狀態,也就是“定”,又因為寧靜的心境得以映照萬物,清晰看待,而生出智慧。

說實話,這對於現代人來說可就難了,別說戒律了,由於手機功能的日益強大,因為人際交往的身不由己,我們的物慾、情慾、權欲等越來越強烈,根本不會在“享受其中”的時候清醒地察覺到:這樣也許是不對的。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煩惱和痛苦了。

舉個很常見的例子,對年輕人來說,每天晚上睡前玩手機是必備環節,可不少人完全沒法自控,玩著玩著,不知不覺,就到了夜裡一兩點,第二天還得早起上班。放下手機睡覺吧,因為看了很多東西,腦子裡思來想去的,又睡不著,這又得折騰一會,結果睡眠不足,導致第二天上班狀態不好,日復一日,惡性迴圈。

這個時候,“戒”就是我們要放下手機。假如規定自己十一點半過後不能碰手機,就真的不要去碰它,這樣才能生“定”,就是清淨,內心就不會躁動不安。當然,一開始沒了手機可能反而會躁動不安,但這只是對外物依賴已久之後的反彈而已,時間一長,你會發現睡前沒有手機的陪伴,反而舒心了。放下手機並不能讓我們生出智慧,但可以讓我們安然入睡。

網路語“佛系”一詞的真正意義,地獄天堂,只在一念之間啊!

還比如說,你經常在朋友圈裡看到某某又秀恩愛了,頓時覺得自己挺孤獨,得找個人填補自己的空虛寂寞冷,找到了又感覺不盡人意,沒找到就繼續空虛寂寞冷。

你經常在朋友圈裡看到某某又炫富了,你或許表面上不為所動,但或多或少還是被影響了,心想自己也一定要買哪些化妝品,買哪些奢侈品,買什麼牌子的車,包裝自己,如果成功了,那也要秀一下,並且還想繼續追求。假如一直得不到呢,就鬱鬱寡歡,自尋煩惱。你的心情,全隨著外界膚淺的表面現象而起起伏伏。

如果你擁有一個超脫的心境,會變成什麼樣呢?你可以不害怕寂寞,享受孤獨,既懂得與他人相處,又能和自己相處得很好,不會一味向外界尋求寄託。在物慾方面,你會適可而止,即使依然追求,也會容易知足。

要知道,在這個什麼都可以秀,什麼都要秀的時代,這點很重要,你應該時常問問自己:在大家爭相競豔的這個虛擬秀場裡,有沒有失去自己的本心?有沒有被表象所迷惑?有沒有因此而生出不必要的煩惱?

關於這點,《星月菩提》這本書裡有一篇叫做《生命的化妝》的文章,講的是林清玄先生和一位化妝師的對話。

在先生眼裡,化妝師這個職業都是“膚淺”的,再有學問,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實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應該追求的。他就問這位化妝師:“你研究化妝這麼多年,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會化妝?化妝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呢?”

化妝師說:“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妝術,是經過非常考究的化妝,讓人看起來好像沒有化過一樣,並且這樣化出來的妝與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現那個人的個性和氣質。次級的化妝,是把人突顯出來,讓她醒目,引起眾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妝是一站出來,別人就發現她化了很濃的妝,而這層妝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或年齡。

最壞的一種化妝,是化過之後扭曲了自己的個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協調,例如小眼睛的人化了濃眉,大臉蛋的人化了白臉,闊嘴的人化了紅唇……”

網路語“佛系”一詞的真正意義,地獄天堂,只在一念之間啊!

先生頓時驚訝不已,發現化妝竟然也有這麼高的境界,這令他對化妝師刮目相看。

對方繼續說:“這不就像你們寫文章一樣嗎?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詞句的堆砌,扭曲或者隱藏了作者的個性。好一點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視線,但別人知道你是在寫文章。而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讀的時候不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個生命。”

先生頻頻點頭,又反問:“可是說到底,化妝的人只是在表面上做功夫呀!”

“不對不對,”化妝師說,“化妝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層的化妝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和營養,這樣她的面板得到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妝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醜不到哪裡去。

臉上的化妝對他們來說,只是化妝最後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簡單的話來說明,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我想,聽到這番論述的人,不管是不是像林清玄先生這樣的智者,都會佩服得五體投地吧!想想我們每個人的一輩子,誰不是在對自己的生活“化妝”呢?

擁有豪宅、豪車的富貴生活就像濃妝,中產階級的小資生活就像淡妝,清貧知足的生活就像不化妝的素顏,濃妝也好,淡妝也好,素顏也好,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自得其樂的“自然”。按照自己的心性自然而然地過活,不就是最好的狀態嗎?可是,有多少人因為外界的影響,而過著不自然的糾結的日子呢?

許多人愛講生活品質,他們認為花的錢多、花得起錢,就稱得上生活品質了。於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吃飯時一擲萬金,在買衣時一擲萬金,拼命地揮霍金錢,當你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時,他的答案是理直氣壯的:“為了追求生活品質呀!”

網路語“佛系”一詞的真正意義,地獄天堂,只在一念之間啊!

生活和品質,這兩樣東西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如果說有錢能滿足許多的物質條件就叫生活品質,是不是所有富人都有生活品質,而窮人就沒有生活品質呢?

如果說受教育就會有生活品質,是不是所有大學生都有生活品質,沒受教育的人就沒有生活品質呢?

如果說在都市生活才有生活品質,是不是鄉下人就沒有生活品質呢?是不是所有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質呢?答案都是否定的。可見生活品質並不是某一階層、某一地區、某一時代的專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質,窮人、鄉下人、工匠、農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質。

因為,生活品質是一種求好的精神,是在一個有限的條件下尋求該條件最好的風格和方式,這才是生活品質。

工匠把一張桌子做到最完美的地步,是生活品質;農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種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質;窮人買一個饅頭果腹,知道同樣的五塊錢在哪裡可以買到最好品質的饅頭,是生活品質;家庭主婦買一塊豆腐,花最便宜的錢買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質。

所以,林清玄先生說,“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再進一步,生活品質是因為長久培養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豐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覺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在內,能居陋巷而依然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網路語“佛系”一詞的真正意義,地獄天堂,只在一念之間啊!

我突然想到朋友最近講的一個故事,他去印尼一個人煙稀少的海島旅行的時候,遇到一個歐美女人,三十來歲,原本金髮碧眼的她,已經同化成當地土著的模樣。按常理來看,她應該是個事業有成、家庭完整的都市女性,但她如同《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敢於摒棄世俗的標準,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朋友跟她聊天之後,發現她完全樂在其中,她擁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品質。

我們能夠從她身上學到的東西是什麼?不要總向外看,不必拼命添脂抹粉,多向內看,獲得寧靜和清醒後的愉悅,是不言自明的。

民國時期大學者錢穆有過經典的表述,他說,“生命自我之支撐點,並不在生命自身之內,而安放在生命自身之外,這就造成了這一種人生一項不可救藥的致命傷。向外的人生,不免要向外面‘物’上用功夫;而向內的人生,則只求向自己內部‘心’上用功夫。”

當你能夠靜下心來,讀讀《星月菩提》這本書,和思想家對話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向自己的“心”上用功夫,就是在感受林清玄先生那美妙的磁場——美感和哲理兼備的文字,就是在為自己的生命做最深層次的“化妝”,就是在鍛造自己的智慧。

鄭板橋說,“難得糊塗。”而林清玄先生用這本書告訴我們,“難得清淨。”其實極樂世界一直都在,它並不高高在上,並不遠在西方的盡頭,並不能從金錢和權力的角度去衡量。

當你擁有了清淨的境界,當下的婆娑世界在你眼裡,就是極樂世界,當下的瑣碎煩惱在自己眼裡,就如同投進大海的沙礫,不會擾亂心扉。

最後,我想送給大家一首詩,是宋朝無門慧開禪師寫的,它與《星月菩提》整本書透出的氣息相得益彰: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