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七項世界第一,創造世界上第一個機械時鐘,你不能不知道的中國人

  • 由 一寸見方的地方看世界 發表于 手機遊戲
  • 2021-10-26
簡介水運儀象臺木格的後面設有漏壺和機械系統,利用水力推動儀器運轉,它是蘇頌最傑出的代表作,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1座綜合性天文觀測臺,不僅在國內取得前無古人的卓越成就,在世界科技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創造了三項世界第一

誰造出了一座帶擺的時鐘

蘇頌,字子容,福建同安人,歷任宋代五朝重臣,官至宰相,偉大的天文學家、藥物學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蘇頌出生於福建同安縣城西北隅的蘆山堂,自幼接受父母薰陶和良好家教,勤奮好學,聰明過人。

七項世界第一,創造世界上第一個機械時鐘,你不能不知道的中國人

宋仁宗慶曆二年,23歲的蘇頌與著名的王安石同登進士,一生從政五十餘載,從地方文官到中央官吏,為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重臣,是一位忠君愛國、品德高尚、舉賢任能的賢臣良相。

蘇頌一生政績突出,外交、文化、史學方面均造詣非凡;天文學、機械、科技、和本草醫學上,為中華民族創造多項世界之最,蘇頌一生著述頗豐,是文獻學,詩歌,散文,史學等領域的行家裡手,現傳世的有:《蘇魏公文集》、《新儀象法要》、《魏公譚訓》等,是我國最早的科學題材的詩人。

七項世界第一,創造世界上第一個機械時鐘,你不能不知道的中國人

元豐9年(公元1086年),哲宗詔命蘇頌定奪新舊渾儀,蘇頌會同吏部令使韓公廉等人,共同設計製造水運儀象臺。水運儀象臺,上層是一個露天的平臺,設有渾儀一座,用龍柱支援,下面有水槽以定水平。渾儀上面覆蓋有遮蔽日曬雨淋的木板屋頂,為了便於觀測,屋頂可以隨意開閉,構思比較巧妙。露臺到儀象臺的臺基有七米多高。

七項世界第一,創造世界上第一個機械時鐘,你不能不知道的中國人

中層是一間沒有窗戶的“密室”,裡面放置渾象。天球的一半隱沒在“地平”之下,另一半露在“地平”的上面,靠機輪帶動旋轉,一晝夜轉動一圈,真實地再現了星辰的起落等天象的變化。

下層是晝夜報時的齒輪傳動機械系統。報時系統為五層塔形木閣,每層有門,每到一定時刻,門中有人出來報時。

第一層木閣又名“正衙鐘鼓樓”,負責全臺的標準報時;第二層木閣負責報告時初、時正;第三層木閣負責報告時刻。該層木閣正中有一個小門,每到一刻,一個穿綠衣的木人持刻數牌出現在小門前。此層共有96個綠衣木人,刻數牌牌面上依次寫著初刻、二刻、三刻、四刻等;第四層木閣負責晚上的報時;第五層木閣負責報告晚上的時間。

五層木閣共有12個紫衣小木人、23個紅衣小木人、126個綠衣小木人、1個擊鉦小木人,累計162個小木人。

水運儀象臺木格的後面設有漏壺和機械系統,利用水力推動儀器運轉,它是蘇頌最傑出的代表作,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1座綜合性天文觀測臺,不僅在國內取得前無古人的卓越成就,在世界科技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創造了三項世界第一。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蘇頌奉旨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藥物普查,全面繼承前人的醫藥成就,撰寫了《本草圖經》21卷。《本草圖經》是一部圖文並茂,內容詳實,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可靠性。16世紀李時珍撰寫鉅著《本草綱目》時是以《本草圖經》為重要引數之一,《本草圖經》是本草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蘇頌的《本草圖經》把本草學著作從單純藥物學性質提高到博物學的性質,使得我國本草學在 世界科技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為本草學的發展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它是蘇頌創造的第四項世界第一。

七項世界第一,創造世界上第一個機械時鐘,你不能不知道的中國人

蘇頌的假天儀為第五項世界第一,這是由中國科學院王振鐸提出的。蘇頌制了一種人能進入到渾天象內部來觀察星象的儀器——假天儀。它使人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星宿在太空中的出沒 。它在球面相應於天空星象的位置鑿有小孔,人進到球內,可以看到點點光亮如天上繁星,轉動球體,則“中星、昏、晚(曉),應時皆見於竅中。

七項世界第一,創造世界上第一個機械時鐘,你不能不知道的中國人

在水運儀象臺鑄造竣工之後,76歲高齡的蘇頌將其設計原理、全部設計圖樣及文字說明彙集成書,撰成《新儀象法要》,代表宋代最高水平的天文機械圖樣專著,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機械圖紙,使後人復原製作水運儀象臺成為可能,創造第六項世界第一。

《新儀象法要》書後附有五幅圖,共記載1464個星座,比西歐人於400年後測繪的星座還多442顆,這是蘇頌的第七項世界第一。

七項世界第一,創造世界上第一個機械時鐘,你不能不知道的中國人

人的天職在於探索真理。蘇頌,用盡畢生的天賦和心血,專注於編制一部中國古代天文儀器製造史畫卷,泛黃的書頁,閃耀著蘇頌,在靜力學,動力學,光學,數學,機械學等多領域的輝煌星火,飄溢著墨香的3萬文字,書寫著十一世紀天文學偉大成就的圖騰。

蘇頌為後世留下澤被蒼生、沾溉無盡的科技財富。中華民族必將繼承先賢的遺澤,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優秀科技文化,為人類科技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發光、添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