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電影《囚徒》:劇情燒腦,給觀眾很好的觀影體驗

簡介該片英文名為《 Prisoners》,“s”代表複數,導演意圖很明顯,片中所有人都成為“囚徒”,兩名小女孩失蹤,父母家人淪為精神上的“囚徒”,而凱勒更是私自囚禁嫌犯、落入正義“背叛”的“囚徒”,這是電影中最黑暗、最揪心,卻也最“光明”、最有

午夜的囚徒多少鑽

電影《囚徒》的走向是第一種假想。當兩個小孩不見之後,警探洛基在感恩節的雨夜查獲了一輛舊房車中,發現了司機眼睛男,然而眼睛男竟然是個智障。小孩的父親凱勒無意間聽到智障男說的話之後便認定智障男阿歷克斯就是綁匪之一,於是綁架並囚禁了他,對其實施私刑。凱勒邪惡心理的不斷膨脹,或許正在落入罪犯設計的圈套裡。如果真是圈套,罪犯的“如意算盤”只會落空,因為凱勒多年形成的強大保護意志只會讓他更為清醒、理智地進行他的“瘋狂囚禁”。他始終堅信女兒還活著,一定要從阿歷克斯那兒開啟缺口。

電影《囚徒》:劇情燒腦,給觀眾很好的觀影體驗

與此同時,被凱勒指責“不作為“的警探洛基,為維護聲譽,一直在暗中破案,用經驗和直覺進行帶有預判性的分析,層層剩開案件外殼,從牧師的地下室男屍到神秘養蛇男的狂妄症,再到線索中斷、阿歷克斯失蹤而一籌莫展。他沒有聽到智障男說的那句關鍵性的話,也沒看到凱勒跟蹤時發覺智障男通狗散步用繩子勒狗施虐的變態行為。他基本上都是從外圍線索的拼接中尋找蛛絲馬跡的——那個迷宮式的圖騰胸墜,那名失蹤多年對牧師自稱殺害16名兒童的變態狂,還有阿歷克斯失蹤後反應平靜的嬸嬸,以及對阿歷克斯真實身份的質疑等,一系列待解謎題在洛基那習慣性的眨眼中被一一破解。

電影《囚徒》:劇情燒腦,給觀眾很好的觀影體驗

我不想“劇透”電影結局如何、片中人命運如何,電影的魅力是需要觀者咀嚼體會其中別樣味道的。我只想略談對“囚徒”的理解。該片英文名為《 Prisoners》,“s”代表複數,導演意圖很明顯,片中所有人都成為“囚徒”,兩名小女孩失蹤,父母家人淪為精神上的“囚徒”,而凱勒更是私自囚禁嫌犯、落入正義“背叛”的“囚徒”,這是電影中最黑暗、最揪心,卻也最“光明”、最有力度、最震撼人心的段落。當凱勒抓著眼神遊離的阿歷克斯,瘋狂地用錘子敲爛他身旁的牆壁浴盆讓他說出“她們在哪兒”時,我想如果換位思考,觀眾在那一刻一定特別同情凱勒。令人佩服的是,當親友都覺得凱勒失去理智,甚至埋怨他把事件越搞越糟時,他的內心反而更加強大堅定,別忘了他在片頭對兒子所說的“時刻準備著”。父親的舊宅,他的木工手藝,特別是他多年積攢的對生活、對社會、對環境最本真的預想,全部用上了。但他的軟助也正是他自我”因心”的痛苦,在兩難的矛盾中最終陷入萬劫不復、命懸一線的境地。洛基則是落入正義“誤判”的“囚徒”,他受困於身邊人包括同事、上司、受害人家屬對他偵破能力的懷疑,當真相大白後他將如何面對救女心切而無意觸犯法律的凱勒,因為凱勒的所有舉動都是由他辦案不力“拖延”所致。而阿歷克斯和養蛇男甚至嬸嬸、牧師等,他們的“囚徒”身份則是另一番人生悲劇,不用多說,片中自有答案。

電影《囚徒》:劇情燒腦,給觀眾很好的觀影體驗

《囚徒》是加拿大籍新銳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繼《焦土之城》之後又一部以個體慘烈命運來講述不同心境下群體道德共的影片。善與惡本就是人性的正反面,所以導演故意濃縮了一個特定的封閉場所,用冷豔的畫質、沉著的構思、深邃的鏡頭,以及如影隨形的黑暗寒冽的氣息,讓觀者在本能的抵禦中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跟隨情節的鼓點進入角色的內心,一同呼吸,一同焦慮,一同埋葬心靈。它對真相的包裹與釋懷,就如同陽光下的小小雪球,表層的逐漸融化慢慢透出裡面每一片雪花紋理結構的變化,喻示著每一個局中人的精神蛻變與命運反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