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鹽城黃河故道:大河遺落的平原歲月

簡介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為守住城池,東京守將在河南開封一個叫做民權的地方,破開高高的大堤,將原本經山東入海的黃河,硬生生地拉向了東南,古黃河就此改道,奪淮南下,經豫東、魯南,甩頭衝向皖北,匯泗水與淮河,一路進入蘇北,再經徐州、宿遷、淮安

歲月流沙代表什麼意思

中國大地上的成千上萬條河川,黃河的脾氣好象格外暴躁。這條泥沙渾濁的河流,在數千年的決口和改道遷移過程中,創造了複雜的故道體系。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為守住城池,東京守將在河南開封一個叫做民權的地方,破開高高的大堤,將原本經山東入海的黃河,硬生生地拉向了東南,古黃河就此改道,奪淮南下,經豫東、魯南,甩頭衝向皖北,匯泗水與淮河,一路進入蘇北,再經徐州、宿遷、淮安(舊稱淮陰)進入鹽城,過阜寧的北沙和響水黃圩雲梯關,最終在濱海大淤尖一帶,挾帶著渾濁的泥沙,東流入海。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再次潰圩改道, 復從北路由山東墾利縣入海。留在蘇北平原上的這條黃河也就成了實際意義上的“黃河故道”,被稱做“廢黃河”。

長河千里,黃河的第一片泥土、第一粒流沙,何時進入大海,順著海口的迴流來到鹽城?這段歷史無人知曉。但從南宋改道至今的近九百年裡,“黃河故道”(廢黃河)兩岸大量的泥沙,和從長江沖積迴流的泥沙一起,匯入了黃海,沉澱淤積,,最終使蘇北的海岸線不斷東移。1936年的一份資料記載,至民國初期,地處“東海”(黃海)岸邊的鹽城,離海岸已經超過七十多公里。這足以說明,多年來,蘇北的海岸線一直在迅速外移,陸地在不斷擴充套件延伸。從如今已位於鹽城市區中心的范公堤(開放大道)的位置可以估算,在前後300多年時間裡,從最上游開始,長江黃河搬入黃海的泥沙,已經給蘇北平原淤填出1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僅僅是海岸線就達到580多公里。這樣的場面,何其盛大、壯烈!

鹽城黃河故道:大河遺落的平原歲月

橋那邊是漣水

鹽城黃河故道:大河遺落的平原歲月

黃河故道邊是家鄉

鹽城黃河故道:大河遺落的平原歲月

河兩岸良田萬頃

高高的桃花源

高高的河堤,茂密的樹林,一個智者正默對千百年不老的往事雲煙。相比這條黃河故道,這片土地的歷史應該早了許多年。只是那時候,這裡並不處處栽種桃花。古時的桃花源,最北端的北沙和雲梯關一帶已是入海口,其北壘土城,東臨海水。漢、唐、宋皆有陳兵屯役,相傳唐初秦王李世民東征,就在桃花源東五里的地方安營紮寨。元末,當地豪紳羊成父子揭竿而起,自立“東海王”,建立南北二寨(北羊寨和南羊寨),並與史上著名的十八條扁擔起義的鹽民領袖張士誠部聯合,扼守古黃河下游地區,一時威震四方。至明朝朱元璋洪武趕散,大批江南百姓從蘇州閶門流散蘇北,黃河故道上便多了人家。那些從姑蘇城來的人,雖然生活百般貧苦,但內心的桃花卻開的旺盛。於是,家家門前栽種桃花,借這片桃花,他們希望在內心裡保留下一個亙古不滅的煙雨江南!而從此,蜿蜒連綿的黃河故道,也就成了一個桃花盛開的地方……

這是黃河故道最高亢明亮的部分。河東岸的堆堤和河西的樹林隔水相望,那些草木春秋,那些人間故事,那綿延的桃花梨花,甚至母親站在村口喊孩子回家吃飯的聲音……

古黃河上,一道溫暖的光芒沿著寬闊的河面照耀過來。這道光芒首先投向了身邊的田野。青蘆滿河,蒲穗搖曳,一片水綠家園,那是蘆蒲;羊群散落,遍野桃花,那就是羊寨。每一寸土地都在為一段流水青蔥的歲月做著準備。頭頂朝陽,身披月光,奔騰不息的古黃河,它要讓沿岸的河坡種滿莊稼,栽上樹木,要讓平展展的大地生長起綠色的果園。腳下的河流一直連著大海,那鋪滿河面的桃花,是一顆顆深情顫動的音符。

花香樹影之中,古黃河一路流淌,無聲無息。蘆蒲的張碼和姚碼合併,雙碼村如今成了進入蘇北桃花源的南大門,全長32公里、總面積53平方公里的黃河故道桃花源,一幅美麗的版圖也就此展開。從此向北,在沙淤和世明合併的果林村和外口村境內,沿著一馬平川的土地,幾條灌溉用的溝渠,順著高亢的河坡,一路流向黃河故道。新年剛過,已吃了元宵,正月十六,家家戶戶又都扛了鐵鍬,擔著水桶,走上高高的黃河堆。歡聲笑語之中,大家忙著給果樹剪枝施肥。給麥地澆水,新一年的勞作再次開始。除了古老的桃花源,黃河故道上生長著一排排高高的楊樹木。它們和古黃河的流水咫尺相望,一起見證了大河岸邊的日出日落,草木生長,鳥蟲歡鳴,萬物生息。

鹽城黃河故道:大河遺落的平原歲月

桃源深處

鹽城黃河故道:大河遺落的平原歲月

羊兒咩咩

鹽城黃河故道:大河遺落的平原歲月

自由自在

河流的回聲

鄰近“蘇北小上海”益林的蘇嘴是古黃河在淮安的最後一站。八百多年前,一個姓蘇的鹽販來到楚州,在淮楚東鄉、鹽阜西域發現了這塊廣袤肥沃的平川和穿境而過的黃河故道。就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他喜出望外,他從淮安揚州等地組織商販來此貿易,依靠便捷的水陸交通,經多年經營,商賈雲集的“蘇家嘴”就此形成,並逐步成為著名的軍事要塞和商商貿重鎮。沿著堆堤下的蜿蜒水道,黃河故道進入鹽城阜寧境內,一條活過九百年的河流一路向北。一路的顛沛奔波,古黃河早已少了氣勢,沒有了初下高原時的驚心動魄、波濤洶湧,曾經的轟鳴,也逐步被沿途的村莊、田野、樹林所稀釋,消解。但它是一條河,身體裡流淌著黃河奔騰的血脈,它依然要向前流淌,要傾其所有,用甘甜的乳汁滋養這片大地,給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留下最後的恩澤,引領那些翻卷的浪花,帶著對於未來生活的期盼,一路奔向遠方。 告別桃花源,以阜寧北沙和濱海大套為界,黃河故道由西向東改變了方向。由此,穿越了大半個豫皖和整個蘇北的古黃河,也就進入了它的最末端,最終驅趕著清澈的波濤,一路進入萬頃大海。但那桃園樹林,牌坊塔影,春風冬雪,那沿著大港順流而下的遍地野花,甚至那埋葬親人的墓園,鄉音鄉戀,鄉情鄉愁,都會讓河水情不自禁的回頭。2018年春天,沿著古黃河東岸的大道,我的腳步停下來,我想我應該在這片土地上栽一棵樹,不一定是桃樹,是桃樹也不期待它能夠開花結果,我只想能夠像一棵樹一樣,一直站在這裡,站在高高的河坡,承接那春風夏雨和陣陣牛歌,一直聽著這九百年不斷的河水的深情呼喚。那樣,我便能夠感知,相隔再久,我依然是一條活在母親身邊的生命。

鹽城黃河故道:大河遺落的平原歲月

灘頭彩虹橋

鹽城黃河故道:大河遺落的平原歲月

處處美景

鹽城黃河故道:大河遺落的平原歲月

青青麥苗

站在雲梯看向大海

蘇北響水、濱海、阜寧、漣水四縣交界處,流淌了八百公里的廢黃河,因為一陣麥鳥的鳴叫,悄消留出一個巨大的河灣。河流北側的土地,水流勾勒,一排排狀若雲梯。因舊時此地曾設立過海關,故此,這片坡地有了個名字,叫做:“雲梯關”。“雲梯關”最早應該是一處處熱熱鬧鬧的碼頭。這裡曾是淮河的海口,後來黃河奪淮,又成為廢黃河的入海口。兩淮地區曾是古代中國最大的海鹽產區,沿著海岸分佈的一座座鹽場,尤其是鹽城以北的廟灣場、天賜場、濟南場(今江蘇省最大鹽場灌東鹽場前身)出產的大量海鹽,大多是從這裡運送出去。黃河故道雲梯關。“雲梯關外茫茫路,一夜吟魂萬里愁。”這是古人寫雲梯關的詩詞。追隨先人的足跡,公元2020年春天,我再度站在廢黃河邊的雲梯關下。自唐代到清代的一千多年間,雲梯關曾是歷代海防重鎮、交通要道,險要河防和商貿集散地,素有“東南沿海第一關”、“江淮平原第一關”之美譽。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河奪淮入海後所挾帶的滾滾泥沙,漸漸淤積了海口,由雲梯關出海,這裡的海岸線早已一寸寸向東延伸。到清康熙年間,海口已由雲梯關東移二十多公里,至今日,古云梯關已距海數十公里了。因為失去了關防功能,“雲梯關”在咸豐五年黃河故道北徙後即被關閉,只有一塊刻有“古云梯關”四字的巨大石碑,舊時關隘,成了大片的平疇綠野。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海關,就這樣兀立於濱海大地,默默看向大海,看向東方。 夕陽西下,水流漸遠,關河漸冷,一塊瘦削的石頭站立於風雨。古老的黃河故道即將融入大海蒼茫。 胸膛緊貼大地,八百公里的波濤,平緩的敘說,悠遠綿延;九百年的腳步,最後的回聲,蕩氣迴腸!

鹽城黃河故道:大河遺落的平原歲月

古云梯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