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在情報領域,這“四大發明”竟然來自於中國,至今世界都在用

簡介實際上,早在東周時期聽甕就已經被髮明出來了,所以專業的古代情報人員往往會使用聽甕,而不會像電視劇裡一樣採用最原始的聽辨方式

世界血脈情報如何獲得

各行各業都有鼻祖,若間諜也算一種行當的話,那麼,世界公認的間諜鼻祖應該是公元前十世紀的菲利斯間諜娣萊拉。不過,我國早在夏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女性情報人員,她的名字是女艾。由於虞夏兩朝距離當代比較久遠,所以這位少康時期的女間諜鮮為外國人所知。

由此看來,間諜的歷史已有四千年,比起許多主流行業都要悠久。在這幾十個世紀的時間裡,間諜技術和間諜工具也是日新月異。中國的情報工作遠沒有美俄兩國出名,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的間諜不出色。在情報領域,我國亦有啟發了國際情報界的“四大發明”。

在情報領域,這“四大發明”竟然來自於中國,至今世界都在用

第一個:竊聽術

很久很久以前,中國的情報人員就發明了“聽甕”。這種工具從外形來看,與一般的小口罐子相仿。使用的時候,只需要將聽甕埋在土壤中,在聽甕口的部分包裹一層薄薄的皮革。情報人員只需趴在地上,然後用耳朵靠近聽甕口的皮革,就能透過皮革與周圍環境的共振聽到資訊。我們在一些古裝劇中,經常能看到情報人員趴在地上聽遠處的馬蹄聲。

實際上,早在東周時期聽甕就已經被髮明出來了,所以專業的古代情報人員往往會使用聽甕,而不會像電視劇裡一樣採用最原始的聽辨方式。聽甕的規格有大有小,小的可便於隨身攜帶,大的則適用於滿足更加精細的情報需求。最大的聽甕,是可以容一名情報人員坐在裡面的。

在古代戰場上,有專業的情報人員坐在聽甕中聽取外界的情報,這種方式被稱作“罌聽”。我們知道,正常人的五感是會相互干涉的。所以,“罌聽”的專業人員往往是盲人。盲人雖然沒有視力,但他們的聽力卻比一般人靈敏得多。由盲人進行“罌聽”,可聽到若干公里外的敵軍動向。

從目前出土的文物來看,最古老的聽甕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墨子》中收錄了聽甕的製造方法和使用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聽甕也在不停地進化。

唐朝時期,聽甕已經進化成“矢服”,這種竊聽裝置已經與聽甕大有不同了。它的構造就像葫蘆一樣,情報人員在休息時將其放在枕頭下面,能起到預警的作用。在枕頭下面放一枚矢服,就能有效防止敵人偷襲。實際上,這種矢服並不是專門用做竊聽的,在沒有情報需求的時候,它還可以當成箭袋,一物兩用。

矢服雖然與聽甕一樣都是竊聽工具,它們的原理卻大同小異。在使用矢服的時候,需要將箭矢取出來,然後在空腔中吹滿空氣,埋在地下或放在枕頭下。這樣,一定距離外的風吹草動都能探知。矢服的原理,是矢服空腔能夠接納聲音,與周圍環境產生共振。因為通體是由牛皮製作的,所以共振的精確度比聽甕更高。

後來,還衍生出一種名為“聽管”的竊聽工具。這種工具的使用方法就比較簡單了,只需在牆壁或窗戶上開個小洞,將管子插進去聽取資訊即可。成語“隔牆有耳”,說的便是聽管。

在情報領域,這“四大發明”竟然來自於中國,至今世界都在用

第二個:密寫術

記得小學的時候,學校前的小賣鋪出售一種專門用於作弊的筆,用這種筆寫出來的字在乾透了以後就會消失,若在上面塗抹一層水便會將字跡顯示出來,十分神奇。曾經還以為這種筆是一種高科技,後來長大了才明白這種筆的墨水就是普通的明礬水。

明礬水,向來被用作行騙和作弊。很多和尚道士在紙上用明礬水提前畫好圖案,隨後騙人捉鬼,用噴水的方式將紙上的圖案顯示出來,用以忽悠無知的老百姓。倘若將明礬水應用在情報方面,那便是一種絕妙的密寫術。古人早就這麼做了,而且還應用得比較廣。

根據《金史》的記載,金宣宗時期,烏古禮派手下的情報人員使用明礬水寫了一封密信,送往首都,向京師彙報前線的情況。

由此可見,使用明礬水來密寫至少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

康熙年間,國內發生大案。被廢黜的太子胤礽使用明礬水寫了一封書信,企圖聯絡盟友恢復皇太子的身份。1715年,當時正值康熙遠征準噶爾時期。被軟禁的胤礽聽說父親已經出征,於是便決定利用這個機會解禁。

胤礽用大量金錢收買了為他福晉瞧病的大夫,請醫生幫自己送一封密寫的書信出宮。沒想到醫生沒能將書信帶出去,輔國公阿布蘭查知這件事後,立即將書信截獲。

當然,古代的密寫術技術非常先進,能夠藉助的墨水和紙張多種多樣。舉一個常見的例子,如米湯即可作為一種簡單的密寫墨水,而且應用還較為頻繁。

在情報領域,這“四大發明”竟然來自於中國,至今世界都在用

第三個:無人機

無人機是二十一世紀的新玩意,但早在古代就已經出現了類似的概念。

那麼,我國最早的無人機是什麼呢?

就是風箏。

風箏(鳶)的歷史相當悠久,已有兩千多年。它的發明者,便是大名鼎鼎的西漢開國元勳韓信。

陳豨謀反案發後,意識到自己即將面臨兔死狗烹的韓信立即嘗試與陳豨聯絡。兩人共同設計了紙鳶作為謀反的暗號。誰能想到,風箏在發明之初,就是作為間諜工具來使用的。

相比於其他間諜技術,紙鳶的製作工藝相當簡單,也便於操作。即便是沒見過風箏的小孩子,只需拿在手裡有樣學樣,幾分鐘就能放飛紙鳶。這種簡單方便的情報工具一經發明,便在軍事、情報領域廣泛推廣。紙鳶可以飛得非常高,那個年代沒有高射炮和飛機,箭矢的射程又相當有限,所以敵人即便發現了紙鳶,也沒有辦法將其擊落。

唐朝時期,魏博節度使田悅策動謀反,率兵圍攻臨洛城。城池被圍困得水洩不通,不但求救的情報送不出去,連軍糧都沒有辦法運進來,守軍將領張伾想了一個辦法,透過放紙鳶的方式與外界取得聯絡。

田悅在城外遠遠地看見了飄舞的紙鳶,但他根本想不出擊落紙鳶的辦法。氣急敗壞的田悅,找來營房裡最擅長弓箭的神射手,要求他立即將紙鳶擊落。沒想到神射手十分為難。此時的紙鳶已經飛上百丈高的天空,以當時的軍事水平任誰都沒有辦法將其擊落。

兩宋時期的中國戰爭頻繁,所以國家相當重視情報工作。不論是與金、遼、西夏的戰爭,都需要間諜來獲取情報。同樣的,這些國家想要打探大宋的資訊,也要向汴京、杭州輸送大量的情報人員。於是乎,大宋的中樞首都,便成了各國間諜雲集的地下戰場。

為了對付間諜,朝廷頒佈獎懲政策,請民間的高手抓捕外國情報人員,據說抓到一名外國間諜能拿到三十萬的賞錢,還能獲得功名和爵位。那些知悉間諜資訊又隱瞞不報的老百姓,不但要被斬首,其家人還會被流放邊疆。

由此可見,宋朝時期敵方間諜人員已經成了讓統治者相當頭痛的存在,不惜斥巨資去清理間諜。當然,為了應對外國的間諜,宋朝還組織了專屬於朝廷的秘密情報機構,潛入敵國完成情報工作和反間諜工作。論起驚險和刺激的程度,多半不遜於現在的諜戰劇。

《射鵰英雄傳》中,便出現了宋人郭靖使用紙鳶偷襲敵國的橋段。當然,這只是一種藝術創作,以人的重量是根本無法被紙鳶承載的。即便宋人會在軍事、情報領域使用紙鳶,也只是用於傳遞資訊罷了。

在情報領域,這“四大發明”竟然來自於中國,至今世界都在用

第四個:加密情報

說起加密情報,筆者的腦袋裡就會迴盪起“嘀~嘀嘀”的聲音。何曾幾時,筆者認為近代的摩爾斯電碼是加密情報的鼻祖,實則不然。

透過查閱文獻可知,我國古人早已將密文技術應用到情報工作中去。例如抗倭名將戚繼光,就曾發明出一套“反切碼”,專門用於為情報加密。這種“反切碼”的原理比較簡單,就是按照一定的韻律和編碼,為一段情報加密。加密後的情報,不具備可讀性,若非敵人獲取了破譯情報的切射方式,是很難破解情報的內容的。

實際上,類似的加密方式還有許多種。情報工作中間諜人員在交流時往往會採用“切口”,這種方式就是將一些名詞或常用語修改成僅有雙方知道的詞句。《智取威虎山》裡土匪之間交流所使用的“黑化”,其實就是加密情報的一種。

在情報領域,這“四大發明”竟然來自於中國,至今世界都在用

現實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加密情報並不多,在一些偵探小說裡我們也能看到類似的內容。因為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古代文人又善用隱喻,所以在很早以前,古人便開始透過詩歌詞賦傳達隱蔽的資訊。

當然,到了當今社會,加密情報的技術已相當先進,傳統的反切碼也被各式電碼所取代。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的“細作”》、《左傳·宣公八年》、《宋史》、《智取威虎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