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海海”人生中的五味雜陳

簡介整部作品既沒有以鄉土為主題,也不是簡單的線性敘事,相反,在呈現上校傳奇人生的過程中,倒是過往那種以懸念為中心的諜戰敘事痕跡不時還是依稀可見,比如上校身上那些個謎團,特別是上校腹部那神秘的刺字,這些個懸念的線頭在作品中都埋了不少,它們隨著故事

記憶交錯什麼意思

作者:潘凱雄

近幾年中國文學暢銷書TOP10的榜單上有一個現象值得玩味:那就是這個座席的流動性越來越差,《活著》《平凡的世界》《三體》《百年孤獨》和《追風箏的人》等作品是這個榜單上的常客,而能夠新躋身者大抵不足這TOP10的三分之一且穩定性也不強。如果這個TOP10的真實性沒有問題的話,那麼一個尖銳的問題就無情地擺在大家面前:究竟是我們的閱讀趨勢越來越走向經典還是現在的文學新作缺乏市場的競爭力?正是在這樣的疑惑面前,麥家在沉寂八年後創作的長篇小說新作《人生海海》面世不久便成功地躋身於這文學暢銷TOP10俱樂部且一直穩定至今,這個現象不能不格外引人注意。

曾經以《解密》《暗算》和《風聲》等獨特的“諜戰”風格而榮獲茅盾文學獎的麥家,其作品固然具有自身獨特的暢銷潛質,但這部《人生海海》卻偏偏又是作者和評論界共同聲稱的“轉型”之作,麥家要跳出自己過往寫作那種以懸念為中心的諜戰敘事而轉向以鄉土為主題的線性敘事。客觀地說,“鄉土”在當下要想“走紅”難度當著實不小。那麼,《人生海海》到底是麥家憑昔日之餘威還是這部作品自身的魅力而闖關成功呢?我就是帶著這樣的好奇進入了對《人生海海》的閱讀。

先說說讀完《人生海海》後的整體印象。無論是“鄉土”也好,還是要跳出自己過往創作中那種以懸念為中心的諜戰敘事也罷,這其實都不過只是一些表象。《人生海海》主線並不複雜,無非是以主人公上校——一位頗具傳奇色彩人物的畢生經歷貫穿始終。表面上看,上校人生兩頭的戲碼都設定在麥家的故鄉,透過“我”、爺爺、父親、老保長和林阿姨等人物不同視角的交替敘述拼接出上校畢生命運的跌宕起伏。整部作品既沒有以鄉土為主題,也不是簡單的線性敘事,相反,在呈現上校傳奇人生的過程中,倒是過往那種以懸念為中心的諜戰敘事痕跡不時還是依稀可見,比如上校身上那些個謎團,特別是上校腹部那神秘的刺字,這些個懸念的線頭在作品中都埋了不少,它們隨著故事的推進逐一解開直至最後才放出大招,真相得以大白於天下,上校壽終正寢,而他與林阿姨也終修成正果。如果將這樣的整體印象作進一步的分解,《人生海海》如下兩個特點在作品中的表現是十分鮮明而突出的。

一是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人生起浮、命運多舛的人物形象,那就是作品中的一號人物上校。這是一個渾身都是故事的男人,而且還是麥家筆下那一如既往的神秘離奇故事。這個被塑造成了一個接近完美的男人在他女人的眼中,不僅英俊、能幹、英勇、幽默,而且還有一手天賦極佳的“活兒”。上校的人生起點本來只是一個手藝不錯的木匠,這木匠當得好好的,卻被抓去充了軍;當兵當得好好的,又被抓去做了特務;做特務就做特務吧,竟因自己的“天賦異稟”被日本女鬼子看上,小腹上還給刺上了擦不掉抹不去的字樣;再往後,好不容易自學成了有名的外科醫生“金一刀”,在戰場上救死扶傷無數,又被扣上了莫須有的強姦罪,以前所有的“好”一筆悉數抹去,雖被打回原籍,但上校的傳奇並未因此而終結:本是革命群眾要鬥爭的物件,但村民們一邊鬥一邊又巴結討好他;本該出工勞改,卻天天貓在家裡看報紙、嗑瓜子,日子過得比誰家都舒坦,還像養孩子一樣養著一對貓……如果不是碰上那瘋狂的十年浩劫被陰差陽錯地扯出腹部的字,上校的命運也不會向著悲慘一路下滑。上校瘋了,然而,這個瘋了的上校後來竟然又在當年瘋狂愛過他的林阿姨的精心照料下活到了96歲……這個渾身是謎的“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了一生,跨越近一個世紀的人生命運,蘊藏著的是讓人悠長嘆息的人生況味。

二是麥家筆下對上校形象的塑造不是那種簡單的線性敘事,而是透過童年敘述者“我”的個人記憶和社會視域中的集體記憶交錯進行以及這兩種記憶間的切換組合而完成,由此而搭建起了由個人與集體、現實與想象、真實與虛構交織在一起的多重歷史線索組成的迷宮式結構。在作品中,上校前半生之“奇”多是由矛盾交錯的多人回憶所組成,由於他的一生貫穿於從民國到新世紀等若干重大歷史節點,因而每當遭遇這樣的節點,作品的敘事就轉向集體的記憶,這個集體的常客固然是爺爺、父親、上校或是老保長,但也可以是其他視角的補充和證明,如關於上校為何被軍隊開除回鄉的這段“案底”就是在小說的最後由林阿姨的記憶呈現出來。而上校的後半生之“悲”則多半是由作為童年敘述者“我”的所見所聞來展開。上校被打回原籍後的那段歲月如拼圖般展現在“我”的面前:上校在家做飯的細節,食物的氣味“從鐵鍋裡鑽出,從窗洞裡飄出,隨風飄散,像春天的燕子在逼仄的弄堂裡上下翻飛”,去上校家“揩油”、聽故事成為“我” 最佳的娛樂方式。為了“我”和 “我”的家庭需要隱去(同時又屢屢試圖揭開)的秘密,“我”逐漸將上校極力維護的秘密內嵌為自我生命歷程的構成部分,“我”也因此而被學校老師同學欺辱,之後為躲避村民傷害不得不偷渡到巴塞羅那飽受折磨苦楚, “上校”與“我”迥異的極端生存狀況形成一種奇異的交疊。

一面是上校命運多舛的人生跌宕,一面是圍繞著這多舛命運所設定的迷宮式敘事。對讀者而言,前者顯然具有博好奇心同情心,博眼球淚花的優勢,而後者則多少有些設定障礙、炫文炫技之嫌。對文學創作而言,將這兩者巧妙地糅為一體,的確可以增加作品的厚度,豐富作品多向度的開掘。就閱讀體驗而言,前者無疑會產生酣暢動情的效果,後者則多少會帶來燒腦的糾結。面對這兩種多少有些逆向的寫作,麥家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這當然是一種文學的選擇,也或許是對作品之所以命名為“人生海海”的一種迴應,這句閩南話的意思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於此,它像大海一樣寬廣。

行文至此,似乎可以回答本文開頭提出的那個問題了:《人生海海》到底是麥家憑昔日之餘威還是這部作品自身的魅力而闖入文學暢銷TOP10俱樂部的呢?經過以上這番簡潔的條分縷析,兩種因素似乎都有但又似乎都不典型。倒是聽說作家和出版方為了本書的市場營銷下了不少的功夫,包括請網紅大咖“帶貨”、請螢幕名流代言,甚至還有一般圖書營銷很少用、也未必用得起的方式來促銷。一句話,是詩內詩外功夫的雙管齊下才帶來了《人生海海》如此驕人的市場業績。由此看來,好書若要贏得市場,除了其品質真好以外,肯吆喝會吆喝也是必不可少的。(潘凱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