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魯迅當年為什麼拒絕諾貝爾獎提名 魯迅 我不配, 中國人都不配

簡介”也就是說,魯迅拒絕諾獎提名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想靠著“中國人”三個字佔便宜,更不想因此助長中國人的虛榮心,讓國人因此認為自己很了不起,認為中國的作家已經可以與國外的大作家相提並論了

吶喊彷徨是短篇小說集嗎

“魯郭茅巴老曹”,這是官方評定的大師級近現代作家排序,魯迅既不是“同志”,又去世於49年以前(五人中唯一),他為什麼有資格力壓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堪當魁首呢?

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從魯迅拒絕接受諾貝爾獎提名一事中找到答案。

魯迅當年為什麼拒絕諾貝爾獎提名 魯迅 我不配, 中國人都不配

諾貝爾獎是世界公認的領域內最高獎項,諾貝爾文學獎更是全世界文人作家的最高理想。早在1927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就曾打算將魯迅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並透過劉半農徵求魯迅的意見。

作為中國文壇領袖,有機會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這無疑是無上的榮譽,但魯迅卻斷然拒絕了,對此,國人紛紛表示不解,魯迅為什麼不願意為自己爭名、也不願意為祖國爭光呢?

魯迅當年為什麼拒絕諾貝爾獎提名 魯迅 我不配, 中國人都不配

對此,看看魯迅自己怎麼說。1927年9月27日,魯迅在寫給好友邰靜農的書信中說:“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請你轉致半農先生,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

至於原因,魯迅也給出了正面迴應。“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首先,魯迅謙虛地認為自己還“不配”拿諾貝爾獎,並以荷蘭作家凡·伊登為例,說他還沒得諾貝爾獎,“我”就更不配,因為“我”寫不出《小約翰》那樣的優秀作品。(注:魯迅曾翻譯過《小約翰》,並對其作者凡·伊登深表欽佩。)

魯迅當年為什麼拒絕諾貝爾獎提名 魯迅 我不配, 中國人都不配

但是,自謙並非魯迅拒絕諾獎提名的最主要因素,他的境界更高,他的立意更遠。

“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魯迅當年為什麼拒絕諾貝爾獎提名 魯迅 我不配, 中國人都不配

也就是說,魯迅拒絕諾獎提名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想靠著“中國人”三個字佔便宜,更不想因此助長中國人的虛榮心,讓國人因此認為自己很了不起,認為中國的作家已經可以與國外的大作家相提並論了。魯迅這並非妄自菲薄,而是想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當時的中國,確實還不是自鳴得意的時候。

魯迅的思想境界早已超出了一般的文人思維,他完全摒棄了個人利益,完全是為了中華民族而奮鬥,這種精神是其他作家無法比擬的。

魯迅當年為什麼拒絕諾貝爾獎提名 魯迅 我不配, 中國人都不配

我們知道,身為作家如果想千古留名必須得有作品,而且最好是長篇小說。但是魯迅終身筆耕不輟,卻只有《吶喊》、《彷徨》兩本短篇小說集,其他大多都是雜文。其實,魯迅也曾構思了一部長篇鉅製,反映的是四代知識分子的命運悲歌,但最終並沒有完成。因為,魯迅的目的不是揚名立萬,而是用自己的雜文喚醒沉睡的國人。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的偉大不是文字的偉大,而是精神的偉大,或許有一天他的文字會褪色,但他的精神終將永垂不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