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詩佛”王維過得是隱居生活嗎?他的一處產業綿延近20裡

簡介計成則是17世紀初的造園家,他最初以繪畫維生,後來在鎮江潤州居住時看到有人在園林中佈置假山,他覺得造型太過刻意,主動給對方設計了一座假山,收到同好的讚賞,這以後就轉行主攻園林設計

王維隱居在什麼川

正值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展出期間,已經有國內無數觀眾透過展覽領略了當代中國和全球的園林設計理念,還有更多公眾透過電視、廣播、圖書等渠道對世園會和園林有了廣泛的瞭解,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推出的《時光的倒影:藝術史中的偉大園林》一書則帶領讀者回溯園林史、藝術史的發展歷程,讓讀者從全新的視角認知全球文化史上最美的園林、最精緻的藝術作品。本報特邀請《時光的倒影:藝術史中的偉大園林》作者、藝術和建築評論家周文翰撰文,透過王維、文徵明等人的藝術創作介紹美麗的中國園林。

作者 周文翰

“詩佛”王維過得是隱居生活嗎?他的一處產業綿延近20裡

輞川圖卷 區域性 王蒙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是王維的詩歌《積雨輞川莊作》,因為蘇東坡等人的推崇,王維自宋代以來詩名、畫名日益顯赫,他詩歌中詠歎的“輞川別業”也成了中國文化史中最著名的莊園之一。王維風格簡淡的詩歌容易讓人以為他很早就過著退隱山林的悠閒生活,整天作畫吟詩、參禪奉佛,實際上他一直在朝廷當官,位於輞川的這座別業是王維的主要產業,除了休假時居住遊賞,他也從經營這一大片莊園中獲取收入,他在這裡應該僱用了不少佃農、僕人。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左右,王維買下今陝西省藍田縣境內宋之問的“別圃”,作為他和母親奉佛修行的隱居之所,他把這裡叫作“輞川莊”。西北人把山谷中的平地叫作“川”,“輞川”位於藍田縣城西南約5公里處的山谷中。古人看到山谷之間幾條小河同時流向欹湖,好像車輪的輻條通向圓心的“輞”狀,故稱之為“輞川”。

王維的輞川別業綿延近20裡,裡面有山林、湖泊、溪流,不僅可居、可遊,也可耕、可牧、可漁、可樵,是王維收入的一個來源,他和朋友裴迪等人的詩文中提及這裡有農田、瓜地、漆園、椒園,還栽種了木蘭、茱萸、辛夷等香料和草藥。

母親去世之後,王維約於乾元元年(758 年)施捨輞川的土地房舍為一座小寺廟,王維和他母親的墳墓就埋在寺廟西側。據說飛雲山上的鹿苑寺就是王維施捨文杏館而成的寺廟,可惜後來寺廟建築和王維的墓地都湮滅不知蹤跡,只有一棵古銀杏樹仍然一年一度開花結果。

傳說王維曾經在清源寺的牆壁上創作了一幅壁畫《輞川圖》,後來清源寺圮毀,壁畫蕩然無存,現在人們所見到的“輞川圖”都是後來的臨摹本。元代畫家王蒙繪有《輞川圖》長卷,一一呈現輞川二十景。畫中呈現了群山環抱之中的一處處亭臺樓榭,外圍環以樹木,氣氛安靜祥和。谷中河流中有一位船伕正撐船經過,流露出悠然的隱逸氣息。

可能是受到王維畫作的影響,“山莊”這一題材自宋代以來就是繪畫中的流行題材,許多畫家喜歡描繪雲霧繚繞、花樹紛紛的山林中隱藏的房舍和隱居的高士。這種遠離繁華的幽靜山莊景觀僅僅是一種繪畫主題而已,在雲霧繚繞的深山中居住並不是一種理性的選擇,實際上古代絕大部分文人生活在人口較為稠密的城鎮或村落,或者在距離城鎮不太遠的地方安置自己的莊園。

比如到了嘉靖皇帝時期,蘇州進士、御史王獻臣在北京為官時因為得罪了東廠太監,被打了三十廷杖,貶為上杭縣丞、廣東驛丞。後來父親去世,王獻臣從永嘉知縣任上回家守孝,之後乾脆辭官不出,買下蘇州城外東南角大弘寺舊址二百餘畝土地拓建為園林,園中的大水池“望若湖泊”,周圍開闢為花圃、竹叢、果園、桃林,穿插堂、樓、亭、軒等三十一景,形成一個以水為主、模擬田園風光的城郊園林,取晉代潘岳《閒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名為“拙政園”。

王獻臣和同城的著名文人畫家文徵明父子有交往,王獻臣回到蘇州定居後時常和比自己年輕的文徵明往還唱和。 嘉靖十二年(1533年),他邀請文徵明作《王氏拙政園記》,為園中若墅堂、夢隱樓、繁香隖、倚玉軒、小飛虹等各處景物繪圖三十幅,每一處景緻對題一首詩,詩前作小序。兩年後文徵明又補繪了一景《玉泉》。1551年,文徵明又從冊頁的三十一景中選擇了其中的十二景重繪一冊頁,現在僅存八景,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

無論是王獻臣對園林各個景點的命名,還是文徵明的詩、畫,大多都在強調一處處景點和園主的德行、前賢的行跡的對應關係,比如池塘中的觀景亭“小滄浪”就與北宋時蘇州名人蘇舜欽修築滄浪亭歸隱的典故有關。

晚明時期園林設計的興盛無疑和當時的經濟、文化、政治各領域的密切互動有關,園主也喜歡邀請藝術家描繪自己的園林,與詩人就園林的風光詩歌唱和。值得注意的是晚明的造園名家如張南陽、周秉忠、周伯上、計成、張南垣都有繪畫功底 ,他們築園疊山時常常取法畫意,講究經營佈置,營造如畫的環境。可以說,園林藝術與繪畫藝術的對話,園林設計師和文人的交流,對這一時期的造園理念和技法的發展有深刻影響。

上海造園名家張南陽從小跟隨父親學畫,自己也擅長繪畫,他用黃石堆疊的成片假山猶如宋代畫家荊浩和關仝的筆意,1559年營建的上海豫園和1572年開始修建的太倉弇山園都出自他的設計,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假山、水景。弇山園的主人王世貞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他和友人的筆下、言談中常常提及弇山園,這是16世紀末最著名的園林之一。

計成則是17世紀初的造園家,他最初以繪畫維生,後來在鎮江潤州居住時看到有人在園林中佈置假山,他覺得造型太過刻意,主動給對方設計了一座假山,收到同好的讚賞,這以後就轉行主攻園林設計。之後,他陸續設計營造了常州的東第園、儀徵的寤園、南京的石巢園、揚州的影園等園林,在假山之外,他也注重水景的營造以及園林的佈置細節。他還積累實踐經驗,寫出了中國最早的造園專著《園冶》。

另一位造園家張南垣曾跟從著名畫家董其昌學過畫,清初順治年間到康熙年間,他在江南的松江、嘉興、江寧、金山、常熟、太倉一帶設計修築了王時敏的東園(樂郊園)、錢謙益的拂水園、無錫的寄暢園等著名園林。與張南陽不同,他修築假山景觀時主張因地取材,以土為主,營造自然平緩的格局,類似元末以來的文人畫,並不用假山石營造龐然大物,僅僅在關鍵地方略加點綴,突出悠然的畫意。張南垣的4個兒子皆傳父業,尤以張然、張熊名氣較大,張然還曾到北京為康熙皇帝設計督造園林,在中南海、暢春園等處留下了自己的假山作品。

整個江南地區的園林大多經歷了明末、清末的多次兵火,遭遇了園主家族的盛衰變遷,就像拙政園一樣在400多年裡分分合合,一會兒是詩人庭院,一會兒是高官宅邸,或為藏嬌的“金屋”,或為官府的治所,經歷了多次重建、修補,至今依舊讓萬千遊客著迷,人們依舊希望從這些園林的窗戶中一窺那個擁有著繁華與風流、風景與故事,融詩書畫為一體的美好“江南”。

(原標題:跟隨偉大藝術家去發現園林之美 藝術園林春色如許)

流程編輯 TF00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