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專訪楊瀾:成為“大女孩”,是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

  • 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手機遊戲
  • 2022-06-21
簡介楊瀾:作為一個媒體記者,我不是一個個體,我從來不會用“我是你的粉絲”來開始一段採訪,因為我是代表我的觀眾來採訪的,他們有權去了解一些事情,這也給了我採訪許多大人物時平等的心態

女孩之家窺探者怎麼用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很多單位都給女性放假半天,大家走進商場用喜歡的東西來犒勞自己。

女人理想的生活狀態是怎麼樣的?是否應該走出“舒適圈”?“底薪、喜歡”和“高薪、不喜歡”的工作,應該怎麼選?

《一問一世界》再版之際,北京晚報《書鄉》記者專訪楊瀾,讓我們一起聽聽這些問題她怎麼看?

專訪楊瀾:成為“大女孩”,是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

什麼才是成功?

“有自由去選擇生活方式”

Q

與二十年前相比,有人說當下是個去精英化的時代,許多正統的嚴肅的內容輕易被消解掉或娛樂化了,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楊瀾:

人的一生如果一直能和時代同步,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而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回顧自己從業的三十年,與中國電視的創新和改革的三十年,其實是同步的,我已經感到非常幸運了。總有人跟我說,我父母特別喜歡你,我不會覺得唐突,反而覺得自己很開心能有兩代的觀眾。

在2018年,電視媒體也在廣告等方面出現了比較大的轉折,可以說是比較鮮明地宣告了一個新的媒體時代的到來。以前我遇到過說,要提升收視率,一定要採訪某某明星,因為他最近有電影上映。

Q

作為一名傳播者和媒體人,你覺得應如何應對這種轉變?

楊瀾:

一方面這可能會對一些傳統的傳播方式產生衝擊,另一方面我恰恰覺得它也提供了許多機會。

比如電視媒體是面向大眾的,需要覆蓋儘可能多的觀眾,也就是說一檔節目最好能滿足爺爺和孫子的喜好,而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一度出現了泛娛樂化的現象。

現在生活在大都市的青年會喜歡一些科普知識類的節目,或是深度思想人文的節目。這就是在“碎片化時代”,新的觀眾突然顯現出來了,哪怕只有一千萬人,能夠讓我做一些更加純粹的我想做的節目。

我最近採訪了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專家,他講的東西非常有趣,但是一些電視臺可能會覺得他講得太“高大上”了,太專業了,就不願播出這個節目,但我現在在網際網路上播放,感興趣的人就會點進來收看,所以我說這也是一種機遇,網際網路的傳播方式給了我一個更加純粹和垂直的機會,我挺興奮的。

Q

大家都在談論要把握時代的趨勢,你在這方面是個敏銳的人嗎?

楊瀾:我不能算敏銳,有時甚至有點遲鈍,因此也錯過了許多好的機會,但

我覺得一旦看準了一件事,就要付諸行動,如果反覆猶豫,也就錯失了機會。

2015年底我們要做關於人工智慧的紀錄片時,許多媒體同行都沒聽說過這個詞,而且找不到贊助商,需要我們自己墊付資金去做這個節目,但我自己很有信心,因為對人工智慧有深入瞭解,這在未來會影響到各個行業和普通人的生活。所以我帶著一個文科生的忐忑開始了研究人工智慧之旅,後來發現回報是很豐厚的。

Q

你採訪了許多成功人士,也對成功學有清醒的思考,你如何看待當下許多媒體或個人傳播焦慮甚至製造焦慮呢?為何販賣焦慮會如此有市場?

楊瀾:

我是治癒系的,不是焦慮系的。

我在做《楊瀾工作室》的時候做了一部紀錄片叫《傑出華人系列》,講述了許多華人的成功奮鬥故事,那時候是講述成功的路子。直到我採訪諾貝爾獎得主崔琦的時候,他說他寧可不得諾貝爾獎,也不想錯過陪父母的機會。

這件事給我很大沖擊,其實我們的情感和價值觀是在所謂世俗和功利化之上的,

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應該越來越個性化和多元化。

我自己對成功的定義是有自由去選擇生活方式,並且堅定地走下去,就是成功。

專訪楊瀾:成為“大女孩”,是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

希望大家都能成為Big Girl

打破思維的“玻璃天花板”

Q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叫“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你也曾經辭職去國外讀書深造,從體制內跳出來,你怎麼看舒適圈?你鼓勵大家跳出舒適圈嗎?

楊瀾:

我並不鼓勵年輕人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貿然去“跳”。

我們要去評估風險,瞭解自己能夠承受的邊界

,但總體上我認為年輕時不去冒一定的風險,又可能會辜負了青春,所以我

還是鼓勵大家去探索新的事物

成長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由“舒適”到“自適”,就是自主地去除錯,去適應環境,這意味著你可以做出個性化的選擇,也意味著你面對不斷變化的世界,有調整自己的能力,你要不斷去尋找邊界。我也有很悲慘的失敗的時候,但還是在我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

Q

對於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來說,你會建議他們做高薪但是不喜歡的工作還是低薪但喜歡的工作呢?

楊瀾:那要看有沒有家庭的負擔。有的年輕人一畢業就需要贍養父母,我很尊重這種自我犧牲的選擇,先去掙錢來支援家庭,我對此充滿敬意,但如果你沒有經濟負擔的話,還是要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因為通常這樣的事情可以做得長久,不至於已經走了一條路後某一天再重新來過。

Q

在你的書中我看到一種熱情,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的熱情,對他人的瞭解的熱情等,而當下年輕人中最流行的是“佛系”和“喪文化”,似乎“90後”和“00後”在年紀輕輕時便進入了“無慾無求”的狀態,你怎麼看這種現象?

楊瀾:

人年輕的時候從生理和心理的狀態都不該是一種無慾無求的狀態

,之所以會“佛系”可能是找不到能夠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或是還沒想清楚自己要什麼。

社會也需要給年輕人創造更多機會。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就感覺到中國電視開始開放了,我這樣不是播音專業的人也能主持中央電視臺的黃金時段節目,之後又開始做民營傳媒企業。社會在不斷給我創新的機會,哪怕失敗也是自己願打願挨的。

另一方面,年輕人需要找到讓自己興奮的東西,巴菲特就曾經說過,你設想自己財務自由後會做什麼,那你現在就該去做。對於自己喜愛的事物,不要設太多的前提條件。

Q

在你的觀察下,近十年或二十年,女性的心態有哪些變化?你會給當代女性提什麼建議?

楊瀾:

我希望大家都能成為Big Girl,大女孩

“大”是指有更大的視野、格局,有主見,“女孩”是指要保持好奇心,要有趣味,有溫度,不要因為年紀的增長就對這個世界失去興趣。

大家在婦女節這天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不”。對於自己還有的潛能,問一句“我為什麼不能去嘗試”,“我有了孩子為什麼就不能繼續發展事業”。往往突破思維的侷限就是在打破那個“玻璃天花板”。

Q

女人的底氣來自於哪裡?

楊瀾:

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底氣都來自於對自己的接受和了解。

“底氣”這個東西是隨著年齡逐漸增長的,不是你18歲那年就擁有了所有的底氣,你可能會有一段膽怯的、不自信的探索。我發現很多女孩子很容易被他人的評價影響情緒,不是說不去顧及別人的感受,但是

如果過多地被別人的評價推著走,在某個階段就會開始感覺到迷失。

所以女孩子要自信,好好地愛護自己,接納自己。

專訪楊瀾:成為“大女孩”,是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

每採訪一個人

閱讀十到二十萬字材料

Q

你的許多采訪物件都是某個領域頂尖的人才,年輕記者在採訪時很容易遇到的一個問題是:面對經歷和閱歷都比自己豐富太多的人,如何快速打開採訪物件的心扉?你在這方面有哪些心得?

楊瀾:作為一個媒體記者,我不是一個個體,

我從來不會用“我是你的粉絲”來開始一段採訪,因為我是代表我的觀眾來採訪的,他們有權去了解一些事情,這也給了我採訪許多大人物時平等的心態。

此外,這也與事先做的準備有很大關係的。我和我的團隊養成了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每次採訪一個人,對於這個人的生平、他所在的領域和最近熱議的話題都會做一些準備,

粗略地算了一下,我採訪一個人需要閱讀十萬字到二十萬字,所以採訪了這麼多人積累下來,也得有個一億六七千萬字的閱讀量,相當於一千到兩千本書。

閱讀本身就能給你一些自信,雖然看一本書不一定就能產生一個好的問題,但它可以避免一個無效的、不著邊際的問題,這是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Q

你的採訪中有許多精彩的提問,那在你的印象中,有沒有哪個提問是你事後懊悔而讓你印象深刻的?

楊瀾:有後悔的問題,也有現場尷尬的時刻。一次採訪湯姆·克魯斯,問到他離婚的問題,他非常不滿,站起來就離開了,所以當時大家都很意外和尷尬。其實我並不八卦,只是想問他如何看待情感的結束這件事,但他那時可能對這件事比較敏感,所以反應會很強烈。

這樣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你當記者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瞬間。

事後我也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更好的提問方式,能讓他感受到我善意的出發點,並不是故意去窺探他的隱私。

Q

他離開後你是什麼感受?會覺得不被尊重嗎?

楊瀾:我馬上跟他溝通了自己的意圖。我不會不高興,因為我會用職業的狀態來對待這件事。而且採訪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他許多很友善的地方和閃光的方面,所以不會介意。我有次和一位心理學家交流,他說,

什麼能體現一個人的成長呢?就是你不再要求自己變得完美,也不再要求自己面面俱到,只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就好了。

專訪楊瀾:成為“大女孩”,是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

採訪手記

楊瀾是個很有感染力的人,我採訪過她三次,每次她都活力四射。這次她穿了一身剪裁利落的粉色西裝,幹練也溫柔。作為一名極成熟的記者,多年的訪談經驗給了她極快速的反應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採訪過不少作家,但許多在口語表達上並不擅長,每次整理採訪記錄時令我很“痛苦”,相比之下,楊瀾的回答幾乎不用整理,每句話都清楚完整,且語速極快。

在楊瀾看來,女人需要做一個“Big Girl”大女孩,擁有大格局、大視野,卻始終懷有純粹的初心和好奇心。近日,她的作品《一問一世界》新增了4萬字從未發表過的內容再次出版。

專訪楊瀾:成為“大女孩”,是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

這本書是楊瀾入行30年的積累精華,從楊瀾一萬多個發問的問題中提煉而出,涵蓋了國際政治、商業、文化、體育、藝術等各個領域,採訪物件包括老布什、基辛格、克林頓、李光耀、王石、稻和盛夫、嚴歌苓、金庸、李敖等上千位各行各業的名人領袖,立體全面地展現一個真實的楊瀾和她眼中的世界。

在書中楊瀾講了她入行30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她的媒體生涯和她眼中的傳媒江湖;她與上千位各個領域精英們的問答過程;她對輸贏、競爭、艱難時候的選擇,夢想和現實的差距,事業和家庭之間的平衡,透過問答得出的答案,幫助我們解決當下的困惑。

楊瀾倒是很直率地主動說到自己也經歷了許多失敗,也有錯誤的選擇,或是錯失了寶貴的機會,在訪談節目諸多“高光時刻”的背後,也會有尷尬與冷場。但她一面會理智地反思出錯的原因,吸取失敗的教訓,一面接受不完美的存在。

專訪楊瀾:成為“大女孩”,是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

在楊瀾看來,成長與成熟就是不再要求自己面面俱到,而是專注於自己想做的領域,明瞭如何取捨。所以在她看來,女孩一定要有主見、有自信,這樣才不會迷失方向,怨天尤人。而成熟的女人無論年齡多大,都應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對世界充滿好奇,不斷去探索未知領域,挖掘潛能。

記者:陳夢溪

圖片:北晚新視覺

監製:張鵬

編輯:蘇越

流程編輯:孫昱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