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方曉風:城市傢俱塑造城市形象

簡介所以這裡面就提出的第二個問題,中國的城市基礎設施或者說是城市傢俱的設計建設,我們還要認識和思考我們自己所處的狀況,要在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語境裡面去看待這個問題,怎麼樣讓設施與人之間產生一種更好的適應關係,更好的、整體的、協調的關係,我想這個可

遵守規則屬於什麼個性品質

方曉風:城市傢俱塑造城市形象

方曉風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裝飾》主編

問:從世界現代城市發展規律來看中國城鎮化率程序中,城市環境品質對中國城市傢俱需求初步預判的規律是什麼?

答:從整個世界的城市發展的規律來講,越來越多的人口會居住到城市環境當中來。有一個統計:目前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和居住在鄉村的人口比率大概各佔50%,這是全世界的總體統計。如果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顯而易見的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數量肯定已經超過了選擇在鄉村居住的人口數量,因為還有一些相對落後的國家和地區,。但是對很多區域性地區來講這個比例反轉已經非常明顯,以長三角、珠三角為例,這些地方的鄉村人口比例已經被極度壓縮了。

同時,就算目前行政區劃分明確是鄉村的地區,它的整個空間環境也已經高度地“城市化”了,所以繼續城市化是一個大的現狀和趨勢。這種人口集聚的趨勢目前來看它不會逆轉,只是速度快慢的問題。中國的城鎮化速度又非常快,實際上我們是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就趕超了西方國家發展了一百年的城鎮化率水平,這就帶來了很多現實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中國基於這種快速發展的發展態勢,城市傢俱或稱之為城市公共設施的建設水平還不夠完善,不完善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目前不少城市公共設施可能都是問題導向,突出需要解決的情況產生的“急救”產物。它缺乏從完整、系統的角度去考慮,有時候就會讓人感覺“各自為政”。

第二個方面,我們還僅僅停留在用現實功利的觀念和態度來看待這些,更強調其功能性,而缺失了審美,或者說對一種更高的環境品質的考核。

第三個方面,其實是一個更復雜的問題。城市公共設施的應用狀況是跟城市人口的素質是相對應的。打個比方,城市交通有紅綠燈管制,但是行人也可能發生不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的情況。由於現在“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在我們國家出現了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城市新移民”,存在的數量也非常龐大,“城市新移民”指的是第一代到城市中生活的人,他們缺乏對城市生活的適應,或者說對這個環境的一種融合,可能在原住地舊有的生活習慣沒轉過來。這就引發了對我們新的城市基礎設施在設計或建設方面新的思考,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任何一種設計其實都是一種對話,它提出要求,你要適應它,或者按它的指示去做。“城市新移民”如果缺乏這麼一個城市生活場景的經驗,那麼很多設施放在城市裡,他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不明所以,不為所動”。

我覺得這些都是目前在現實條件下,比較突出、尖銳的幾個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都跟當下城市化高速發展有關聯。通俗地講,城市基礎設施總體上歸類於“硬建設”,作為“硬建設”當然可以快速地跟上去,但是人的行為習慣,人對城市環境的適應性,是屬於一種“軟建設”。舉個例子,有時候我們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時候去學習國外城市的經驗,就複製一下,把人家的東西搬過來,可能速度很快也不難,但是等真正發揮作用時,不見得是我們想要的效果,甚至有時候達不到我們預想的目的。

所以這裡面就提出的第二個問題,中國的城市基礎設施或者說是城市傢俱的設計建設,我們還要認識和思考我們自己所處的狀況,要在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語境裡面去看待這個問題,怎麼樣讓設施與人之間產生一種更好的適應關係,更好的、整體的、協調的關係,我想這個可能是一個課題。

問:請您從設計學學科的角度,談談您對“城市傢俱”與設計學學科的關係?

答: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個相互巢狀的關係。就設計學來講,城市傢俱是在設計學範疇內需要討論的一個領域。對於城市傢俱來講,它既要具備設計學的設計思維,還要有更開闊的視野和眼光,把社會學、人類學、文化、規劃等很多相關的學科內容綜合起來。如果將城市傢俱作為設計物件來看,城市傢俱連結了很多事物,連結的領域也非常廣。它不僅與市政連結,與每個市民連結,它還與旅客連結。旅客從外地來到這個城市本地人和外地人對環境的感受度和適應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城市傢俱不僅僅與人也相關,與城市的宏觀思考也相關,同時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心理都密切相關。

城市傢俱具有很強的複雜性和綜合性,原先可能對它的認識覺得好像是不怎麼起眼的,對它的評價也比較複雜和困難。我們對城市傢俱(或城市基礎設施)的評價,不是簡單的基礎功能的實現,或基礎審美的實現,它要更好地融入到高品質的城市生活中去,為這種高品質的城市生活提供支撐。這當中既要用到設計學的知識和觀念,甚至也要求我們對人、新的城市文化不斷地進行解讀和探索。

城市文化又有其特殊性,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座靜止不動的城市,城市永遠是在一個變化的過程中,這是很微妙也很難把握的一個地方。任何一個城市的人口構成,首先是不斷地在變化,產業也在劇烈的變化。對這個學科或者說對專題性的領域來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所以要求我們要超越常規的設計思維,是從一個更大的視角來看城市傢俱的建設,為什麼現在能看到越來越多的藝術化的城市基礎設施。從情感上來講,更柔性地稱它為“城市傢俱”,因為從設施到傢俱,名詞看上去好像變化不是特別大,但是背後反映的是我們看待這個事物的眼光的變化,和觀念的變化。“設施”更強調它的功能實現的能力,差不多能用,有用就行了。“傢俱”強調什麼?強調整個城市要提供給人一種歸屬感,只有在歸屬感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夠談家的感覺,也才有傢俱這樣的概念。

所以“城市傢俱”這個名詞它其實具有兩重含義,一重含義展現人性溫情的一面,強調一種人和環境之間的一種更親和的關係。另外一重就像我們每個人在佈置自己家的時候,你對傢俱的選擇不光是經濟問題的考慮,抑或是簡單的美觀的考慮,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想透過傢俱來傳達、展示我們的個性、文化和品味。

城市傢俱透過一系列具體而微的物品、設施和空間設計來表達對普遍的人的關懷和展現城市個性。大量的城市缺乏個性,表現出城市文化總體上的貧乏。因此城市傢俱又是城市形象塑造的一個非常直觀的環節,這就是這兩者概念之間的關係。

問:您認為中國城市傢俱理論體系研究應注重哪些方面?

答:從我個人理解的角度來講,它分為幾方面。第一個方面首先還是對人做研究,人永遠是我們要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前提條件。城市化率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更多的需要從人居環境的角度去看待城市價值,城市傢俱關乎如何塑造一種新的人類生活的狀態。

第二個方面當我們越來越以城市作為一種人類的主要生存環境來看待的時候,會發現今天的城市負擔非常重,支撐城市的系統也越來越複雜,所以也造就了為什麼城市傢俱建設容易暴露出很多問題,在於在這種複雜的程度不斷進化的情況下面,有許多系統之間的關係來不及琢磨。今天講的城市概念跟一百年前講的城市已經不是一回事了,當然看上去好像是一種自然的延續,實際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某種程度上講現在的 中國其實是非常了不起的,中國超過2000萬人口的城市有好幾個,在世界其他地區來看是完全不可思議的。像這樣的超級城市如此高密度的把這麼多人集聚在一起,首先要讓它有序同時又要提供基礎生活品質。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有文化品位。所以一環扣一環的提出了一個完全的新命題,這個命題我們在以往的歷史發展階段裡面,可能都沒有集中地去思考這些問題,這是理論建設首先需要去討論的。還有一方面在這種形勢下面,還要考慮城市文化到底如何形成?城市文化又如何顯現?城市文化如何積極地滲透到我們的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成為真正提升我們生活品質的一個推手。在整個城市傢俱建設過程當中,我們需要自覺地把文化因素,把文化 維度的東西放進去,我們一定要有文化的視角和文化的立場。所以這些就是我個人理解最起碼得有這三個方面的比較系統化的思考和研究才能支撐城市傢俱未來比較好的發展。

採訪對話整理:2021上海城市傢俱展覽會暨高峰論壇組委會

方曉風:城市傢俱塑造城市形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