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突發心臟病如何搶救?新研究挑戰急救模式

簡介此研究不僅對急救工作和醫療行業有借鑑意義,對社群更好地理解急救工作也有幫助一項研究分析了數萬個心臟病急救案例後認為,遇到在醫院以外發作心臟病的情況,不要移動病人,在現場持續施救,比把病人抬上救護車、在路上施救的存活率高得多

急救模式怎麼退出

突發心臟病如何搶救?新研究挑戰急救模式

一項新的關於突發性心臟病的急救方式的研究顯示,在現場對病患持續搶救,直到看到明確結果,比把病人抬上救護車、在路上施救的存活率高得多。此研究不僅對急救工作和醫療行業有借鑑意義,對社群更好地理解急救工作也有幫助

一項研究分析了數萬個心臟病急救案例後認為,遇到在醫院以外發作心臟病的情況,不要移動病人,在現場持續施救,比把病人抬上救護車、在路上施救的存活率高得多。

搶救效果聯盟(ROC)最近完成的研究提出了這個觀點,9月15日線上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

ROC是由美國心臟協會(AHA)等多個機構出資,對院外心臟病發作救治進行實驗的研究組織,目前在美國和加拿大共有11個區域性研究中心。

研究稱,在施救的過程中移動病人,比如將病人抬到擔架上,再送到救護車內,這不能獲得好的施救效果,心臟復甦術(CPR)的操作也起不到最佳效果。

這份研究基於ROC的10研究中心和美加地區共192個急救中心提供的43,969名成年病患的資料完成。這些患者中位年齡為67歲,37%是女性。

分析顯示,26%採用了在運輸過程中施救的模式,這些患者存活下來並出院的比例只有3。8%;而採用留在現場持續施救的患者存活率達到12。6%。

這份研究的第一作者溫哥華聖保羅醫院的格魯瑙(Brian Grunau)說:“然而,我們的確發現,當病人超過30分鐘對施救措施都沒有反應的情況下,一邊繼續施救、一邊開始送往醫院,效果會好一些。”

但這種情況下存活下來的患者,都是在抵達醫院之前,在送去醫院的途中已經救活。“看來醫院對於運輸中救治模式所起到的作用值得懷疑。”格魯瑙說。

美國急救醫師學院董事會成員古德洛(Jeffrey M。 Goodloe)支援這項研究的結果。他認為在施救的過程中運輸病患,也增加了施救人員工作的難度。

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急救藥物系的羅(Alexander X。 Lo)在JAMA一篇專欄文章中說,這項研究顯示“在施救現場持續搶救,直到看到明確結果,這種搶救模式效果明顯”。

古德洛認為,這是一項開拓思維的研究,“不僅對急救工作和醫療行業有借鑑意義,對社群更好地理解急救工作也有幫助”。

“很多親屬都以為趕緊把人送去醫院最要緊。如果我的親人突發心臟病,他們採用的是現場投入一定救治時間的策略,比如在現場施救了至少20分鐘,而不是幾分鐘,即使沒能救活我的家人,我也安心了,因為他們得到了最好的救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