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簡介26《Random Access Memories》向影響Daft Punk長大的音樂致敬,專輯採用原聲樂器錄音,儘可能減少合成器比例,他們邀請了R&BDisco樂隊Chic的主腦Nile Rodgers、Disco曲風鼻祖Gio

daft punk為什麼要戴頭盔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一團解散,天下譁然。2月22日,法國電音組合Daft Punk(蠢朋克)在其官網和YouTube釋出題為“Epilogue”(結語)的影片,宣告Daft Punk解散隱退,結束長達28年的音樂生涯。

Daft Punk的長期宣傳負責人Kathryn Frazier向多家媒體證實隱退的訊息,但未給出具體原因。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7分57秒的影片製造淚點,成員Thomas Bangalter和Guy-Manuel de Homem-Christo依舊是標誌性的機車夾克配金銀頭盔,他們並肩走在龜裂的荒野上。銀頭盔忽然放慢腳步,金頭盔步速不減徑直前行,兩人漸行漸遠,預示分道揚鑣。

隨後銀頭盔停步垂頭,金頭盔折返對視,相顧無言,銀頭盔脫下了Daft Punk戰袍,轉身露出背後的機關,金頭盔撥動裝置,秒錶開啟,倒計時1分鐘。

伴著一分鐘的滴滴聲,銀頭盔堅定邁步,遠離了金頭盔,在最後幾秒他立定,時間一到,巨響轟隆,原地爆炸,悲壯萬分。爆炸後一段沉默,音樂響起,這是重新編曲的《Touch》,金銀雙手擺出Daft Punk標誌性的三角手勢,下面是“1993-2021”的字樣,明確揭示Daft Punk的歷程到此結束。

金頭盔迎著太陽走去,整齊的雲海被光芒鑲上了金邊,那太陽似落日也似朝陽,女聲重複合唱著《Touch》的一句歌詞——Hold on, if love is the answer, you’re home…(堅持,如果愛是你找的答案,你就到了家)——這是Daft Punk留給世間的最後一句話。金頭盔身影漸微,音樂也剝去伴奏,只留女聲清唱,歌聲重複片刻,戛然而止。

怎麼樣!備受熱捧的Daft Punk連告別影片都做得藝術感爆棚,將離別製成了作品,全程啞劇,卻令人感動。

Daft Punk雖然離我們而去,但其作品仍會傳世,無論你在舞池中央,還是通勤路上,他們的舞曲總會伴著你抵達肉與靈的極樂境地。而有關Daft Punk,你究竟瞭解多少?我們不妨用軼事趣聞,來紀念這支偉大的電子組合。

撰文:麻樂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1 高個子名叫Thomas Bangalter(1975年1月3日生),通常戴銀頭盔;矮一點的叫Guy-Manuel de Homem-Christo(1974年2月8日生),戴金頭盔。他們是在1987年上巴黎Lycée Carnot小學時相識的,兩人現在都已結婚有孩子。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2 他們小時候買的第一張專輯是Michael Jackson的《Thriller》,當年愛不釋手,影響延續至今。《Random Access Memories》封面上的字型,與《Thriller》的筆體高度相像,可見他們對MJ的愛。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3 還是孩子時,Bangalter和de Homem-Christo,跟另一個夥伴Laurent Brancowitz一起做音樂,後者成了法國合成器流行樂隊鳳凰樂團(Phoenix)的主音吉他和鍵盤。在1993年,三人以“Darlin’樂隊”的名義,在一張樂隊拼盤合輯《Shimmies In Super 8》裡發表車庫搖滾風的兩首歌曲,Bangalter是貝斯手,de Homem-Christo是吉他手,這是Daft Punk的雛形。“Darlin’”這個名字是向The Beach Boys樂隊的同名歌曲致敬。

4 “蠢朋克”的名字來自一句差評,他們的搖滾樂被英國音樂刊物《Melody Maker》評價為“a daft punky thrash”(愚蠢的朋克垃圾),樂隊不僅沒有惱羞成怒,反而覺得稱呼還挺有意思的,後來就用了“蠢朋克”這個名。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5 Brancowitz離隊,跟他的弟弟組鳳凰樂隊去了。不過幾人交情不減,Daft Punk在2010年10月以返場嘉賓身份為鳳凰樂隊助陣。

6 頂著愚蠢的朋克頭銜,剩下的兩人拋棄了搖滾,轉型做舞曲,用上鼓機和合成器。他們的一首《Untitiled 18》取樣了David Bowie的《Starman》,也開始用機器人似的人聲做音樂實驗。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7 Daft Punk起初寂寂無名,1994年發表的首張EP《The New Wave》(新浪潮)的實體唱片只印兩千張,激不起什麼水花。直到另一電音團The Chemical Brothers在演出時播放了Daft Punk的歌,這個二人組才日漸走紅——到1995年底,EP唱片賣出三萬張,同名主打還被法國迪廳雜誌《Soda》評為年度之歌。Daft Punk從90年代末聲名鵲起,擅長將House舞曲與Funk、Techno、Disco、搖滾和合成器流行等多種風格雜糅。

8 頭兩張專輯《Homework》、《Discovery》都是在Bangalter的臥室錄的,而且用的是同一套裝置。(所以臥室音樂人可不是現在才有的產物哦!)Daft Punk成了唱片公司搶手貨,最終他們籤給維京唱片,在1996年發行了處女專輯《Homework》。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9 頭盔機器人並不是他們最開始的形象標誌,Daft Punk嘗試過不同的頭飾、面具來遮擋面孔。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10 機器人的人設是從2000年後開始的,據撰稿人Piers Martin的專訪,機器人其實是Daft Punk為專輯《Discovery》做的宣傳企劃案。之後他們很少接受採訪,也不常在電視露面,所到之處都是頭盔配手套。據說《Discovery》時期的機器人服裝花了6。5萬美元,還能顯示文字和影象。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11 更早的機器人形象可以追溯至他們1997年的歌曲《Around The World》MV,五組著裝各異的舞者呈現的是音樂的要素——骷髏、木乃伊、泳裝等形象代表吉他、鍵盤、鼓組之類的樂器,而戴頭盔的機器人則代表人聲,他們在一張黑膠唱片模樣的舞臺上熱舞。

12 機器人人設還有個虛構的身世:1999年9月9日上午9時9分,Daft Punk在錄音棚做《Discovery》時發生事故,遭遇“9999 bug”(跟千禧蟲異曲同工),取樣機癱瘓爆炸,兩人做了康復手術後,就變成了機器人。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13 Tony Gardner是Daft Punk頭盔機器人形象的締造者。Tony Gardner介紹,Daft Punk的機器人人設目的就是製造一個身份,讓他們的音樂生涯能更持久、更特別,不必在意自身形象,又可以維持形象統一。

14 Daft Punk第一次上電視是在2008年的格萊美頒獎典禮,他們跨界嘻哈,跟坎爺Kanye West合唱了歌曲《Stronger》。

15 形象機器化,人聲也總是電音式,Daft Punk想徹底隱藏在人設裡,對於害羞體質,de Homem-Christo解釋:“我們不是演員,也不是模特,所以人們看到我們真身也沒什麼趣味可言。但機器人就不一樣了,對人們來說很刺激。”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16 頭盔戴久了非常熱,但他們也已經習慣了這個裝扮,並在頭盔裡添置了通風裝置,以防中暑。

17 Daft Punk近十幾年的服裝都是由奢侈品牌Celine的創意總監Hedi Slimane操刀設計。Slimane也曾是Dior Homme和Saint Laurent的創意總監,布拉德·皮特跟安妮斯頓結婚時的西裝就是他設計的。

18 Bangalter是法國最早擁有蘋果Mac電腦的人,這讓他能用電腦同時做音樂和視覺。他愛鑽研鼓機和合成器的說明書,仔細研讀,每月一遍,為的是能熟練駕馭,施展在Daft Punk作品裡。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19 Daft Punk特別愛玩取樣。2001年發行的專輯《Discovery》將70年代的Disco和80年代的情歌打碎重組,將舊片段揉碎再創作,使取樣面目全非呈現全新聲響。這張專輯是對兩人10歲以前聽的音樂的致敬。舞曲通常動感,但欠缺趣味,而Daft Punk可貴的是他們的音樂總帶給人歡樂。專輯在英國棒衝上亞軍。他們又跟日本東映動畫合作推出了無對白音樂動畫長片《Interstella 5555》,《Discovery》整張專輯貫穿始終。

20 兩人對演出服和音樂細節非常上心,為了歌裡的三秒鐘取樣,通常要聽幾個月的音樂,大海撈針只取三秒。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21 第三張專輯譭譽參半,險些成了他們音樂生涯的滑鐵盧,一些人認為Daft Punk的作品太過重複。第三張專輯《Human After All》(2004)受小說《1984》啟發,製作工期僅10天,銷量賣出前一張《Discovery》的10%不到。

22 討論多年的巡演一直擱置,直到2006年美國Coachella音樂節致電,以30萬美元的酬勞邀請他們赴美表演,《Human After All》的歌曲伴著LED金字塔壯麗佈景,成就了電音演出奇觀,4萬人擠在1萬人容量的帳篷裡看完表演,許多人說那是他們看過的最棒的演唱會,評論人士讚譽Coachella生出了EDM。隨後Alive 2006/2007巡演開啟,Daft Punk在美國爆紅起來。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23 2006年他們推出微電影《Elctroma》,講述兩個機器人渴望變成人身的故事,這也是大熱專輯《Random Access Memories》的概念原型。不過電影裡兩人並未出鏡,戴頭盔的其實是兩個製片助理,分別扮演機器人1和機器人2 。

24 Daft Punk在28年裡只做過兩次巡演——1997年的Daftendirektour和2006年之後的Alive 2006/2007。他們對巡演賺錢這類事也不怎麼感冒,Bengalter說,他們最珍惜的就是自由和充滿創意的夢。

25 Daft Punk真正成為爆款,是在2013年與菲董Pharrell Williams和Nile Rodgers合作的這周復古disco《Get Lucky》之後,神曲一出,威震四海。所屬專輯《Random Access Memories》拿下了5個格萊美獎。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26《Random Access Memories》向影響Daft Punk長大的音樂致敬,專輯採用原聲樂器錄音,儘可能減少合成器比例,他們邀請了R&B/Disco樂隊Chic的主腦Nile Rodgers、Disco曲風鼻祖Giorgio Moroder等助陣專輯。花四年精心打磨,做好母帶後,Daft Punk團隊員工和錄音工程師決定自行開車運送,為母帶保駕護航,於是從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硬生生開到東北角的緬因州波特蘭市,絕不讓母帶離開視線!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27 Daft Punk是科技與人性交織的矛盾體。《Random Access Memories》虛構了機器人渴望人類情感的故事,Daft Punk希望在世人追逐科技的年代,重拾人性的光輝,探討科技與人性間的關係。Bangalter說,這正像他們做歌的過程,需要依靠科技完成音樂工程,然而身為製作人和創作者又帶著濃濃的人情味,要對旋律、和聲有感覺才行。仰仗科技的便利時,Daft Punk希望可以保留住科技誕生以前的工匠溫度,讓真情實感流淌在科技之中。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28 《Random Access Memories》時長74分鐘,是一張標準CD唱片的最大時長。其中那首用作Daft Punk生涯告別的《Touch》原曲有250軌音訊。

29 《Random Access Memories》製作成本超過1百萬美元,最初的資金投入都是Daft Punk自掏腰包。在歌曲《Fragments of Time》裡,他們用了老牌天王Frank Sinatra使用過的話筒,光這個話筒就花掉了一部車的費用。

30 爆款神曲《Get Lucky》是一首連結舞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歌,Bangalter說:“能跟喜愛的音樂人有朝一日一起做音樂,就像一個孩子的夢。《Get Lucky》就是Nile Rodgers和菲董的相遇。這首歌是真的組成隊,從家裡的錄音棚走出來,去找音樂家和表演者合作,跟他們一起玩樂。”

31 de Homem-Christo說蘇格蘭樂隊原始吶喊(Primal Scream)的專輯《Screamadelica》是Daft Punk靈感源頭的關鍵因素,是“最先在我們的腦海裡製造爆炸”式的啟發。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32 David Bowie曾給他們的錄音棚打電話,邀請Daft Punk為他的歌混音,但他們婉拒了。此外首張專輯《Homework》推出後,麥當娜、珍妮·傑克遜等都曾發出合作邀約,都遭到Daft Punk謝絕。Daft Punk還拒絕授權制作人will。i。am,不讓他在Remix歌曲裡使用Daft Punk歌曲《Around the World》的取樣,以致那首Remix至今未能發表。

33 傳言Guy-Manuel de Homem-Christo是貴族後人,他的祖宗曾在阿金庫爾戰役裡對戰英國國王亨利五世。此外他還有一支祖親曾是葡萄牙的軍官。

34 Daft Punk每年都在官網上推出節日裝飾周邊,下面的頭盔是他們為聖誕設計的掛飾。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35 據紀錄片《被解放的蠢朋克》暗示,Daft Punk兩人都以不通化名或是一起或是各自推出過音樂作品,不過沒有確鑿證據,倒是Bangalter的確以真名發表過夜店舞曲。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機器面孔人情味——有關Daft Punk的35件事|Care大件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