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李白與韓愈素未謀面,卻有著不解之緣

簡介韓愈像公元757年,李白來到武昌郡,應當地百姓之請,為即將離任的縣令韓仲卿撰寫“去思頌碑”

韓愈的字是什麼

李白一生曾七下宣城,對宣城有獨特的情感,韓愈青少年時期是在宣城生活讀書,是宣城的文化薰陶了韓愈,使之成長為大家。讓大詩人李白沒想到的是,他和素未謀面、比自己小67歲的韓愈會結下這樣一段“緣分”。

李白與韓愈素未謀面,卻有著不解之緣

韓愈像

公元757年,李白來到武昌郡,應當地百姓之請,為即將離任的縣令韓仲卿撰寫“去思頌碑”。所謂“去思頌碑”,是唐代民間特有的褒獎官員的一種方式,由百姓發起,文人代筆,對即將離職的官員賦予讚美、懷念之情的文章。

看到武昌郡的百姓安居樂業、民風和諧,鮮少為一個人單獨作賦的李白寫下了《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讚美韓仲卿治下的武昌“惠如春風,三月大化,奸吏束手,豪宗側目”。

李白更褒獎了韓家的家風家教,稱韓仲卿的母親錢氏“弘聖善之規”,教導有方,兒子四人皆成才俊。韓少卿“重諾”、韓雲卿“文章冠世”、韓紳卿“幼負美譽”。

李白與韓愈素未謀面,卻有著不解之緣

宣城韓愈文化園

但超出李白意料的是,韓家孫輩中出了一個更厲害的人物,他便是韓仲卿之子韓愈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婦孺皆知的名言便出自韓愈。從韓愈成長的經歷更可理解這話的份量。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韓愈出生,其父韓仲卿時任秘書郎,三個叔父正如李白所說也各有名望。

然而韓愈3歲時,韓仲卿便逝世了,他由兄長韓會撫養長大。韓會也是當時名士,很有文學才望,曾任中書起居舍人,但不久因事被貶廣東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不幸病逝於任上。

此時韓愈才12歲,尚在年幼的他接連遭受家人離世的打擊,其中心酸可想而知,但他堅韌不拔,扶著兄長的靈柩,隨著大嫂鄭氏回到了河陽老家(今河南省孟州市)。

回到原籍安葬兄長後,因為中原戰亂,又不得久住,只好隨寡嫂鄭氏避居江南宣州(今安徽宣城),困苦與顛沛在韓愈童年中佔據了很長一段時間。

李白與韓愈素未謀面,卻有著不解之緣

宣城昌黎別業

也正因為這一段經歷,以及父兄的薰陶,韓愈從小便刻苦讀書,無須別人嘉許勉勵。他曾自稱:“性本好文學,因困厄悲愁,無所告語,遂得究窮於經傳史記百家之說,沉潛乎訓義,反覆乎句讀,磨礱乎事業,而奮發乎文章。”或許在艱難困苦的時候,書籍最能給予人慰藉。

韓愈,名愈,字退之。說來有趣,他的名和字都同年少經歷相關。

據說,韓愈快到入學年齡時,嫂嫂鄭氏一心想給弟弟起個既美又雅的學名。這天,鄭氏翻開書來,左挑一個字嫌不好,右揀一個字嫌太俗,挑來揀去,過了半個時辰,還沒有給弟弟選定一個合意的學名。

韓愈站在一旁觀看,見嫂嫂為他起名作難 ,便問:“嫂嫂,你要給我起個什麼名呢?”鄭氏道:“你大哥名會,二弟名介,會、介都是人字作頭,會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義都很不錯,你的學名,也須找個人字作頭,含義更要講究的才好。”韓愈聽後,立即說到:“嫂嫂,你不必再翻字書了,這人字作頭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韓愈好了。”鄭氏一聽,忙將字書合上,問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韓愈道“愈,超越也。我長大後,一定要做一番大事。”

不料,韓愈十九歲時離開宣州去長安應試卻名落孫山。此後,多次應試仍不中。這時,他的未婚妻盧氏想安慰他,便寫了幾個字:人求言實,火求心虛,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韓愈一看,想著自己的確缺少謙虛之情,就用這幾句贈言中的“退之”給自己起了字。

25歲時,韓愈終於中進士第。但仕途依然坎坷,三試於吏部又三上宰相書都沒有獲得任用,於是他先後前往汴州董晉和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韓愈才透過朝廷銓選,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