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國風秦韻12:甕城再奏古壎樂書院門裡書傳奇

簡介今天,黃建軍的“三學淨土百人壎樂團”表演,就體現了陝西百姓大眾傳承壎樂文化的文化自覺

道德之海傳奇任務古塔怎麼做

國風秦韻12:甕城再奏古壎樂書院門裡書傳奇

今天,外國政要訪問中國,能夠來西安近距離拜謁秦始皇陵兵馬俑,就是感受兩千多年前大秦雄風的特殊禮遇。再能夠到西安南門享受“仿唐迎賓入城式”,則更是體驗著一千多年前盛唐氣象的無上榮光。

一兩個千年時空穿越,就彷彿彈指一揮間。歷史並沒有遠去,未來依舊在追逐歷史的腳步。歷經興衰沉浮起起落落,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壎,又忽然在西安南門甕城傳遞出了“上五千年”的曠古遺音。

2017年6月19日晚,2017碑林美食購物節閉幕式——《絲路暢想·魅力碑林》大型民族交響音樂會在南門甕城精彩上演。在這場文化盛宴上,“陝西群眾壎文化領軍人物”黃建軍組建的“三學淨土百人壎樂團”,身穿漢服在現場用陶壎演繹了樂曲《我和你》、《歌唱祖國》,由此創造了壎樂演奏的人數規模之最。

國風秦韻12:甕城再奏古壎樂書院門裡書傳奇

至於黃建軍的“三學淨土百人壎樂團”表演,能否進入西安南門“仿唐迎賓入城式”節目單,這當然只是一句題外話。重要的是,20世紀八十年代,最早形成於石器時代的陶壎,終於在距今七千年前的西安半坡村遺址重見天日了。人們這才猛然發現,自唐代以後,壎樂文化傳承已經中斷了一千多年了。由此,便引發了一場壎樂文化復興熱潮。“南門甕城奏響古壎樂”,這就自然成了陝西群眾壎樂文化傳承與復興的歷史性標誌。

國風秦韻12:甕城再奏古壎樂書院門裡書傳奇

眾所周知,最近一千多年來,夢迴盛唐就一直是海內外中國人念茲在茲的靈魂吟唱。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萬邦來朝榮景,終究只是“祖先曾經闊過”的遙遠記憶。那麼,再過一千年,後世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難道還只能是夢迴盛唐嗎?

雖然說,自歐洲“文藝復興”和哥倫布船隊殖民征服“新大陸”的奴隸買賣“世界自由貿易”狂飆突進以來,“西風壓倒東風”也只有五百年。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直到美國的“世界霸主”更新換代,也只是以百年計時的“修昔底德陷阱”天下興亡週期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則往往是以千年來度量。從“張騫通西域”,再到大唐盛世“絲綢之路”世界貿易大繁榮,直到今天中國人繼續“追夢漢唐”,轉眼間就是兩個千年的歷史輪迴。更不用說,中國還有“上五千年”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古老文明。因此,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時空座標系,西方人恐怕永遠讀不懂。

不過,即便是中國人“追夢漢唐”到了“八水長安”,也不見得就能夠找到“關中自古帝王州”的來龍去脈。且不說,今天的西安,畢竟已不是當年的“漢唐長安”。物換星移往事如煙,又是幾度興衰幾度沉浮。追根溯源返樸歸真,只有在這裡,我們才能觸控到中國地理時空座標系的原點。這時,我們就不由得躬身自問,我們追求民族復興,究竟是復興隋唐還是復興秦漢?抑或是復興周朝的“禮樂文明”?甚或是復興“上五千年”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文明?

國風秦韻12:甕城再奏古壎樂書院門裡書傳奇

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就必然會有文明覆興的“名可名非常名”。在西安訪古尋幽,本身就是一場文化尋根的精神之旅。否則,即便是揹著唐詩“一日看遍長安花”,也只能是“走馬觀花”的“霧裡看花”。

在古都西安進行文化尋根,就不能不說壎樂文化。地球人都知道,壎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早在“上五千年”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就已經產生了。因此,學習民族樂器和中國音樂史,如果不知道壎樂文化就等於忘了自己的根。從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壎樂文化到了唐朝以後就傳承中斷了,這當然是無法彌補的歷史遺憾。

以中國式“道術用”與“時勢位”天人合一有無相生陰陽易變系統運動思維來看,道為術之本,術為道之用,法術萬變而道不變。文以載道,藝也載道術亦載道,這都只是“術為道之用”的工具和方法手段。物質文化有形之器,原本就是非物質文化的載體。非物質文化無形之氣,才是物質文化的靈魂所繫。無論身外世界有多大,人們總是要尋找氣守丹田的靈魂居所。在“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先民們就已經創造出了“樂吾樂以及人之樂”的壎樂,這本身就是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的渾然天成。後來,在物質文化有形之器的科技創新過程中,人們卻逐漸迷失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道為術之本”。於是,就釀成了私慾氾濫的千年道德滑坡文化災難。

今天,黃建軍的“三學淨土百人壎樂團”表演,就體現了陝西百姓大眾傳承壎樂文化的文化自覺。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上古遺音,就承載著先民們道法自然法則“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天之道”。我們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難道不就是這“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非物質文化“天籟之音”嗎?

國風秦韻12:甕城再奏古壎樂書院門裡書傳奇

人們大概都能注意到,在西安市大南門內書院門街口北側,有一座五色磚砌築的六角七層古塔。這座始建於隋朝隋文帝時期的寶慶寺塔,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條書院門街,因有明清時期的“關中書院”而得名。書院門街東端的三學街文昌門口,就是始建於宋哲宗元祐二年的西安碑林博物館。這條書院門古文化街,便見證著自隋唐以來的一千多年曆史滄桑。

在這座“寶慶塔”後面的書院門街巷裡,有一個小名稱為“寶慶”的小人物。他大名喚作馮柄中,原名馮斌飛,是來自陝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的“西漂族”。2001年,他就來到書院門擺地攤。自2003年開始,他結識了剛剛來此擺地攤的國企下崗職工黃建軍。這兩個小攤販因壎樂的共同愛好而結緣,並與民間壎樂老藝人王勝祥攜手演繹出了一場民間自發的壎樂文化傳承連續劇。

今天的馮柄中,已經建立了製作樂器壎的“馮氏陶壎”專業品牌。當年的兩個小攤販,共同創造出了一個推動壎樂文化復興的時代傳奇,這便是陝西群眾性壎樂文化傳承的縮影。

馮柄中說,我不知道什麼是文化。我只是知道,文化必須為群眾服務,文化傳承和發展必須接地氣。咱們草根百姓,也沒有能力管天下大事。不過,我自己常常在思考,自從陶壎產生以來,如果草根百姓都一直能夠自覺傳習壎樂文化,這壎樂文化傳承到唐代又怎麼會中斷呢?

國風秦韻12:甕城再奏古壎樂書院門裡書傳奇

千年“寶慶塔”作證,這位草根百姓小人物的仰天叩問,究竟該由誰來回答呢?

更多精彩,請搜尋關注網聞博報微信公眾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