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簡介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加熱,並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實驗步驟主要有(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點燃酒精燈加熱,(3)加藥品並固定試管,(4)收集氧氣,(5)熄滅酒精燈,(6)把導管撤離出水面

稀有氣體做霓虹燈是什麼性質

一選擇題

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共

10

題,每題

2

分,共

20

1

。人類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在空氣中體積分數約佔

21%

的氣體是

A

氮氣

B

氧氣

C

稀有氣體

D

二氧化碳

2

。臭氧(

O

3

)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傷害。其中臭氧屬於

A

。單質

B

。化合物

C

。混合物

D

。稀有氣體

3

。氧氣是我們身邊常見的物質,以下有關氧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都是氧化反應

B

。魚、蝦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於氧氣易溶於水

C

。氧氣具有可燃性

D

。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

4。

為了

測定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時氧氣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們進行了實驗探究。他們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先將

氧氣和空氣按不同的體積比收集在集氣瓶裡。收集氣體的裝置如圖。

收集氣體的方法是:在

1

0

0

mL

集氣瓶裡裝滿水,

塞緊膠塞並

關閉

活塞

b

,開啟

活塞

a

通入氧氣,

把瓶裡的水排入量筒,當

量筒內的水達到設定

體積後

立即

關閉

活塞

a

然後

開啟

活塞

b

通入空氣

,把瓶裡的

全部

入量筒

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

60%

的氣體,則通入氧氣的體積和通入空氣的體積約是(提示:空氣中也有氧氣)

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A

50 mL

50 mL

B

60 mL

40 mL

C

40 mL

60 mL

D

20 mL

80 mL

5

下列圖中,體現稀有氣體用途的是( )

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6

。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能觀察到白煙的是(

A

。紅磷

B

。硫磺

C

。鐵絲

D

。木炭

7

。下列反應中,既屬於化合反應,又屬於氧化反應的是(

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8

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9

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熱門話題之一,現有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煙、粉塵等物質,其中屬於大氣汙染物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加熱,並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實驗步驟主要有

(1)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

點燃酒精燈加熱,

(3)

加藥品並固定試管,

(4)

收集氧氣,

(5)

熄滅酒精燈,

(6)

把導管撤離出水面。其中正確的實驗順序為( )

A

⑴⑶⑵⑷⑸⑹

B

⑴⑶⑵⑷⑹⑸

C

⑴⑵⑶⑷⑸⑹

D

⑴⑵⑶⑷⑹⑸

二、填空題

(本大題包括6小題,每小空1分,共20分)

11

(4

請用

化學知識

解釋下列問題:

(1)

用稀有氣體可製成霓虹燈,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

從細口瓶倒液體標籤要朝著手心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蛋黃派充氮氣包裝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白熾燈泡鎢絲上放少量紅磷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2

2

開啟一瓶盛有液態空氣的集氣瓶,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瓶口,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其原因是

13

4

分)完成下表:

實驗內容

反 應 現 象

化學方程式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14

。(

3

分)木炭、

鐵絲

、紅磷都能在氧氣中燃燒,其變化的本質和現象有不少共同之處,如反應都需要點燃。請你再歸納出它們的三個共同點:

(1)

(2)

(3)

15

5

某化學興趣小組實驗測出,人在呼吸中各種氣體的體積分數如下表所示:

氣體

吸入氣體

撥出氣體

X

78%

75%

Y

21%

15%

二氧化碳

0。03%

3。68%

0。06%

5。44%

其他

0。91%

0。88%

(1)

請你判斷:

X

__________________

(2)

請你回答:因參與人體新陳代謝而消耗的氣體是

(3)

請你證明:撥出的氣體中含有一種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

氣體,它是

_______________

,為了檢驗這種氣體,你的實驗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簡述操作方法和現象

(4)

請你分析:

X

氣體在呼吸過程中沒有參與化學反應,但在撥出的氣體中它的體積分數卻減少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2

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如圖所示裝置,測定空氣裡氧氣的含量。實驗時先在集氣瓶里加入少量水,做上記號。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後,立即

入瓶中並把塞子塞緊。待紅磷熄滅後,發現紅磷還有剩餘,冷卻,開啟彈簧夾,燒杯中的水倒流

集氣瓶中,液麵上升到圖中

A

位置。

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1)

從上述實驗現象可知

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

1/5

,氮氣約為

4/5

。能夠得到該結論主要是運用了氮氣的有關性質,請寫出其中兩點氮氣的有關性質:

(2)

拉瓦錫透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

1/5

,而

某同學

該實驗中,

A

內氣體減少的體積小於

1/5

,試問導致該實驗結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三、實驗與探究(本題共有2小題,共24分)

17

(20

、小

等同學用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製取並收集氧氣:

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1

)請寫出有標號儀器的名稱:

2

)若用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應選用的

發生裝置

(填序號)

,要收集較純淨的氧氣應選用

,反應的

化學符號(化學式)

表示式是

;反應的型別屬於

反應

(選填“化合”或“分解”)

;二氧化錳的作用是

3

)實驗開始前如圖所示檢查裝置氣密性,具體操作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

說明氣密性良好。

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4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氧氣的裝置在試管口放棉花團的作用是

;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

化學符號(化學式)

表示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束時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的目的是防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的發生,小

實驗後發現試管破裂,你認為什麼原因可能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一個)

5

)可選擇

D

收集氧氣的原因是

;若用

E

排空氣來收集氧氣應從

處進氣;若用

E

中裝滿水用

排水

來收集氧氣應從

處進氣。

(填“

a

”或“

b

”)

6

)實驗結束後,小

問:

我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為什麼不會復燃?

請你幫助小

推測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一個)

7

)用

B

製取氧氣比

A

製取氧氣的優點有

(寫兩點)

參考答案

BA A A A A B A D B

11。(1)

稀有氣體通電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2)。

防液體流下腐蝕標籤

。(3)

排除空氣

氮氣化學性質穩定

。(4)

磷能與氧氣反應

去掉燈泡內氧氣

12。

木條先熄滅

後復燃

因為液氮沸點比液氧低

先出來的是氮氣

後出來的是氧氣

13。

鐵絲劇烈燃燒

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3Fe+2O

2

=

點燃

=

Fe

3

O

4

劇烈燃燒,放熱,發出白光

C+O

2

=

點燃

=

CO

2

14

。都是化合反應,都是放出熱量,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15。(1)N

2。

(2)O

2。

(3)CO

2。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如石灰水變渾濁

則是

CO

2。

(4)。

因為撥出的氣體中水蒸汽

。CO

2。

增大

總體積增多

16。(1) N

2。

不能燃燒

不能支援燃燒

;。

不易溶於水

。(2)

紅磷不夠

裝置漏氣

/。

17。(1)

試管

酒精燈

水槽

集氣瓶

(2)B, C。 2H

2

O

2

=

二氧化錳

=

2H

2

O+ O

2

↑;

分解反應; 催化作用。

3

連好裝置

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

手握住試管

如試管一端有氣泡產生

停止加熱

過一會兒

拿起導管

如在導管的一端產生水柱

則氣密性良好

(4)。

防止高錳酸鉀粉末堵塞導氣管

;2KMnO

4

=

加熱

=

K

2

MnO

4

+MnO

2

+O

2

↑;

水倒流入試管中,引起試管破裂。 加熱時,試管外壁有水。

5

)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a; b

(6)

可能裝置漏氣;

7

)便於控制反應,不需加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