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從安祿山的伊朗語系背景,看與黑衣大食幾乎同時出現的安史之亂

簡介再回到本文,當波斯人幫助雜湊姆家族在西方推翻了倭馬亞王朝之時,出身伊朗語系~粟特人的安祿山發動了安史之亂,日本史學家杉山正明曾在《疾馳的草原征服者》一書中不斷尋找二者之間的聯絡

黑衣大食是誰

公元8世紀中葉的亞歐大陸,有兩件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

其一,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國內部發生了王朝更迭,雜湊姆家族依靠波斯人的力量推翻了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建立了具有鮮明波斯特色的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

其二,公元755年,有著粟特背景(伊朗語系)的安祿山從范陽起兵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而在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場為廣大網友所熟知的戰役,即怛羅斯之戰——公元751年,一場大唐與阿拉伯帝國(黑衣大食)之間的戰爭。

怛羅斯之戰中,黑衣大食的將領是艾布·穆斯林,波斯人;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也有粟特背景,而粟特人也屬於伊朗語系。

這難道只是巧合?

1、波斯人的東遷

一個世紀之前,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征服了波斯薩珊王朝。從此,薩珊王朝的波斯遺民開始向東方遷徙,波斯王子卑路斯最終也定居在了長安。

但波斯人的復國運動一直沒有停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的崛起依靠的便是波斯人,後來整個帝國的朝政都被波斯人建立的塔希爾王朝~薩曼王朝(控制中亞)、布韋希王朝(控制西亞)所控制,直到突厥人的塞爾柱帝國崛起,波斯人在阿拉伯帝國內部的地位才被取代。

從安祿山的伊朗語系背景,看與黑衣大食幾乎同時出現的安史之亂

阿拉伯帝國有兩個王朝,如果說定都大馬士革的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有更為明顯的拜占庭風格的話,那麼定都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則是站在波斯帝國的基礎之上。

2、安祿山的身世

關於安祿山的姓氏,一說原姓“康”,出自《新唐書》:

安祿山,營州柳城胡也,本姓康。

但《舊唐書》中認為安祿山本無姓氏:

安祿山,營州柳城雜種胡人也,本無姓氏,名軋犖山。

還有一種說法,“安祿山”之名,本就是粟特語的音譯。

“康”是粟特姓氏“颯秣建”的漢化姓氏,安祿山的母親是突厥人,出自阿史德氏,曾為突厥的女巫。阿史德氏與突厥王族阿史那氏通婚,勢力很大。後來安祿山的母親改嫁東突厥的粟特大族安延偃,遂改姓“安”,而“安”也是粟特大姓。

從安祿山的伊朗語系背景,看與黑衣大食幾乎同時出現的安史之亂

不管怎樣,安祿山出身於粟特系和突厥系家族的混血,當無疑義。

安祿山的養父安延偃在東突厥,而其弟安波注則在唐朝為官。所以,安氏無論在東突厥還是在唐朝都有根基,而這一點正是安祿山後來崛起的條件。

安祿山曾經做過“諸藩互市牙郎”,也就是大唐與外族貿易的中介。據說安祿山精通6種語言,即突厥語、粟特語(即波斯語)、契丹語、奚語、渤海語、朝鮮語等,而這一經歷為其能言善辯和應對各國官員打下了基礎。

3、安祿山從軍之地——范陽

公元732年,張守珪任范陽節度使。

有一次,安祿山因為偷羊被抓,張守珪本來打算將其亂棍打死,生死存亡之際,安祿山大喊:

大夫不欲滅奚、契丹兩蕃耶?而殺壯士!

張守珪看其相貌不一般,便命令他跟同鄉史思明一起抓俘虜,從此開始了從軍之路,而范陽便成了安祿山的起家之地,後來的安史之亂也是從這裡開始的。

從安祿山的伊朗語系背景,看與黑衣大食幾乎同時出現的安史之亂

范陽,本指今河北涿州,唐朝之時改幽州為范陽郡,於是范陽便成了今北京和冀北地區的通稱。

唐朝以前,范陽盧氏是天下大姓,但從地緣角度來看,范陽本身之於天下並不特別重要。因為當時的遊牧民族多從西北的河套地區南下,而這一點也是大一統王朝大多定都長安的原因所在,“天子守國門”其實是古代無奈的選擇,不止明朝如此,漢唐亦如此。

范陽的真正崛起始於安祿山,始於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後,河北三鎮(范陽、成德、魏博)事實上獨立於大唐之外。五代時期,燕雲十六州被契丹所佔據,其中范陽便是核心。

之後,范陽成為遼國的南京,金國的首都中都,元朝的大都,明清的北京,直至今日國都地位不改。從安史之亂開始,遊牧民族的入侵均從東北方向的燕雲地區進入,北京之地,除了地形險要堪與長安相比外,還地處農耕世界與遊牧世界的交界處,以北京為首都可以同時掌控農牧二區,這是長安所不具備的條件。

4、安史亂局

安史之亂開局異常順利,唐玄宗連殺兩員員大將——高仙芝、封常清,囚禁大將哥舒翰(後被安慶緒所殺),安祿山迅速佔領洛陽和長安,稱大燕皇帝。

從安祿山的伊朗語系背景,看與黑衣大食幾乎同時出現的安史之亂

但後來安史之亂的發展則形同兒戲,安祿山被其兒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史朝義最後自殺。

我們再看當時的天下亂局:

安祿山及其子安慶緒在洛陽

李隆基的兒子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銀川)

史思明在范陽

與此同時,位於大漠草原的回鶻(即回紇)也剛剛獨立建國

這便是當時的天下四大勢力。

最終,回鶻站在了唐朝一邊,天平開始向唐朝傾斜。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回鶻居功至偉,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被稱為“中興第一”的李光弼本就是契丹人,僕固懷恩則是鐵勒人,而被殺的高仙芝是高麗人,哥舒翰是突騎施人。

從安祿山的伊朗語系背景,看與黑衣大食幾乎同時出現的安史之亂

如果我們不以我國的王朝史觀來看待這一段歷史,那麼這一時期的中國,回鶻、契丹、突厥、粟特等等勢力紛紛登場,唐朝甚至還招募過阿拉伯人參戰,我國曆史上再無一個時期如此“國際化”了。

不瞭解這一點,便無法明白唐朝後期韓愈為何要復興儒學,宋朝為何會如此“內斂守成”、“畫地為牢”,這其實是對唐朝國策的矯枉過正,而這一歷史程序其實從唐朝後期就開始了,源頭便是安史之亂。

再回到本文,當波斯人幫助雜湊姆家族在西方推翻了倭馬亞王朝之時,出身伊朗語系~粟特人的安祿山發動了安史之亂,日本史學家杉山正明曾在《疾馳的草原征服者》一書中不斷尋找二者之間的聯絡。但我覺得這或許只是一種巧合,一種薩珊波斯亡國之後波斯人東遷後的巧合,事實上我們還可以在唐朝文化中找到許多的波斯元素,這體現的是昔日波斯帝國強大的影響力。

但安史之亂的歷史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從此我國中原王朝開始了向內整合之路,而通往西域之路至此也完全斷絕,直至清朝在千年之後收復西域。

PS:圖片來自網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