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姜維死後82年,一封密信現世,為何後人感慨諸葛亮可以瞑目了

簡介第三、諸葛亮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密信一出,證實接班人姜維清白,自然可以瞑目

姜維死後為什麼不埋

姜維死後82年,一封密信現世,為何後人感慨諸葛亮可以瞑目了

此事其實還要從諸葛亮收服姜維說起。在姜維未投靠諸葛亮之前,本身是隸屬曹魏麾下的。不過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姜維便被諸葛亮所收服。而後諸葛亮更是將姜維視作自己的接班人,對其十分的信任。而姜維也是不負厚望。

在諸葛亮死後,擔起大梁,多次出兵北伐,可惜因為後主劉禪以及宦官黃皓等人的阻礙,使得北伐最後無疾而終。後來姜維更是在危急時刻投靠了鍾會,為時人所不齒。但為何隨著一封密信的現世,姜維與諸葛亮就可以瞑目了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姜維死後82年,一封密信現世,為何後人感慨諸葛亮可以瞑目了

第一、姜維設計投奔曹營,世人也為其所瞞,認為其不忠於君,對其唾棄不已。

開篇也提到了,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收服了姜維,並將其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對其十分信賴,教給姜維許多戰爭技巧。然而在曹魏大舉攻打蜀漢時,在臨危之際,姜維卻像當初投靠蜀漢一樣,迅速投靠了曹魏。而這樣的舉動也讓時人感到不恥。

因為在姜維投靠蜀漢之後,便口口聲聲地高喊“匡扶漢室”,還帶頭北伐曹魏。但是在蜀漢危難,大敵當前之際,姜維又毫不猶豫的投降了鍾會。這樣的舉動也讓當時的百姓感到十分的可笑。姜維這樣的舉動,跟牆頭草有什麼分別呢?這樣遇到危險就投降的性子,根本不配打“匡扶漢室”的大旗。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姜維揹負了深厚的罵名。

姜維死後82年,一封密信現世,為何後人感慨諸葛亮可以瞑目了

就連正史《三國志》中,對於姜維最後的記載,也是投降曹魏的,對此並沒有做過多的解釋。在當時那個十分講究信義的時代,姜維這樣的做法,無異於自找罵名。昔日還是身為蜀漢名將的姜維,轉眼間便成了叛國投敵的小人,也難怪時人都說,諸葛亮當初選擇姜維作為自己的接班人,若其泉下有知,也一定死不瞑目。

第二、在姜維被殺82年後,一封密信讓世人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公元346年,東晉名將桓溫率大軍攻蜀。而在晉軍入蜀後,一路上勢如破竹,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攻陷成都,蜀漢一息之間,化為泡影。而不久之後,一封密信的發現,為姜維當時投靠曹魏的舉動做出來鮮明的解釋。

姜維死後82年,一封密信現世,為何後人感慨諸葛亮可以瞑目了

原來,在桓溫麾下部將孫盛進入蜀國宮殿後,竟在殿記憶體放檔案的密室中,發現了一封塵封許久的密信。而這封信,正是前蜀漢大將姜維寫給後主劉禪親筆信。信中也只有寥寥23個字: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華陽國志》對此做了描述。而這封密信一出現,也就解釋了姜維投靠曹魏的真實原因。而《蜀志·姜維傳》注引《晉陽秋》也描述:欲偽服事鍾會,因殺之以復蜀土。

根據密信所言,顯而易見的是,姜維之所以選擇投降鍾會,根本上還是詐降以獲信任。他的最終目的,還是走曲線救國的道路,力挽狂瀾,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挑撥鍾會與曹魏之間的關係,利用鍾會對於權力的渴望,藉機復興蜀漢,並迎回後主劉禪。而時人此時也才明白姜維用心之良苦。而此時的姜維,也已經揹負了82年的指責。

姜維死後82年,一封密信現世,為何後人感慨諸葛亮可以瞑目了

第三、諸葛亮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密信一出,證實接班人姜維清白,自然可以瞑目。

至於說為何姜維揹負罵名,諸葛亮便難以瞑目,根本原因也還是因為諸葛亮自身對於蜀漢的重視程度。自從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後,諸葛亮就一直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若其選定的接班人姜維真為時人口中所言的小人,那麼諸葛亮就定然難以瞑目了。

畢竟對於諸葛亮而言,蜀漢可以說是其的心血了,若是姜維投靠曹魏,背叛蜀國,這無異於嘲諷諸葛亮識人不清,自己葬送了蜀漢的未來。但這封時隔八十二年密信的發現,向世人訴說了姜維本身投敵的真實原因。姜維並非投敵叛國,而是曲線救國,挽救蜀漢於危難。這也就證明了,姜維並非叛徒。

姜維死後82年,一封密信現世,為何後人感慨諸葛亮可以瞑目了

而密信的發現,不僅僅意味著姜維並未叛國,更證明姜維對於蜀漢的赤膽忠心。他在蜀漢危難之際,敢於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深入敵營,直面敵人,挑撥離間。而最終也是結局悽慘。可見姜維並非小人,諸葛亮自然也可瞑目。

由此可見,姜維死後82年,一封密信的出現,證明了姜維並未叛國投敵,而且想要力挽狂瀾,重複蜀國,而諸葛亮自然也可以瞑目。

你是如何看待姜維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