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諸葛孔明神機妙算,為何卻要重用馬謖?其實他並非浪得虛名

簡介馬謖,本是一個從事政務的地方官,反能在諸葛亮南征之前獻出針對南人難以馴服而採用“攻心計”,深獲諸葛亮賞識而採納,從而造就出七擒七縱孟獲的壯舉,使南中豪強首領孟獲真正服輸,不再與蜀國為敵

魏國的軍事頭領是誰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馬謖有才,並非全才,本可在劉備手上多加磨練,或許能成為擅於政務的大臣,治國理政。只可惜劉備走了太早,還未將馬謖操練出來,就被諸葛亮放在身邊,重用為參軍,後又臨陣破格提拔為統帥,帶兵守街亭而不勝,被諸葛亮揮淚斬首,以正軍紀。

馬謖的死,大多歸因其誇誇其談,言過其實的表象,卻從未深究於最深層次的本質,即矯揉造作,曲意奉迎。只因馬謖肆意掩飾自己最真實的本性,在諸葛亮面前任意表現自己最虛偽的表象,以此來迎合“宮中府中俱為一體”丞相,以獲得高官厚祿。其實未然,馬謖還是有才,只是其才擅於政務及參謀,而缺於領兵和作戰。特別在南中平定戰中,馬謖對南蠻用兵的十六字方針: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馬謖這種政治主張與諸葛亮的“可剛可柔,別有斟酌”的既定方案不謀而合,才會有諸葛亮“幼常足知吾肺腑也”的感嘆。馬謖的平定南中良策,簡單說,讓對方畏懼是上策,用武力攻城是下策;內心收服是上策,武力征服是下策。

諸葛孔明神機妙算,為何卻要重用馬謖?其實他並非浪得虛名

馬謖的平蠻十六字方針,是戰爭之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典範。原因如下。

其一,南中現狀。

南中,因在巴蜀(三國蜀漢根據地)之南而得名。南中相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雲南的東北部和貴州的西北部。諸葛亮南征前,南中分越嶲、牂柯、益州和永昌四郡。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南中分牂柯、越嶲、朱提、建寧、永昌、雲南、興古七郡。南中一帶除了住有漢族外,還聚居著許多少數民族,統稱“西南彝”。秦漢以來,由於漢族封建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南中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經常發生反抗活動。劉備佔據益州後,為了穩定蜀國的政權,雖採取了一些安撫措施,但南中地主和一些少數民族的上層分子,為了割據一方,利用矛盾,舉行武裝叛亂。

諸葛孔明神機妙算,為何卻要重用馬謖?其實他並非浪得虛名

其二,蜀漢實際。

諸葛亮南征前(225年春三月),蜀漢內外交加,風雨飄搖:先是劉備夷陵之戰大敗(222年秋八月)後病逝(223年夏四月),東有孫權雖已議和但仍虎視眈眈;接是漢嘉郡太守黃元在劉備生病期間舉郡反叛並南下投孫吳中被剿滅;再是益州郡的漢族豪強雍闓,趁夷陵新敗、劉備病逝及黃元叛亂的混亂時機,策動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領孟獲等一起叛亂;後是吳漢連和後(223年冬十月),北有曹丕雖曾五路大軍進犯蜀漢不成卻陳兵北方。總而言之,蜀漢是一個自夷陵戰敗之後,新舊交替,政局動盪,叛軍割據,魏國施壓,東吳挑唆,民心不穩,百廢待興的幾乎無法收拾的爛攤子。

諸葛孔明神機妙算,為何卻要重用馬謖?其實他並非浪得虛名

其三,蜀漢目標。

劉備創立蜀漢的最終目標是北伐中原,匡扶漢室。因此,蜀漢在“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下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先是整頓政務, 擢拔賢才。在朝堂作《正議》,撫卹夷遺屬,以安民心;接是鼓勵農桑,興修水利,建橋修路,發展經濟,閉關息民;再是派鄧芝赴東吳修好,並索回張裔;後是派李嚴於永安書於雍闓,陳述利害,試圖勸解其罷卻刀兵,前後六紙書信,雍闓只傲慢地回了一紙,拒絕招降。經過近兩年的兵力補充、整訓及糧草準備、提供等戰役準備工作,諸葛亮於建興三年(225年)春三月率兵南征,於當年冬十二月回師成都,南征之役就此畫上圓滿的句號。

馬謖平定南中良策,為執掌蜀漢大權的諸葛亮快速平定南中功不可沒,對諸葛亮穩定蜀漢政局居功至偉。

筆者按:謀略,指透過對眼前和長遠的問題思考而制定的解決對策和方案。馬謖,本是一個從事政務的地方官,反能在諸葛亮南征之前獻出針對南人難以馴服而採用“攻心計”,深獲諸葛亮賞識而採納,從而造就出七擒七縱孟獲的壯舉,使南中豪強首領孟獲真正服輸,不再與蜀國為敵。正所謂,上兵伐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