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我發現《狂人日記》中“月亮”象徵的意義

簡介摘要:《狂人日記》是魯迅在經歷了封建傳統禮教後,沉默與思索然後發出的第一聲吶喊,其中包括有絕望,憤怒、怨恨、不滿、焦慮,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種複雜的情緒,用“月光”的明暗,月色好壞來表現的,“月光”象徵著光明和希望,體現了他多年來對中國現實社

狂語是什麼意思

我發現《狂人日記》中“月亮”象徵的意義

摘要:《狂人日記》是魯迅在經歷了封建傳統禮教後,沉默與思索然後發出的第一聲吶喊,其中包括有絕望,憤怒、怨恨、不滿、焦慮,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種複雜的情緒,用“月光”的明暗,月色好壞來表現的,“月光”象徵著光明和希望,體現了他多年來對中國現實社會環境的深思和對現實社會的認識,是一篇徹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立志要打破這種封建傳統禮教局面的一封“戰書”。

關鍵詞:月光 象徵 封建傳統禮教制度

引言:一群在封建思想盛行時期敢於反對舊禮教舊思想的知識分子一拍即合,為了打破封建傳統禮教制度,解放人民大眾思想而不懈努力,發起了新文化運動,用文字為槍打破封建禮教制度,以白話文為武器來進行思想啟蒙,解放人們思想…

正文: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誌,在中國“五四運動”結束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

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當時倡導白話文,於是魯迅等知識分子在《新青年》雜誌上用文章發表自己想法,力圖打破封建傳統禮教制度,解放人們思想。

《狂人日記》這篇作品是魯迅反對封建傳統禮教制度的第一聲吶喊,文中以“月光”明暗來象徵光明和黑暗,下面是具體分析: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亮”文章開頭寫到“我不見這月光已經有三十餘年了,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小說主人公為什麼在三十年餘前看到了這月光?在這三十餘年間又是什麼阻擋了主人公看月亮?又為什麼在今天看到了這月光?

很顯然,在現實生活中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這裡的“月亮”是帶有象徵意義的,它象徵著封建傳統禮教思想,這三十餘年社會黑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封建思想正在一步步荼毒著整個社會環境,正在一步步侵蝕著人民的思想,正在一步步禁錮著人們前進的道路。

所以,這裡的“今天晚上,很好的月亮”暗示著此時社會環境較清明,封建禮教衰落,知識分子和人民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和爽快,月光很好正好與此時這種社會環境相吻合,情景交融,用月色來暗示社會環境。

這也解釋了後文中月光的變化和“吃人”情況的發生,這裡的吃人並不是真正的吃人,也具有象徵意義,是指知識分子遭人迫害,是對封建禮教制度的批判,後文寫到“然而須十分小心”這與前文形成對比,表示封建禮教制度一方面有所衰落,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很大隱患,危險處處不在,時時刻刻需得小心謹慎。

“今天沒月光,我知道不妙。”這與下文中的“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太陽也不吃出,門也不開,日日是兩頓飯”等話語相互呼應,都是描寫黑暗,而黑暗是封建禮教制度和封建思想所擁有的屬性,這是在描寫社會重歸於黑暗,人民又過上了那種暗無天日,痛不欲生的生活,夜晚本就屬於黑暗,連月光都沒有,更加凸顯出黑暗籠罩社會的現實情景。

下文寫到“有人似乎想害我”,還被人當眾議論,文中主人公因此發洩並對他們發洩,一方面是暗指知識分子在當時社會環境中被封建禮教制度荼毒得太深,心情太壓抑難以得到疏解,在一瞬間爆發;另一方面也在批判此時的社會環境,透露出一點點想改變現狀的想法。

再就是,“吃人”這事終究不體面,應該是在黑暗中進行,故後文寫到這件事,這裡的黑暗正是對全書的一種陰沉、絕望的氣氛概括,也是作者對當時的社會環境的一種描寫,在這種思想禁錮,時局動盪的社會中,不光是人,連趙家的狗都惡狠狠地看著我,想要吃我,這表現出主人公的害怕和對當時人們思想落後的無奈。

文中主人公對於這種對當時人們思想落後的無奈和對當時封建社會的無力感,他並沒有放棄和妥協,而是思考和反抗,思考人們為什麼要議論他,排擠他,甚至是家人也用他們那種神情來看自己,主人公又聯想到了古人“吃人”的事情,從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戶來說吃心肝的事”;從“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到徐錫林(即徐錫霖)被炒食心肝,就覺得自己家人和那些人可能要“吃人”,而這個人正是主人公自己。

文中主人公也想反抗,但被軟禁,我們現在讀這部作品,他的家人把他關起來這樣的行為可能只是想保護他,讓他免受傷害,但是這在主人公眼裡卻也把自己家人也當作了“吃人的人”,認為是想把自己養肥了…“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這些話語不光把自己的絕望和反抗無果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把自己沒有辦法把自己家人從黑暗中拉出來的無奈。這是無奈的宣洩,又何嘗不是對封建禮教制度的批判和憎惡。

終究還是要歸結於這“月光”,這“黑暗”,這無窮無盡的痛苦絕望生活,封建傳統禮教思想已經延續多年,根深樹大,它就像鴉片一樣,侵蝕著人們的身體和思想,讓人們如行屍走肉般渾渾噩噩,不知幾時,也讓人們思想頑固,不敢反抗,不敢自由…

“天氣是好,月亮也亮了”這裡文中主人公在暗無天日,等待英勇赴死的時間裡,看到了希望,二十多歲的人,他告訴文中主人公“今天天氣很好”,並說明他和那些人不是一夥的,文中主人公便覺得這是希望,是救命的稻草,或許這種暗無黑暗的日子是可以改變的,這種自己將要被吃的局面也是可以改變的。

“天氣是好,月亮也亮了”這便是主人公對他的話語的認可,也指主人公心中還未熄滅的希望又重新燃起來了,在這樣黑暗的日子裡,一抹月光照進人們生活,不光是給人們帶來光明希望,也給知識分子帶來改變這種封建傳統禮教制度的信心和方向。

文中主人公先以自己哥哥作為突破點,給他大哥講述了關於“吃人”的典故,又說出了他們的隱情,大哥像是有點動搖,隨後又勸說其他人“你們可以改了…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然後陳老五好像也有所動搖,他把那些人趕走,又和自己的哥哥把自己關進了那個屋子裡,主人公也還是不服輸,在屋裡還是喊“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故而,又再一次重歸黑暗。

文中主人公說自己妹妹也是被“吃”的,是被大哥吃了?還是其他人?不得而知,說不定自己也吃過自己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自己了…可想而知,妹妹也許是被封建傳統禮教制度所害,或是流言蜚語,或是指指點點。

我們知道,在封建傳統禮教制度下,女子的地位非常低,生活特別艱難,沒有自由,不能自由戀愛,出生的目的就是嫁人,傳宗接代,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句話害了多少女子,在這個社會中貞潔是女子一生最重要的東西,貞潔牌坊的形成也是這個社會的“惡果”,還有就是浸豬籠,沉塘等一系列酷刑,都是針對女性的,文中的妹妹或許就是因此喪命,由此可見,封建傳統禮教真真是個“吃人”的東西。

就是先進的知識分子都在這封建傳統禮教中活不下去,更何況是一介女子,這不僅沒有令文中主人公感到害怕而退縮,而是使他更加堅定決心,把這害人匪淺的封建傳統禮教制度廢棄打敗!

《狂人日記》借主人公的眼睛,觀察了他周圍的人:“他們也有給知縣打過枷過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給衙役佔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逼死的”,然而,他們不但沒有起來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為此感到不解和憤怒,“還是歷來慣了,”不以為非呢?還是喪了良心,明知故犯呢?”作品還寫道:“我詛咒吃人的人,先從文中主人公大哥起頭,勸轉吃人的人,也先從他下手。”“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作用!你們也會吃盡。”在作品的最後一日記裡,作者深切地希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不有?”並具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記》不僅表現了封建禮教制度對人民的迫害之深,而且還表現了徹底批判封建禮教的勇氣,而這則是用“月光”的明暗,月色好壞來表現的,“月光”象徵著光明和希望。

《狂人日記》是魯迅在經歷了封建傳統禮教後,沉默與思索然後發出的第一聲吶喊,其中有絕望,憤怒、怨恨、不滿、焦慮,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種複雜的情緒,也體現了他多年來對中國歷史的深思和對現實社會的認識,是一篇徹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立志要打破這種封建傳統禮教局面的“戰書”。

《狂人日記》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揭露,對麻木愚昧的國民性的批判,以及對將來的堅定信念和熱烈希望都無一不表現著仁義道德是禮教虛偽的面具,這就是魯迅對封建道德的定義,也是他多年來思考和認識的結果,也是這篇作品最輝煌的成就。

結論:《狂人日記》是魯迅在經歷了封建傳統禮教後,沉默與思索然後發出的第一聲吶喊,不僅表現了封建禮教制度對人民的迫害之深,而且還表現了徹底批判封建禮教的勇氣,再有就是對麻木愚昧的國民性的批判,文中用“月光”的明暗,月色好壞來象徵光明和黑暗。這是其巧妙之處。

致謝:以上是我對《狂人日記》中“月光”象徵意義的理解分析,感謝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賞析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