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廈門收藏家“淘”到距今166年的老契約,文史專家解讀→

簡介陳亞元說,還有不少文史愛好者也對契約中的地名進行了研究,“有人說,民國版《廈門市志》中,狗吠橋被按照閩南話讀音直接寫成‘九肥橋’

契證什麼樣

本報記者 羅子泓 實習生 林家佳

“老契約距今166年,有幸被我收藏……”近日,廈門收藏家陳亞元“淘”到了一份簽訂於清咸豐年間的契約。他在朋友圈發照片,引發了不少廈門文史愛好者的關注。與其他買賣房屋、田地的契約不同,這份契約的標的物是山侖。此外,契約上的地名等細節頗有意思,文史專家也對這份契約做了一些解讀。

廈門收藏家“淘”到距今166年的老契約,文史專家解讀→

▲簽訂於咸豐六年的契約。

契約標的物為“山侖” 簽訂於1856年

11月24日,記者在陳亞元家中看到了這張已被裝裱好的手寫契約。它的內容只有四五百字,卻將買賣雙方、產業名稱及範圍、買賣原因、價格、責任義務等一一說明。

這份契約簽訂於咸豐六年(1856年)二月,賣家為浯滄社族長吳代藻及長房、二房和五房家長,買主為“吳佑啟堂(另一吳姓家族)”。契約中寫道:“茲因小刀會匪作難,各房住屋多被焚燬,一時無力修築……”經商議後,吳代藻及各房決定將山侖按時價全數賣出。“‘山侖’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小山頭。”陳亞元解釋說。

廈門收藏家“淘”到距今166年的老契約,文史專家解讀→

▲1980年版《廈門市地名錄》梧村街道轄區地名圖。

山侖的範圍有多大?契約中給出界定——東至尫仔頭山,後灣仔內,狗吠橋與傳厝東山兩社之山分水為界;西至筆力山,魴魚山,牛屏山及葫蘆石尾與文灶西山兩社之山分水為界;南至銀誥石及長嶺與李林兩姓之山分水為界;北至海墘……山侖賣了多少錢?契約中明確——佛銀一千一百大元,庫平七百零四兩整。

有意思的是,契約上,雙方還對可能引發的糾紛事宜進行說明。比如,和產業權屬相關的“此諸山侖果系本吳姓各房世掌物業,與他姓無干,亦無與鄰鄉混雜不明等情……”該山侖此前的契據,與房屋一同被焚燬等情況,也在契約上有所體現。

2008年由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編纂的《廈門房地產契約契證》,曾對廈門乃至閩南地區房地產契約文書的特點進行總結——“結構嚴謹、條理清晰、語言準確,表現出很強的規避風險意識。”

“配套”賣契訂立於1927年 蓋有官印

與契約相“配套”的,還有一張“賣契”表格。它訂立於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二月,表格中寫有買主姓名、不動產種類、賣價、應納稅額、立契年月日等內容。陳亞元指著賣契中的紅色方形印章說,上面還有“思明縣印”“福建”等字樣。

廈門收藏家“淘”到距今166年的老契約,文史專家解讀→

▲與契約相“配套”的“賣契”表格,訂立於中華民國十六年。

廈門老房子歷史研究專家曾謀耀介紹說,明清時期廈門的房地產契約主要有白契、紅契等,白契是買賣雙方私下籤訂的契約,紅契則是由公家管理、具備官方認證的。

《廈門房地產契約契證》中介紹,白契也稱民契或草契。明清時期,廈門地方凡民間商號鋪房、田地、山蕩、住宅等的買賣、典當、抵押和新建、繼承等,都先由當事人各方共同協商,家族長輩或外界中間人說合議定之後,邀請他人代書契據或合約書。簽字押號,錢款兌付後,即告契約生效。雖完成交易,但契約未經官府登記蓋印、徵收契稅。紅契則經申報納稅、官方核驗登記,又稱官契、印契或稅契。

也就是說,這份簽訂於咸豐年間的契約原本是白契;民國時期,它才“升級”為紅契,一旦有糾紛發生,該契約便可作為法律憑證使用。

【釋疑】

契約中的“單位”

佛銀和庫平是什麼?

在結算山侖的買賣費用時,契約上出現了兩種貨幣單位:佛銀和庫平。

廈門市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原副館長,文博研究員何丙仲表示,“佛銀”並非字面上所寫的那樣與宗教相關,它指的是外國銀洋。史料記載,明朝時中國人泛稱葡萄牙、西班牙為佛郎機;十七、十八世紀,西班牙在其盛產白銀的殖民地墨西哥、秘魯等國大量鑄造銀元,並於世界範圍內流通使用,銀元因此被稱為“佛銀”,出現在閩南地區的契約、捐獻碑記上。庫平則是清朝政府用以徵收租稅,出納銀兩的衡量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契約結尾處還有一小塊符碼。何丙仲解釋說,這是“蘇州碼”。符碼的上部從左至右為“〧”“〇”“〤”,分別代表數字7、0、4,下部是“百”“兩”,整體合起來便是“七百零四兩”。何丙仲說,這樣巧妙的記數方法形象極強,且可以防止他人篡改數字,早年間常被用於商業、金融和民間記賬中。

契約中的“地名”

尫仔頭山即萬壽山

傅厝或為東坪山社

因從事廈門老房子歷史研究,曾謀耀曾經看過數萬份老契約。在他看來,這份簽訂於咸豐年間的契約,標的物範圍廣、涉及老地名多,對研究廈門地名、山名來說具有一定價值和意義。

契約中,被買賣的山侖坐落於“吳豪保”。2004年版《廈門市志》在第二章《行政區劃》中寫道,乾隆年間,廈門在人口較為密集的市鎮增設“社”和“保”;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編修的《鷺江志》中,就有“吳豪保”的存在。對此,何丙仲解釋說,“保”其實相當於現代的鎮街。此外,他還對契約中出現的其他地名進行了解讀。比如,“尫仔頭山”就是現在的萬壽山(囡仔山),“牛屏山”是御屏山,“長嶺”為長山等。

如今,契約上的一些老地名已難覓蹤影。不過,在1980年版由廈門市地名辦公室編的《廈門市地名錄》梧村街道轄區地名圖上,定位萬壽山、御屏山、長山等幾個點,還是能看出當時所交易的山侖範圍之大。

陳亞元說,還有不少文史愛好者也對契約中的地名進行了研究,“有人說,民國版《廈門市志》中,狗吠橋被按照閩南話讀音直接寫成‘九肥橋’;‘傅厝’應該就是現在的東坪山社,東坪山社內至今仍有一座傅氏宗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