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哥哥常年照顧父母得不到肯定,弟弟的做法令哥哥紅了眼眶:支援弟弟

簡介”弟弟一家人去城裡了,王叔又繼續照顧父母的日常起居

火但念什麼原因

導語

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撫養長大,等到父母年老或者生病需要照顧的時候,子女們都應該義不容辭站出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同心協力為父母解決護理和養老問題。

在現實中,很多留在父母身邊一輩子平平凡凡的子女,他們被父母稱為“沒出息”的人。而常年在外,工作穩定,有所成就才被認為是“有出息”。

而且,很多時候父母比較糊塗,對在身邊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的子女總是百般挑剔,沒有好臉色。反而對於一年難得回一次,回來時給個小紅包買點小禮物的子女,就被父母寵溺得不要不要的,還總愛把子女拿來比較,嫌貧愛富!

今年55歲的王叔就遇到了這樣的父母。這些年都是他在照顧癱瘓的父親和年邁的母親。可是常年在外工作忙碌的弟弟難得一次回來,父母就會當著弟弟的面數落起王叔的不是,讓兄弟倆一個惱火,一個為難。

面對如此不明事理的父母,兄弟之間又該如何面對,如何衡量好關係?

王叔的父親今年78歲,母親77歲。

父親5年前突發腦溢血,因為當時父母已經分床睡,父親晚上不舒服也沒有人及時被發現,第二天趕緊送到醫院治 療,可惜還是留下後遺症,左邊身子無知覺,癱瘓了。

這些年都是王叔兩口子在照顧父母。

(一)

王叔的家距離父母家50米遠,平時父母能夠自理,只是三天兩頭去看看,去多了父母也沒覺得有任何開心。

王叔有兩兄弟,他是初中沒畢業,弟弟大學畢業,現在是高校老師。

王叔因為讀初二時生了一場病,後來怕同學們笑話,自己主動輟學不願意去學校,任憑老師和父母怎樣疏導他都沒有再去上學。

王叔剛開始跟著老鄉去打零工,18歲後辦了身 份證去縣城搞建築,久而久之也學了一門刷膩子粉的手藝。

因為弟弟品學兼優,王叔和父母一樣,對弟弟寄予厚望,希望弟弟出人頭地,為家爭光。

在弟弟讀書期間,王叔把掙到的工資都寄回家,給父母家用,給弟弟交學費,兄弟倆感情頗深。

王叔曾在寫信的時候,在信中夾了兩張50元嶄新的人 民幣寄給弟弟。

弟弟在回信中說:“哥哥,謝謝您,這100元錢讓我在同學們面前倍感自豪,他們都羨慕我有個這麼好的哥哥。等我學業歸來,定給您10倍回報。”

王叔看到弟弟的留言非常高興,於是又馬不停蹄回了一封信給弟弟:“家中一切安好請勿掛念,父母有我在,你就安心讀書,考上理想的大學,成為家裡的驕傲,讓我和父母都為你自豪,也能彌補我的遺憾……”

從此,兄弟倆有了不同的命運。

王叔後來回到農村,給人建房子當粉刷工,娶了隔壁村姑娘,婚後生下2兒1女。

王叔的弟弟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城裡某高校當老師,後來和女同事談起了戀愛。之後又在工作地結婚生子,買房安家。

王叔的父母都是農民,沒什麼文化,去了一次城裡的小兒子家裡回來,到處炫耀說小兒子多有出息,諸如此類。

“你大兒子也不錯啊,自學手藝,又離你們近,三天兩頭往家裡跑孝敬你們,都是好兒子呀!”鄰居說道。

“你說我大兒子呀?他哪能跟我小兒子比呀,一個是搞建築灰頭灰臉,一個是西裝筆直教書育人,哎!”

每當王叔聽到此話,心裡就不太舒服。他有時也很懊惱,只怪自己當初見識淺,不願意多讀書。

好在弟弟知書達理,沒有忘記哥哥的恩情,時不時會另外捎些錢給哥哥,逢年過節會給侄子侄女包紅包,買衣服。

兄弟倆也算融洽,相親相愛,過著各自的日子,互相問候,回來了坐一起斟茶喝酒,互訴工作和生活。

(二)

等弟弟在城裡有房以後,王叔的父母就吵著要去小兒子家長住,說是給王叔帶了幾年孩子,現在也該歇歇,該去城裡享福了。

王叔倒沒意見,只是擔心父母去了城裡能不能習慣,和城裡兒媳能不能好好相處。

好在弟弟弟媳也誠心邀請父母去城裡,看著父母抬頭挺胸,昂首闊步上車的樣子,王叔也就放心了。

哪想到,父母才去弟弟家裡住了不到兩年,就吵著要回老家了。

問及原因,父親說是小兒子工作忙,沒時間陪他們。母親說小兒媳嫌棄他們,說老人家不講衛生,家務都做不好,還嫌棄公公抽菸,滿屋子煙味受不了。

回來就回來吧,畢竟父母大半輩子生活在農村,很難融入城裡人的生活,加上小兒媳是城裡人,生活和飲食習慣都不一樣,時間久了必定會有摩擦。

王叔的父母身體尚可,回到農村老家生活得更愜意,每天串串門,溜溜彎。有點頭疼腦熱的時候,給王叔打個電話,沒多久就回來看他們了。加上弟弟每個月會寄1500元伙食費回來給父母當家用,比起其它同齡老人,王叔的父母算是比較幸福的。

(三)

父親73歲那年突發腦溢血,癱瘓了。那天是因為王叔一大早給父母送些肉,發現8點多了父親還沒起床,這可不同往常啊!於是王叔進去父親房間,一看父親嘴角歪斜,口齒不清,身子也不太利索。

王叔趕緊叫車把父親送去醫院。醫生一檢查呵斥王叔:“你父親是腦溢血呀,看樣子發病時間不短了,這個病耽誤不得,後果會很嚴重。”

醫生說父親半身癱瘓,難以自理了。

王叔趕緊打電話給弟弟,弟弟人還沒到,先打了5000元回來了,加上王叔自己掏出3000多元一起交了費用。

王叔的弟弟請假回來了,可是父親的病是富貴病,離不開人,需要長期吃藥和鍛鍊。

兄弟倆經過商量:由王叔在家照顧父親,他的弟弟負責醫藥費和1000元護理費,護理費給王叔所得。

王叔沒再去建築工地上做了,回家盡心盡力照顧父親,每天扶父親起來鍛鍊,端屎端尿。

72歲的母親也是年邁,耳背眼花,兩個老人在家,總得有個人照料吧。

可是自從王叔在家照顧父親後,父親的態度都很不好,不是嫌茶太燙了就是嫌菜太淡了,總是對王叔甩臉色。每次有親戚朋友來探望,母親也總是當著他的面說:“好在我小兒子孝順有本事,這老頭子的醫藥費都得靠他呢。”

親戚朋友聽完就會說:“你這大兒子在家照顧你們,小兒子負責出醫藥費,兄弟倆有商有量好樣的,都孝順。”

“我小兒子可是每個月給1000元給他哥哥當護理工資呢。還有,我大兒子天天在家沒事幹,他不照顧誰來照顧?”

王叔心裡有苦,臉上青一陣紅一陣,又不好多說什麼。

親戚朋友也只能安慰王叔說:“你別跟你父母一般見識,他們沒文化想不透道理,做晚輩的看開點。”

王叔點點頭說:“是的呢?我不跟老人家一般見識。”

(四)

過年的時候,小兒子一家回來了。小兒子給父母買了好多東西,小兒媳又給了兩個1000元的紅包給公婆。

兩位老人很高興,在眾人面前一個勁地誇小兒媳:“一下子給那麼大紅包給我們老兩口,小兒子兩口子真是大方,真是孝順!”

王叔坐在旁邊沒說話,他的妻子卻坐不住了

:“媽,你也真是的,總是在大家面前拿兩個兒子攀比,難不成,我只給你100元,就不孝順了?你大兒子天天不做事,陪在你們身邊就不是孝順了?”

“誰叫你們沒本事,沒有一份正經工作?沒做事照顧父母,那不是應該的嗎?”婆婆不是省油的燈。

“媽,既然你這麼不明事理,那好,從明天開始,你大兒子就去找活幹,讓你小兒子來照顧你們了。也該輪流一下了,你大兒子都照顧五六年了。”

“你大兒子就算去做苦力,一天也有200多元,還怕付不起醫藥費?像你們這樣做老人,就是嫌貧愛富,拎不清。”

眼見婆媳倆越吵越大聲,王叔拉開自己妻子,對她一吼:“別說了。”

小兒子也嚴肅地對母親說

:“媽,這就是您不對了。哥哥和嫂子盡心盡力照顧你們,讓我們兩口子沒有後顧之憂,安安心心上班掙錢。那我出點錢不是都應該的嗎?”

“如果不是我哥哥嫂子在家照顧你,你和爸生病了,我大老遠地三天兩頭請假趕回來,那我的工作還能保得住嗎?”

“如果我哥哥不照顧你們,我也在上班回不來,請一個保姆來家裡,一個月沒有五六千有人願意來嗎?就算一個月10000元請回來的保姆,有我哥哥照顧得貼心放心嗎?”

小兒媳也過去安慰著大嫂,說婆婆這樣說不對。

王叔的妻子委屈地哭了起來:“好在小叔子小兩口懂道理,不然我就甩手走人了。出了力得不到一句好,每天盡心盡力照顧,卻得不到老人的一句肯定。要不是你大兒子非得要親自照顧你們,說別人照顧不放心,說實話誰還願意留下來受這種窩囊氣啊?”

王叔的母親終於低下頭了不再說話,父親也躺在床上若有所思。

王叔也不計較,想著弟弟小兩口難得回來,讓妻子做了好多菜,一大家人其樂融融過完春節。

過了初十,小兒子兩口子又要返回城裡上班了。

小兒子主動走到大哥大嫂跟前,拿出一個信封塞到大哥的手裡說:“哥,嫂子,我知道這些年你們照顧父母很辛苦,父母的脾性我也是知道的,真是難為你們了。”

“這裡面有20000元,是我私下給你的,沒讓父母親知道,免得她又在那裡囉嗦。”

王叔把錢塞回給弟弟:“照顧父母不是應該的嗎?你不用給我錢,有這份心就可以了。有時候我確實感到憋屈,那還不是因為是自己的父母不能計較嘛。就想著不要影響弟弟你的工作,你好不容易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對於我們家來說多幸運啊!”

“哥,你就收下吧!如果不是你和嫂子的支援,我也沒有今天這麼好,我心裡都記著呢!只是我確實工作忙,照顧父母的事還得是你,辛苦了!”說完就把錢塞到大哥的褲袋裡。

王叔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叮囑著:“沒事,家裡的事有我和你嫂子呢。出門在外保重身體,努力工作顧好自己的小家。”

“嗯,我記住了,以後暑假和寒假,我會回來照顧父母,讓你可以休息幾天。”

弟弟一家人去城裡了,王叔又繼續照顧父母的日常起居。母親態度也變好了,口氣也變了,別人說起他小兒子有本事,老人家馬上介面說:“小兒子再有本事也沒用,想喝一口熱茶,吃一口熱飯還得是我大兒子兩口子。”

王叔看到父母的態度,也就不計較了,心胸開闊了……

總結:

王叔是一個心胸豁達,有孝心,有擔當的人。他盡心盡力照顧父母,為了支援弟弟的工作,他甘願多出力,毫無怨言。

好在弟弟也是一個明事理的人,他體諒大哥的辛苦,肯定大哥大嫂的付出,也心懷感恩之心。

父母有些拎不清,面對每天在床前端茶遞水的大兒子,沒有賦予肯定。不過最後,倔強的老人終於領悟過來,肯低頭,這也是好事。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盡孝分兩種,一是養口體,一是養心智。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心盡力照顧父母的衣食住行,是養口體。遠走高飛,升職加薪,有所成就,讓父母以此為榮,拿錢給父母用,是養心智。

其實,這兩種孝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哥哥常年照顧父母得不到肯定,弟弟的做法令哥哥紅了眼眶:支援弟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