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千年瑰寶煥新彩——荊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探微

  •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網路遊戲
  • 2023-02-04
簡介這裡將建成大國工匠研學基地、荊楚漆都文化產業高地和國家級文旅融合體驗目的地,開創非遺傳承新模式——荊楚非遺工匠小鎮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十八匠”系列大師工藝精品、旅遊紀念品和十八匠APP和智慧終端,常年舉辦全國漆藝傳承發展聯盟年會、“荊楚問漆

絢爛瑰麗的絢爛是什麼意思

絢爛瑰麗的楚式漆器、雍容多彩的漢繡、高亢悠揚的馬山民歌、熱鬧喜氣的五蝦鬧鯰、回味無窮的荊州魚糕……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楚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出與古希臘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造就聞名中外的老莊哲學、楚辭歌賦、美術樂舞,為後人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

千年瑰寶煥新彩——荊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探微

由市文旅局主辦,市群藝館、市非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現場(資料圖)。 (伍丹 石武意 攝)

千百年來,荊州民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憑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創作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藝術,創造了巧奪天工的手工技藝,形成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傳承創新,楚韻荊州。近年來,我市紮實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活態傳承中得到有效保護、在有效保護前提下得到合理利用,讓非遺散發出絢麗光彩。

走進生活 讓非遺“活”起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只是陳列在博物館裡的“活化石”,讓非遺走進當代生活是保護傳承的重要方式,各種非遺創意活動便是讓人們領略荊州非遺文化的極好路徑。

今年“五一”假期,在市非遺保護中心的支援下,一場以“連線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在沙市洋碼頭文創園舉行,非遺影像、非遺集市、非遺傳統展演、免費傳統手工技藝體驗等逐一亮相,遊客們在參觀和互動體驗中,近距離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折射出非遺與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緊密相連的新氣象。

有人的地方就有傳播。景區裡舉辦非遺活動,不僅讓傳統文化再次站上時代舞臺的“C位”,也讓景區收穫了高人氣。為了讓非遺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去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市非遺保護中心更是將非遺大篷車“開進”商場。

在吾悅廣場中庭,楚簡製作技藝、漢繡、風箏製作技藝(磨鷹風箏製作技藝)、楚式漆器髹飾技藝、貝雕(洪湖淡水貝雕)、麵塑、民間繡活、雕花剪紙、荊州糖畫技藝等9大非遺專案集中亮相,非遺傳承人現場“炫技”,讓市民感受到了他們傳承弘揚非遺文化的初心與匠心,領略了荊楚傳統文化的魅力。

傳承是非遺保護的重要課題。為讓我市非遺薪火相傳,近年來,市群藝館、市非遺保護中心積極開展“非遺進社群”工作,特別是在沙市區,文化館每年組織一批非遺專案和非遺傳承人與各社群、村進行文化“結對”,利用社群現有場地開設非遺工作室,定期對居民進行免費教學培訓。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3個非遺專案及代表性傳承人“紮根”社群,並常態化開展演、講、示、教等公益傳承傳播活動,將逐步形成“街鎮有專案、社群有傳人、週週有活動”的活態傳承局面。

守正創新 讓非遺“火”起來

“兩千多年前的書籍是什麼樣子?”“‘罄竹難書’到底是什麼意思?”鏡頭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楚簡製作技藝傳承人黃有志,透過優酷“非遺江湖”直播間,揭秘古裝劇裡的竹簡製作技藝。

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激發創造活力,2020年3月,荊州傳統工藝工作站依託優酷平臺,開展“非遺公開課”網路直播活動。直播間裡,黃有志詳細介紹楚簡的製作技藝,“楚簡文字在中國文字史和書法史上非常重要。把竹筒切割、蒸煮後可以做竹簡,刻上古時候的文字,連寫帶畫,像小蝌蚪一樣,很好看。”隨後,他用楚簡文字在竹簡上書寫祝福語,向觀眾發出問候。短短1小時,直播間吸引3萬人“圍觀”,互動21。7萬次。

火爆的不僅僅是“線上”。

在荊楚非遺技能傳承院裡,“00後”學生馬廣波正坐在漆藝工作室桌前,在為木胎上漆,小心翼翼,精心描繪,“剛開始接觸漆藝的時候面板容易過敏,但在學習中越來越熱愛這個專業,現在非常享受制作漆器的過程。”馬廣波是長江藝術工程職業學院2018級學生,專修楚式漆藝,在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工藝品製作(漆器)院校組一等獎。

近年來,荊楚非遺傳承院依託長江藝術工程職業學院,聘請非遺傳承人帶薪授徒,變傳統師徒製為現代學徒制,吸引不少年輕人前來學藝。像馬廣波這樣的學生,學院已累計培養近千名,自主創業或成為非遺傳承院合夥人的學生已有近200名。

久久為功 讓非遺“強”起來

荊州是楚文化的核心區域、三國文化的彙集地、長江文化的富集地。荊州有著“西曲”遺響馬山民歌、有著對我國部分南北路劇種產生影響的荊河戲,演出氣勢宏大的“挑擔圍鼓”在明清時期就已出現,髹漆、木雕、刺繡、青銅器等製造技藝更是從春秋戰國時期流傳至今。

近年來,市非遺保護中心不斷推進專案的申報、傳承和發展,我市現有國家級非遺專案11項、省級非遺專案45項、市級非遺專案108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3人、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08人,擁有國家級傳統工藝站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1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2個。

這份亮眼的非遺專案名錄背後,是荊州市保護、傳承非遺專案的久久為功。

2012年,我市成立荊楚非遺技能傳承院,設立非遺保護、傳承、教學和生產工作坊,覆蓋包括18項國家級和12項省級非遺專案。

2015年,荊楚非遺技能傳承院師生和非遺傳承人合作,開發出了一系列手工體驗課、漆工藝課程體驗活動。每年來參加研學體驗的學生和遊客達5萬多人次。

2017年,荊州傳統工藝工作站設立,致力於振興以楚式漆藝為代表的傳統工藝。

2019年,非遺傳承院和傳統工藝工作站開發出“荊作·楚生活”文創品牌。漆器和文創衍生品年銷售額近千萬元,每年定製漆器的訂單金額近2000萬元。

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給了荊州大力發展非遺文化產業的底氣。

在紀南文旅區,一個佔地131畝,集旅遊接待、文化傳承、非遺展示、傳習研學、民宿餐飲於一體的非遺工匠小鎮正在加緊建設。這裡將建成大國工匠研學基地、荊楚漆都文化產業高地和國家級文旅融合體驗目的地,開創非遺傳承新模式——荊楚非遺工匠小鎮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十八匠”系列大師工藝精品、旅遊紀念品和十八匠APP和智慧終端,常年舉辦全國漆藝傳承發展聯盟年會、“荊楚問漆”國際學術論壇、漆藝雙年展等文化活動,開啟研學經濟、網紅經濟、會員經濟等新業態,讓荊州非遺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記者伍丹

編輯:龔天姝

稽核:安嬌姣

終審:程亮

往期閱讀

◆ 荊州日報重磅推出長篇報告文學《荊江鉅變》

原標題:《千年瑰寶煥新彩——荊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探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