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崩塌的NBA,崩塌的炒鞋,崩塌的鬱金香:為啥你總忍不住要投機

簡介德國“證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說:有很多錢的人,能夠投機

商業投機是什麼意思

崩塌的NBA,崩塌的炒鞋,崩塌的鬱金香:為啥你總忍不住要投機

文 ✎ 李曙光

編輯 ✎ 廖影

NBA眼看要在中國沒了,球迷憤慨傷心,“杯具”的還有炒鞋販子,炒鞋市場龍頭AJ的價值就在於NBA的故事信仰,但當這種信仰被唾棄,價值也將蕩然無存。鞋販子們預想過千百種崩盤的風險,但打死都不會想到會是這種姿勢。

投機的崩塌從來毫無預兆,蝴蝶眨了眨眼睛,泡沫就破了。

投機的生意也從未像近20年間這樣頻繁在大眾生活中上演。

世紀初的網際網路投機泡沫、接著是炒樓花、炒幣、P2P,最近盛行的炒鞋、炒盲盒。

日光之下,沒有新事,今天炒鞋炒幣的年輕人和炒樓花的父母輩並無二致。

英國銀行家歐內斯特卡·塞爾說:

“在我年輕的時候,人們常說我是賭徒。隨著我手中操作的資金規模不斷擴大,我成了人們口中的投機者。現在大家叫我銀行家。事實上我一直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投機生意中,心理學造就了90%的行情。

看清投機的脈絡,可以規避淺顯的騙局,可以在瘋狂的時候給自己備下一盆冷水,可以在群體狂熱的巔峰時提前看清真相。

01

300年未變的投機遊戲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炒鞋、炒盲盒過於魔幻,那在金融投機的長河中可以輕易的找出來比這魔幻百倍的例子。

比如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投機,跟300多年後的炒鞋炒幣看起來也別無二致。

17世紀30年代的荷蘭共和國受益於中歐地區的“三十年戰爭”,紡織品貿易趁亂飛速發展。

居於歐洲之首的荷蘭變成了一個消費型國家,喪失了加爾文教派的勤儉和樸素。有錢了樂於消費的荷蘭人發現,鬱金香也可以成為彰顯身份,炫耀財富的工具。

是不是看起來有點眼熟,當年的荷蘭人就像今天有點閒錢的我們,突然發現,腳上蹬一雙AJ、椰子,好像也能成為炫耀的資本,彰顯有錢的工具,買不起名錶名車,搞雙限量版球鞋還是可以的。

現在的球鞋靠獨特的配色彰顯稀有和珍貴,而當時荷蘭人追捧鬱金香時也是主要追逐顏色。

收藏家們根據花的顏色來給鬱金香分類,很有意思,這種分類採用軍銜制。鬱金香的最高將領叫做“永遠的奧古斯都”,因為其花瓣上的紫色花紋透出帝王般的尊貴。奧古斯都的下一級是“總督”,接著是“元帥”、“將軍”。

但後來的研究表明鬱金香上顏色變化不定,其實是因為病毒侵襲球莖導致的。

而今天限量版球鞋的顏色還不是設計師隨心所欲調的。有些常人看起來醜掉渣的配色,因為數量少,和隨便一個故事,往往成為市場上價值千金的稀有商品。

總之,因為引起了荷蘭人的普遍認同,鬱金香一下成為財富的象徵,鬱金香本身也逐漸脫離了本身的價值,而賣出了泡沫的價格。

有多誇張呢?1624年,一株“奧古斯都”能賣1200荷蘭盾,這筆錢足夠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買下一座獨棟別墅。

“宅男一面牆,北京一套房”,當年的荷蘭人可能率先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意思。

珍貴品種的鬱金香球莖按個賣,普通品種的就以花床為單位賣,鬱金香變得標準化、一致化。

這使得鬱金香具備了投機的所有要素。

狂熱的進一步升溫是在1634年前後,大量的“門外漢”開始跟風湧入鬱金香市場。

崩塌的NBA,崩塌的炒鞋,崩塌的鬱金香:為啥你總忍不住要投機

▵ 永遠的奧古斯都鬱金香

人們開始在街頭巷尾談論鬱金香的品種,市場,價格。社會上出現了許多靠著倒賣鬱金香而暴富的荷蘭人。

1637年末這場狂歡達到巔峰,但當時在荷蘭,很多鬱金香根本沒有實際交割過。賣方承諾來年春天提供特定品種和重量的鬱金香球莖,買方享有提貨權。

但大多數買方提供的是信用憑證,根本無法實際兌現,大多數賣方也永遠不可能交貨,因為他們提供的珍貴品種的鬱金香壓根兒就不存在。鬱金香成了一種風險堪比賭博的“期貨”。

對比今天球鞋平臺NICE也提供一種“球鞋託管”服務,當一雙球鞋成交的時候,買賣雙方根本不用真的見到鞋,而是由NICE修改一下球鞋的所有權,就可以在平臺上繼續隨著價格波動交易,

所以這屆90後不僅萬物皆可分期,還能萬物皆可“期貨”。

空氣交易維持著鬱金香市場的火熱。最瘋狂的時候,一株200埃司的奧古斯都能賣6000荷蘭盾。當時荷蘭人的年薪在200~400荷蘭盾之間,2500荷蘭盾只能買一個球莖,卻能買27噸小麥、50噸黑麥、4頭肥牛、8頭肥豬、12只肥羊、2大桶葡萄酒、2噸黃油、3噸乳酪。

現在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但200多年後“炒花卉”這樣的奇異事件在中國又真真切切出現了一次。

1984年,君子蘭被命名為長春市市花。當時,長春市家家戶戶都以養君子蘭為榮,珍品君子蘭的市價超過萬元甚至10萬元,是長春人月收入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君子蘭被稱為“綠色金條”。

據當年的報道,當年吉林省農機廳一位技術員家裡養了兩盆好蘭,他的弟弟來搶奪時殺死了女主人。

從來沒有人質疑過這種交易是否合理。大多數投機者在交易時想的是趕快再以高價賣給另一個人。

這場盛宴成立的條件是:

要有最後一個人當接盤俠,泡沫的價值才成立。

有人願意當這個接盤俠嗎?

1637年2月3日,鬱金香市場突然崩潰,說不清具體原因是什麼。花卉交易中心哈姆勒突然謠言四起,說不會再有買家了。

崩塌的NBA,崩塌的炒鞋,崩塌的鬱金香:為啥你總忍不住要投機

並且春天就要到了,買家要兌現信用憑證,賣家要交貨了,還沒有出手的投機者真的要兌現鬱金香泡沫的價值了。

但沒人真的願意交上真金白銀,合約根本無法兌現,違約接連不斷,鬱金香瞬間變得一文不值,在沒有人接盤的情況下,那些花匠、馬伕、農民不再相信鬱金香的價值。

很多想投機暴富的人變賣財產想要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結果傾家蕩產。

風景畫家戈延在泡沫最高點時,用900荷蘭盾和兩幅畫換回一些鬱金香的球莖,1656年戈延去世,家裡一貧如洗。

崩塌的NBA,崩塌的炒鞋,崩塌的鬱金香:為啥你總忍不住要投機

▵ 畫家戈延的《在席凡寧根的海灘上》

1985年6月,長春採取行政手段抑制超高的花價,君子蘭花價貶值約99%。

或許20年後人再來看今天炒鞋炒幣炒盲盒的我們,就像我們根本不可能理解當年的鬱金香泡沫和君子蘭泡沫一樣。

“怎麼會有人蠢到去炒鬱金香、君子蘭?”

“怎麼會有人蠢到去炒空氣幣,炒鞋,炒玩具?”

這些泡沫成立的必要條件是:

大眾要認可他們的價值,而大眾認可他們的價值的前提是,最後一定有接盤俠等著接盤,如果這件商品告訴你不能交易轉賣出去了,那還有人相信他們的價值嘛?

這樣的邏輯,也不正是比特幣的軌跡?價值建立在認知和相信之上,商品本身的價值幾乎為零。

如果最後沒有接盤俠了,崩塌可能只需要一個小時,這種從眾的相信心理能持續多久?

大多數的相信建立在群體的盲從之下。

席勒說,

作為個體任何人都還算理智;但是作為群體的一員他會立刻變成傻瓜。

群體的界定特徵是不可戰勝、不負責任、傳染、善變、易受影響、集體幻覺以及缺乏理智。

埃利阿斯·卡內蒂在《群眾與權力》一書中闡述到:

金錢能夠製造形成群體心理所必需的的關注焦點和目標。像牛市背後的力量一樣,群體天生就是不穩定的,沒有均衡點,要麼壯大要麼萎縮。群體經常會因恐慌而潰敗。

“恐慌的關鍵在於”弗洛伊德說,“它跟導致恐慌的威脅毫無關係,而且常常因瑣事爆發。”

02

投機的兩面性

避不開投機的另一個原因是:雖然投機是一個魔鬼,常常造成慘劇,但事實上“投機”對某些人、某些行業,是幸運的上帝。

德國“證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說:

有很多錢的人,能夠投機;有很少錢的人,不可以投機;根本沒錢的人,必須投機。

崩塌的NBA,崩塌的炒鞋,崩塌的鬱金香:為啥你總忍不住要投機

▵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

如果沒有19世紀的鐵路狂熱和泡沫,英國的鐵路工業絕然不會發展的如此迅猛;如果不是網際網路狂熱的泡沫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計算機革命不會來得那麼劇烈和深刻。

去年戴老闆有一篇刷屏的文章《大江大河40年:中國人改變命運的七次機遇》中遍數了改革開放40年來,能夠改變國人命運,實現階層躍遷的七次機遇。

分別是:高考歸來、鄉鎮企業、雙軌生意、九二下海、資源巨潮、樓市瘋狂、網路紅利。

40年間這些改變命運的機遇,大約每隔5—7年就會出現,每個家庭都會離其中的兩到三次機遇非常的近,如果40年間一次機遇都沒抓住,可能會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只要抓住了一次就不會被時代拋下;抓住兩次,就能夠大幅度的提升整個家庭的階層地位;抓住三次或以上,基本就是國民級的勵志故事了。”

許家印連續踏準高考、下海和房地產三次時代的節奏,一舉成為中國首富,前不久許老闆還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觀看國慶閱兵,堪稱企業家的巔峰。

而這七次機遇中,

雙軌生意誕生的“倒爺”,資源巨潮誕生的“煤老闆”,樓市瘋狂誕生的“溫州炒房團”,都可以歸結為“投機生意”。

科斯托拉尼在《大投機家》中說:“根據我的經驗,有三種途徑會使你迅速致富:

1、一次有錢的婚姻;2、一個幸運的商業理念;3、投機。

投機是如此富有魅力和吸引力,一次成功的投機甚至可能實現階層跨越,讓整個家族省去一代人的奮鬥。

一切最吸引人的因素全部都在投機中聚合。

但投機的深淵中一邊金光熠熠,一邊白骨累累。

賭博、投機和投資三者的分界線太細了,所以有人總結道:投資失敗就是投機,投機成功就是投資。

賭博是為了娛樂而故意製造新風險,投機則是交易過程必然帶有的風險。

比如你去賽馬、賭球,是在製造風險,而如果是買入股票則僅僅是捲入了原有的風險,是金融產品、投資自帶的風險。

本傑明·格雷厄姆說,

投資需要一個“安全邊界”,這樣即使出現了意外的情況依舊可以保證本金的價值。投資者應該花時間進行調查,對潛在回報作出評估,然後再投資。

而投機和賭博顯然帶有更大的盲目和衝動。

查爾斯·麥基在《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中揭示人們投機的本質,他說,

“投機狂熱表明社會有偶爾屈服於幻覺和集體瘋狂的傾向。”

“人總是扎堆思考,然後一起變得瘋狂,但是要想要恢復理智,卻得一個一個慢慢來。”

03

你最可能在投機遊戲中扮演什麼角色?

雖然不能否認投機帶來的機會,但在群體狂熱之中把握好投機的尺度和清醒的認識真的太難了。

一個投機者曾給自己寫墓誌銘 :

“這裡埋葬著一名投機者,他是半個巫師,半個賭徒,半個數學家,半個農學家,半個氣象學家,半個工程師,半個政客,半個經濟學家,半個心理學家,半個哲學家,半個歷史學家,半個軍事家,半個夜行俠。”

有多少投機者,兼備了這百科全書一樣的知識儲備。

大多數人不具備投機的先天條件。他們自以為的投機其實根本上跟賭桌上的梭哈沒什麼不同。

投機的關鍵在於遠見,但事實上,“遠見”這個事兒,跟愛迪生髮明燈泡一樣要靠99%的汗水和1%的靈感。

99%的投機成功需要你流汗獲得,投機者需要在歷史的長河中找到相同軌跡的歷史事實,進而推演投機劇本的演化方向。

你可以不必面面俱到的掌握百科全書一樣的知識,但是

一次成功的投機必須在關鍵時刻觀察出事件的關聯性並且做出適當的處理

,必須通盤瞭解整個事件的脈絡。

克斯托拉尼在回顧自己投機的一生時總結道:

投機者幾乎是毫無自覺地加減乘除,就像作家之於小說,作曲家之於旋律,投機者是靠他的想法來行事。在找到主旋律後,再給與大致的形式,調和音調並編成樂曲。

投機者要不斷地權衡所面對事情的利和弊以歸納出結論,是買還要賣。

即便你意志堅定的人,能跳脫出群體的盲從,從群體的頭腦發熱中清醒過來,但想要在投機中獲利,下一步需要對抗複雜多變的大眾心理。

這種心理博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難的遊戲。

心理學造就了90%的行情,問題是,你要猜大眾的心理,到底到預測到什麼程度?

崩塌的NBA,崩塌的炒鞋,崩塌的鬱金香:為啥你總忍不住要投機

有個經典的投機者遊戲:把一組人放到一個房間內有100個人,大家可以隨意猜測0到100之間的整數,最接近所有人平均數一半的人獲勝。一開始,我們或許會寫50,因為是平均100的一半。但是我們會想對手也會這麼思考,於是應該是50的一半25,再這樣以此類推變成12,6,3。

最終的答案是0。

投機如同下棋一樣,最終變成了一個負和博弈,要思考競爭對手到底在想什麼,是要多想一步,還是兩步,還是三步。

但每一次的投機事件中,到底要想幾步?大眾崩潰的邊緣,投機泡沫破碎的低線到底在哪裡?

最後又歸結為一系列常見的問題:

比特幣的狂熱到底能夠持續幾年,價格的底線和高潮在哪?

年輕人對於炒鞋的狂熱能夠持續多久?

房價最後的樣子到底像日本,像香港還是像美國?

這種遠見太難了,每個角度都會有不同的解答結論,政治、經濟、市場、心理,每一個變數都會引起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想要投機你必須是“半個巫師,半個賭徒,半個數學家,半個農學家,半個氣象學家……”

能夠做到這些你也就不是個人了,是個“神”!神還幹嘛要辛辛苦苦的投機?

但有些不是“神”的投機家成功的機率要顯著的比普通人高。

秘密跟賭桌的規矩一樣:

掌握大資本的投機家,將在投機活動中掌握絕對優勢,成為莊家。

資訊優勢、資本優勢都是幫助他們完成收割的關鍵武器。

他們可能沒辦法阻止泡沫最終的破裂,但可以延長或者縮短泡沫破滅是提前還是延後。

成功的投機家在向你複述投機的經驗和技巧時,永遠會隱藏自己的資本力量。

這從網際網路泡沫中最後的獲利者除了艱苦的創業者,投機成功的大多是機構,軟銀、雅虎、微軟、谷歌,還有騰訊的大股東南非報業就可以看出來。

比特幣中有“白鯨”和“磷蝦”的稱謂,大約5%的白鯨比特幣玩家掌握著90%的比特幣數量,而剩下的10%的比特幣由磷蝦散戶所有,白鯨天生以磷蝦為食,這個比喻形象的解釋了比特幣的忽漲忽跌——那是白鯨在進食。

崩塌的NBA,崩塌的炒鞋,崩塌的鬱金香:為啥你總忍不住要投機

同樣的例子可以套用到炒鞋的大經銷商,捂盤的房地產商和炒房團。

所以猜一猜,

你到底在一場投機活動中最可能扮演的是全能的“神”、強大的莊家還是那種綠油油的植物?

前不久剛結束的吐槽大會的決賽上,呼蘭講了一個段子:大媽們上午剛去菜市場買了韭菜,中午包餃子,下午就把錢投入了金融市場,真是吃啥補啥!

底下一群腳蹬A錐的年輕觀眾們聽完笑的人仰馬翻,笑容都像鬱金香一樣燦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