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血”為何與皿有關?“釁”及其異體字“釁”與血又有何關聯?

簡介"血"字所反映出的古代的祭祀風俗從甲骨文“血”字可見,字形有兩部分構成,上為點,似血滴,下為器皿

中血什麼字

"血"最初與祭祀有關

現代漢字的“血”與“皿”只是一筆之差。現在看來,二者有關聯很多人覺得不可理解,可是先民在造字之初,二者的聯絡是非常直觀的、具象的。甲骨文“皿”字形如下:

“血”為何與皿有關?“釁”及其異體字“釁”與血又有何關聯?

(甲骨文“皿”)

“皿”為容器,遠古時期是用來專門盛放水、酒或血等液體的。甲骨文中已經有不少以皿為構字部件的字形,如:盂、益、盥、盛等。因此,器皿常在祭祀中出現,如《孟子·滕文公下》載:“牲殺器皿,衣服不備,不敢以祭。”

甲骨文“血”字字形如下:

“血”為何與皿有關?“釁”及其異體字“釁”與血又有何關聯?

(甲骨文“血”)

甲骨文“血”字像一個器皿中有血滴或者塊兒的形狀。因祭祀用血是當場屠殺動物或取人血新增的,鮮血加入器皿之後會出現凝固,所以甲骨文中“血”字中的血液形狀有點滴狀,亦有塊兒狀。至篆書“血”字形體趨向規整化,筆畫平直圓滑,但是器皿之形仍清晰可見,而原來的血滴或者血塊兒則寫成了一短橫,總體來說象形意味仍有餘存。篆書“血”字如下:

“血”為何與皿有關?“釁”及其異體字“釁”與血又有何關聯?

(篆書“血”)

至隸書,“血”字形體上的表意功能就基本消失了,形體上基本看不出象形的跡象了。

"血"字所反映出的古代的祭祀風俗

從甲骨文“血”字可見,字形有兩部分構成,上為點,似血滴,下為器皿。“血”為象形字,器皿中有一小圓點,以此表示“血”。古代祭祀,須殺牲取血或取人血置於器皿之中,之後把血灑在祭壇之上。這種儀式在古代稱作“郊血”,《禮記·郊特牲》:“郊血,大饗腥,三獻燜,一獻孰。”

《說文》曰:“血,祭所薦牲血也。”段玉裁注:“不言人血者,為其字從皿,人血不可以入皿,故言祭所薦牲血。”

“血”字的造字淵源反映了古人用血來祭祀神靈的風俗習慣,祭祀所用之血多為牛羊等一些牲畜的血。《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賈公彥疏:“先薦血以歆神。”

其實,古代祭祀亦有用人血祭祀的,《合集》34148:“於帝五玉、臣血。”這裡的“臣血”就是用作人祭的奴隸的血。《說文》之所以只說“牲血”,因東漢之時人牲已經杜絕了。

"血"意義的引申及讀音

“血”字的本義為血液,特指祭祀用的鮮血。後來意義逐步引申為鮮血塗染、似血的顏色等等。在《山海經·南山次經》中就有這樣一段話:“侖者之山,有木焉,其狀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飢,可以釋勞,其名曰白,可以血玉。 ”這裡的“血”就被用為了動詞,其義為“染”,就是“染玉”之意。

古人除了有以血祭祀的風俗,還有歃血為盟的習慣,締結盟約之時常把血液塗在嘴上以表誓死為盟的決心,所塗之血常為動物之血。所以,古人認為血液是非同一般的東西,又引申出之血緣、血統,表示親屬關係。

“血”為何與皿有關?“釁”及其異體字“釁”與血又有何關聯?

歃血為盟

另外,因極度悲傷之時流淚無聲而如血湧,所以無聲的痛苦流淚也稱之為“泣血”。

“血”字的讀音有二:一為xuè;一為xiě,是文白二讀。其區別為,複音詞和成語之中“血”讀為xuè,而口語中常讀為xiě。

與血祭有關的"

"字意義闡釋

同樣表示血祭的“釁”字,其簡體為“釁”,均為會意字。“釁”字由三部分構成,上為“爨”的省略。“爨”讀為cuàn,小篆之形如下:

“血”為何與皿有關?“釁”及其異體字“釁”與血又有何關聯?

(篆書“”爨”字)

從字形可見,“爨”字形如古人雙手持甑在灶口燒火做飯的情景。該字本義為燒火做飯,《孟子·滕文公上》曰:“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論衡·感虛》:“夫熯一炬火爨一鑊水,終日不能熱也。”上文兩處“爨”均指稱燒煮。後來“爨”字又引申指稱灶。

“血”為何與皿有關?“釁”及其異體字“釁”與血又有何關聯?

燒火做飯漢畫像石

“釁”的其餘兩個構字部件分別是“酉”和“分”,與“爨”之省體三部分共同組成以表示血祭。

那這種會意造字的邏輯從何而來呢?《說文》曰:“釁,血祭也。像祭灶也。從爨省,從酉。酉,所以祭也。從分,分一聲。”“釁”這種血祭的方法是用牲血塗抹在器物的裂璺縫隙之中的一種形式,恰似古代祭灶的一種方法,因此“釁”字從爨省。傳統的中國祭灶是怎樣的呢?按照傳統,我國民間小年也就是臘月二十三晚上會祭灶王爺,人們會在灶王爺像前供放一些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等。其中後面三種東西是供灶王爺的坐騎食用的飼料。而糖果則是專門給灶王爺的,首先要把糖果融化,塗抹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可以讓灶王爺見到玉皇大帝多說甜言蜜語了。記得小時候老孃常弄一些糖稀塗抹在我家的柴火灶門口,也是這個道理。

“血”為何與皿有關?“釁”及其異體字“釁”與血又有何關聯?

今人祭灶風俗

“釁”這種血祭的方法與祭灶有著相似之處,就是都需要塗抹,“釁”這種血祭要把犧牲之血塗抹在器物的裂璺縫隙處,最初的器物多為鼎。“酉”就是祭祀之時所用的祭品“酒”了,這也是古人祭祀常用的祭品;“分”字則是分散牲畜之血的意思。

“釁”的簡體“釁”並非建國後簡化漢字時才出現的,其實在《玉篇·血部》就已經存在了,曰:“釁,牲血塗器祭也。亦作釁。”也就是說“釁”初為“釁”的異體字,後來把筆畫較為繁瑣的“釁”字廢止不用了。

“釁”字由“血”“半”構成,“半”的金文字形如下:

“血”為何與皿有關?“釁”及其異體字“釁”與血又有何關聯?

“半”字,從牛,從八,“八”意為分,因此“半”會分割牛體之意。血祭取犧牲之血,“牛”又是當時較為普遍的犧牲品,殺牛以其血祭祀,意義顯豁。因此“釁”的後起字“釁”會“血祭”之意也很容易理解。

“釁”作為血祭,為用牲血塗染在新制作的器物上的祭禮。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曰:

“凡言釁廟,釁鐘、釁鼓,釁寶鎮,寶器,釁龜策,釁宗廟,名器皆同,以血塗之,因薦而祭之也。”

《孟子·梁惠王上》載:“將以釁鐘。”趙歧注:“新鑄鐘,殺牲以血塗其釁隙,因以祭之,曰釁。”《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釁鼓。”其義為不用奸臣來祭祀鼓。

後來,“釁”因血祭有流血之場景,又引申為爭端之意,如“挑釁”。

結語

“血”為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一個器皿中有血滴或血塊的形狀,“血”字反映了古人的祭祀文化和風俗。古代祭祀,須殺牲取血置於器皿之中,之後把血灑在祭壇之上。“血”有文白兩個讀音,複音詞和成語之中“血”讀為xuè,而口語中常讀為xiě。與“血祭”密切相關的“釁”字,為會意字,是“釁”異體字,現因“釁”筆畫繁瑣而廢止不用,“釁”作為其簡化字被採用。“釁”本義是用牲血塗在器物的裂璺縫隙的祭祀形式,本義為用血祭祀器物。

參考文獻:

1。鄭春蘭編,《漢字由來》,四川辭書出版社, 2012年6月。

2。陳濤著,《常用漢字淺釋》,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11月。

3李土生。著,《土生說字》 ,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