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國風之唐詩成語篇(三)——蘇味道之火樹銀花,大唐最後的煙火

簡介那是在初唐時期的神龍元年(公元703年),溫庭筠在長安捱打的一百六十多年前,另一個詩人蘇味道在神都洛陽,親眼見證了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下的熱鬧景象: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火什麼銀花的四字成語

【成語】火樹銀花

【釋義】火樹:火紅的樹,指樹上掛滿燈綵;銀花:銀白色的花,指燈光雪亮。形容張燈結綵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出處】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國風之唐詩成語篇(三)——蘇味道之火樹銀花,大唐最後的煙火

公元863年的某個夜晚,一個年過半百的潦倒詩人又喝醉了。他穿著一舊破舊的白衫,踉踉蹌蹌地在京城大街上走著。除他之外,街面上再無一個人影。詩人走了一會,一抬頭,但見前面街角處過來幾個人。“站住,你是誰,為何大半夜還在街上轉悠,不知道大唐律令裡的禁夜規定嗎?”一人厲聲喝道。詩人腦中暈乎乎的,他斜眼看了看面前那個模糊的身影,吞吞吐吐地應道:“什麼禁夜!你們又是誰?你們憑什麼攔我?我可是朝廷命官!”說完,欲從兵卒一側強行繞過去。

那人聞到了一股濃烈的酒氣。“哪兒來的酒鬼!”那人伸手抓住了詩人的衣領。詩人正要反抗,又過來一個人,兩人聯手,將他劈頭蓋臉地痛打了一頓。本來又老又醜的臉,又被破相了,本來已不堅固的牙齒,也被打掉兩顆。捱打的詩人名叫溫庭筠。他捱打是他自找的,因為他“犯夜”了。所謂犯夜,就是在禁夜的日子,違規出來夜行了。動手打人的是巡夜的“執金吾”,執金吾相當於現在的城管執法人員或保安。禁夜,是唐朝的硬性規定,夜晚來臨,報時的鼓聲一響,各個城門就會關閉。城外的人進不來,城內的人不能出城,也不能到街上活動,只能老實待在各自的屋裡或坊間,直到早晨的開禁的鐘聲響起。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只有三天是例外的:“惟正月十五夜敕許馳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國風之唐詩成語篇(三)——蘇味道之火樹銀花,大唐最後的煙火

可以想象,在大唐城市居民的心目中,上元節期間的這三天該是多麼重要,多麼令人期待!期待的美好時刻終於到來,繁華的街道上,燈火璀璨,人流如織,人們觀燈賞月,徹夜狂歡。就有這樣的一個夜晚,被一位詩人用一首詩精彩地記錄了下來。

那是在初唐時期的神龍元年(公元703年),溫庭筠在長安捱打的一百六十多年前,另一個詩人蘇味道在神都洛陽,親眼見證了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下的熱鬧景象: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國風之唐詩成語篇(三)——蘇味道之火樹銀花,大唐最後的煙火

放眼望去:到處張燈結綵,四方城門大開;人如流水馬如龍,高天之上圓月明;歌女們濃妝現身,邊走邊唱;沒人再會拿禁夜說事,聽到打更的聲音也不用在乎了。又過了十年,也就是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唐玄宗即位後的第二個年頭,京城長安的“上元之夜”又狠狠地“火”了一把。那三夜,在皇城門外,樹起了一個高達二十丈的燈輪,上面以閃亮的金玉和綢緞作裝飾。燈輪上點著五萬盞燈籠,燈光下面有一千多位豔裝少女在載歌載舞。其情其景讓人歎為觀止。

將近三百年的大唐歲月,這樣的夜晚加起來還不到九百天,想想是不是很意外?是不是很遺憾?那就讓我們從“火樹銀花”這個成語中,展開想象的翅膀,用心去回望那些燦爛的“不夜天”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