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簡介具體到《除暴》,電影需要捋順一個邏輯:即,雙雄大戰的港片調調,如何與這個發生在內地的緝兇查案故事融為一體

除暴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嗎

引子

終於,《金剛川》公映一個月後,又有一部國產新片,破億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在意這個事兒,但看著影廳裡的人漸漸多起來,還是挺讓我開心的。

咱們就來聊聊這新片吧,雖然看完之後我跟小壹說,這大概只是又一部

閱後即忘

的國產流水線。

《除暴》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先打個分,這部《除暴》,我給6分。

首先要承認,90分鐘看下來,整體觀感是投入的,這也是它能及格的最主要原因。故事簡單直接,單拎幾個標籤出來,也的確不乏噱頭:

90年代,內地悍匪,殺人越貨,警匪硬剛。

以及,雙雄男主,王千源+吳彥祖。因為我沒打算多聊演員,就在一開始說個結論算了:

吳彥祖是個好演員,王千源是個好警察。

阿祖大叔未來依舊可期,王千源,抱歉隊長,真的有點看疲了。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而就在看完《除暴》的晚上,我又翻出了兩部

《省港旗兵》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個老片,但重溫之後,我大概也想明白,為什麼《除暴》只值6分了。

1.

警與匪

應該說,對《除暴》的好感,大部分來自這兩點:

一是十足凌亂、卻也十足凌厲的敘事節奏。

開場,二話不說就是一場搶劫,倒序結構,引出一警一匪雙雄對立,同時也給電影反覆強調的

“咬死不放”

,起範兒、定調。

之後,整個故事都被高速推著向前走,一路直奔最後的澡堂大戰。

多數時候,電影不給觀眾留下思考感受的空間。

我身邊一個哥們兒,觀影中小聲嘟囔過一句:這幫匪不是搶了好幾百萬麼,這才多久,就沒錢了?

但很快,電影迅速切入到下一場搶劫,這些細小的邏輯問題,也立刻就被拋卻腦後。

這並非是絕對的優點,但得承認,快節奏的確提升了觀感,也多少掩蓋了一些問題。包括後半段越發混亂的敘事,都在快節奏下沒有那麼露怯。

第二點,也是《除暴》最大的那個亮點:

夠狠、夠直接。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幾場搶劫,隨手殺路人,手雷送小孩,鬧市區跟警察直接衝鋒槍對掃,包括結尾吳彥祖被執行死刑。

與其說是大尺度,不如說是,部分滿足了我對內地背景下、悍匪刻畫的想象邊界。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可惜的是,這種感官刺激,最終也只停留在了生理層面。

只因為,這是一部

沒有多少回味空間的電影

。首要問題,就出在電影最核心刻畫的,警匪對立。

細想想,《除暴》的警和匪,看似是在復古氣氛的90年代,其實不過都是真空環境下的工具人。

就像下面這兩張劇照,復古舞臺搭好,正邪雙方擺pose站隊形,導演一聲action,兩撥職業模特立刻進入角色開幹。

哪哪兒都透著,不真實。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吳彥祖這群匪,為什麼如此窮兇極惡?又為什麼不收手、連續犯下重案?是個體的心理扭曲,還是社會轉型造就的惡魔?

相比手下,吳彥祖尤其享受戲耍警察,這種超越常人的心理,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電影一概略過不提。

映象的另一端,是警察王千源。

這個人物一出場,就是自帶神性的。堅毅、果敢、充滿智慧,抵達案發現場,總能第一時間識破吳彥祖的手段,周身散發著耀眼的主角光環。

但後來發現,管你神探還是勇探,一樣鼻子被牽,疲於奔命。

神性逐漸消失,於是只靠一句“咬死不放”,反覆強調,給觀眾洗腦,給神性續命。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最終,兩個人物,徒有架勢,剖開細看:

不過帶著不同面具的空殼兩副。

2.

陸與港

人物的空洞,只是表面。

要看到的是,《除暴》背後,是電影人又一次“陸與港”結合的創作嘗試:

用港片風格,講一個大陸故事。

這個出發點沒毛病,也是這幾年陸港合拍片的主流趨勢。具體到《除暴》,電影需要捋順一個邏輯:

即,雙雄大戰的港片調調,如何與這個發生在內地的緝兇查案故事融為一體。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電影前半段,大量鋪陳了王千源與吳彥祖的雙雄感,前者的神勇堅毅,與後者的邪魅聰慧,妥妥要大戰三百回合的節奏。甚至於,直白的鏡頭還在暗示觀眾

(比如兩次出現的錄影廳《喋血雙雄》鏡頭)

,這裡面可能還有點雙雄相惜之情。

於是,

擰巴

就來了。

片名就叫除暴,內地背景也決定了,這電影不可能往亦正亦邪、英雄相惜的路子走。

一邊是查案緝兇的寫實,一邊是雙雄大戰的寫意。

這兩個相剋的風格調調,陸港合拍片能完美融合的,之前少有先例——比如,《紅海行動》是純寫實,《無雙》就是純寫意。

到《除暴》這,兩個都想要,但能力又沒跟上,最後出來的,就是一會玩雙雄寫意,一會跳到查案寫實,最後想來場高潮大戰了,就又跳回到雙雄寫意。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為什麼有那麼多觀眾會盯著澡堂大戰、如膠帶一般牢固的浴巾?就是因為風格的飄忽不定,讓人不知道該以哪種標準來做代入

(如果是純寫意,大家看個爽,相關吐槽就會少很多)

而進一步看,擰巴的結果,就是

全面扁平化

寫實。

90年代這個特定背景,最後就是作為背景存在。除了槍支氾濫、罪案頻發這些標籤,看不到任何實質的社會風貌、時代氣質。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寫意。

開始的雙雄並立,在劫匪註定伏法這個大前提下,吳彥祖的光環註定是要被一點點剝奪的,越到後面越弱。

導演劉浩良想必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強行安排了一場澡堂大戰,試圖挽回氣勢。

在我看來,這其實算是不錯的一個補救。寫意中,融入硬派打鬥,單拎出來,是個加分項。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但依然,瑕難掩瑜。

某一個段落的出彩,不足以改變整體的擰巴與扁平。

3.

往與今

重溫了兩部《省港旗兵》後,我一直在想:

現在,我們還能拍出這樣

兼具寫實寫意

兩種氣質的電影嗎?

給不熟悉的簡單介紹下,

《省港旗兵1、2》,是80年代以所謂大圈仔為主角的經典港片——大圈仔,指的是從大陸潛往香港從事犯罪活動的群體。

以現在的眼光看,這兩部電影製作顯然非常粗糙,但為什麼,它就能做到寫實寫意一把抓呢?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都有真實事件做改編基礎,對比《除暴》,兩個關鍵差異:

第一,《省港旗兵》有最真實的歷史面貌、與時代矛盾。

為什麼會出現大圈仔,簡單說,無非是源於當時陸港巨大的經濟差距。帶著一夜暴富的夢,多少大陸人去到香港淘金,少數不惜犯下累累罪行。

有這樣戲劇衝突強烈的現實環境打底,即便是窮兇極惡之徒,我們也能在他們身上產生共情。而在《除暴》中,我們既看不到人物的個體心理,也看不到時代的社會面貌,面對一群頭戴面罩、為了搶劫而搶劫的工具人,又

何談共情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至於第二點,說起來,就要小心翼翼了。

《省港旗兵》系列,為了錢狠辣無情的,是大圈仔;但為了權同樣狠辣無情的,還有整個香港警察體系。

人性之狠辣,社會之無情,是不分身份、無關地域的。

最後歸結到一點,也無非三個字,

人吃人

——這也是為何電影成為經典的核心原因。

我並不是說《除暴》也要這麼拍,事實上,劉浩良隱約還是做了一些類似嘗試:

比如王千源一上來被誤認為是匪,比如他疲勞過度恍惚間夢到自己變成了匪,等等。如果再進一步想想,王千源這個人物原型

(文強)

,後來的下場又是怎樣的,你或許就會更加理解導演的這些安排。

但這種“警匪皆入魔”的表達,在現在這個環境下,必然是隻可意會的

點到即止

有文強張君的強悍原型《除暴》卻令人失望,真正原因另有隱情

所以,

時代的缺失、人物的空洞,這背後固然有導演能力問題,可換個角度,我們又該全怪到創作者身上嗎?

唉,再說下去,好像就危險了。

結語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電影。

36年前,《省港旗兵》,大圈仔入港搶劫前,集體高喊,

“得就食牛扒,唔得就黃華”

黃華指以前的廣州黃華監獄

),那是那個時代的一角縮影;

3年後,《省港旗兵2》,被逼入絕路的臥底大圈仔懟回阿sir,

“就算是上級的命令,亦未必一定要服從”

,那是屬於這個邊緣群體的高光時刻。

36年後,《除暴》試圖用港式大圈仔的風格,講一個反大圈仔的故事。它足夠努力,卻依然沒能成為這個“打黑除惡”時代的寵兒。

其實很想問一句,

《除暴》到底怎麼拍,才會真正大賣特賣呢?

我是想不出那個答案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