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那些年,從各種渠道引進的武器裝備之——德國篇

簡介“霍特”反坦克導彈紅箭-8反坦克導彈Bo 105輕型多用途直升機,由德國BB公司研製雙髮結構,70年代入役成為一款輕型偵察直升機

德軍用什麼槍

中德在軍事技術上的交流往來,可能大家印象還停留在德械師階段,但對於這個老牌軍事強國來說。可以提供的武器裝備很多,只不過由於各種國際環境因素干擾,雙方再一次合作已經進入70年代之後。有壓力才有動力,在北方鋼鐵洪流壓力下,靠譜的反坦利器成為必須全力發展的目標。相比美蘇琳琅滿目的武器裝備,德國產品更追求精工品質,在中西方關係轉暖之後雙方也開始了各種接觸。

“霍特”反坦克導彈,80年代從法國引進“小羚羊”武裝直升機時,配套引進了部分“霍特”反坦克導彈。這是一款法國聯合研製第二代重型反坦克導彈,1977年才正式裝備部隊相當先進,最大射程4千米,最大飛行速度260米/秒,破甲厚度700毫米,可以打擊坦克、裝甲車輛以及地面工事等。

1978年,由於國產紅箭-8在試驗中屢屢失敗,關於是否直接引進“霍特”成為重點爭議事項。還好關鍵時刻獨立自主研製得到支援,由於“霍特”彈重23公斤,缺少運載平臺的單兵揹負有點困難。再加上單價高近3萬美元,對於當時我們來說想說愛你不容易,最後在參考技術基礎上成功研製出紅箭-8。

那些年,從各種渠道引進的武器裝備之——德國篇

“霍特”反坦克導彈

那些年,從各種渠道引進的武器裝備之——德國篇

紅箭-8反坦克導彈

Bo 105輕型多用途直升機,由德國BB公司研製雙髮結構,70年代入役成為一款輕型偵察直升機。由於採用雙髮結構安全係數更高,最大起飛重量2。5噸,最大飛行速度27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1000千米。可以攜帶6枚霍特或8枚陶式反坦克導彈,在輕型武直中這種火力很強大。既然是多用途除偵察、武裝型外,還能執行運輸、郵政快遞、資源勘探、空中搜救及森林防火等。

那些年,從各種渠道引進的武器裝備之——德國篇

Bo 105直升機

80年代我國在選擇輕型武直時,美國MD500、法國SA342L1“小羚羊”、德國Bo 105都是候選物件,1985年在我國還進行了一次實力大比拼的實彈打靶。多天打靶測試下,對之前沒有專用武直使用經驗的我們來說相當震撼,雙釋出局載荷相對更強的Bo 105獲得滿堂彩。據說Bo 105和我軍高炮部隊對抗演練中大獲全勝,然後再加上早期引進民用版本的使用經驗,按道理來說競標獲勝十拿九穩。注意我們首次引進Bo 105民用版是在1976年,少量購買主要用於飛行生產任務,應用在海上運輸、飛行救護等方面。

那些年,從各種渠道引進的武器裝備之——德國篇

Bo 105直升機

不過由於我們的引進思路是:少量購買、以技術引進為主,這種方式不是純粹的花錢買成品,而是技術引進消化再仿製。因此對技術轉讓比較務實的法國人勝出,畢竟之前有“海豚”、“超黃蜂”直升機合作經驗,Bo 105被相對弱一些的“小羚羊”給替代失去入役我軍機會。

那些年,從各種渠道引進的武器裝備之——德國篇

BO-105直升機

豹2主戰坦克,西方強大工業結晶之一,戰鬥全重55噸,最大公路速度72千米/小時,最大行程550千米。裝備了一門120毫米滑膛炮,具備數字式計算機、鐳射測距、熱成像夜瞄裝置等。還有複合裝甲,以及三防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等,是當時北約對抗蘇聯裝甲洪流的最佳武器。

70年代中後期,我國代表團頻頻造訪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對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豹2看了又看愛不釋手。原定引進生產線但先進效能對應高昂售價,在當時有限經費下基本不可能引進,更何況一貫原則是少量購買再吸收仿製。這種背景下,1978年軍工再次重啟二代主戰坦克論證工作,確定第二代坦克研製方案。決定以豹2為研製原型假想敵則設定為T-72,當時的國產研製原型樣車代號WZ-1224,1979年3月首國內WZ-1224出廠。

那些年,從各種渠道引進的武器裝備之——德國篇

豹2A1坦克

和上面輕型武直一樣,德國也拿出豹2來華進行各項測試,為了能得到大單還將豹2坦克單價壓縮到180萬美元/輛。不過龐大的陸軍需求對於資金來說是天大的事,東西雖然好但採購想來太費錢,雖然沒成功但德國卻留下了MB8V331TC41型柴油機,也就是WZ-1224試驗車(中國豹)的動力包。

那些年,從各種渠道引進的武器裝備之——德國篇

WZ-1224試驗車(中國豹)

“狂風”戰鬥轟炸機,英國、德國、義大利聯合研製雙座雙發超音速變後掠翼戰鬥機,主要執行空中支援、戰場遮斷、對海攻擊、電子對抗和偵察等。在北約體系內用於替代F-4、F-104、掠奪者、火神等機型,70年代開始研製到1980年正式入役,在當時絕對是一款先進的戰鬥轟炸機。

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實用升限15240米、最大航程389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28噸擁有9噸外掛能力。由於採用變後掠翼技術,可以實現超低空跨音速突防,具備縱深打擊能力。我們對應類似效能的飛豹到90年代之後才逐步投入使用,如果在80年代能獲得該機型,對於強-5的替代作用明顯,也可以用於南部海域爭端空中支援。

那些年,從各種渠道引進的武器裝備之——德國篇

“狂風”戰鬥機

那些年,從各種渠道引進的武器裝備之——德國篇

德國“狂風”戰鬥機

當年關係比較好,德國對此也是誠意滿滿可以提供航電技術,也可以提代發動機技術等。至於最重要的生產線引進可以考慮聯合生產,中方也曾組織代表團前往聯邦德國參觀學習,不過全套計劃金額將高達200億。又一次高價嚇跑買家,對這個在當時堪稱天文數字的預算,最後“狂風”引進再次落空。

那些年,從各種渠道引進的武器裝備之——德國篇

“狂風”戰鬥轟炸機

在中西方關係挺好的幾年時間內,雙方進行過很多類似合作交流,不過由於自主創新的裝備研製體系。在價格以及技術引進方面難於做到雙贏,實際落地成果有限,但不影響在交流過程學到的思路、技術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