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太原記五十兩銀錠鑄造工藝

簡介板形銀鋌在澆鑄時,全部的銀液的重力完全垂直作用於範腔底部,形成較大的壓力,由於其範腔壁與範底是垂直的,銀液吸收的大量氧氣很難透過範壁與銀液接觸面排出,在冷卻過程中,這些氣體就會在底部形成大量的氣泡,出現較多、較大的孔洞,即銀錠上的蜂窩

銀錠是怎麼鑄造出來的

銀錠作為中國古代貴金屬貨幣的主要形式,起於唐代,止於1933年(廢兩改元)。那銀錠鑄造用的是何種範鑄技術?底部蜂窩、滴珠因何產生?銀錠表面的蜂窩、滴珠和鑄造工藝有何關聯?是否能從鑄造工藝辨別銀錠真偽?

以元代“至順三年”伍拾兩為例,探討這些問題。

太原記五十兩銀錠鑄造工藝

一丶銀錠的鑄範問題

銀鐵不互溶,不能形成合金,銀與鐵在液態和固態下都是分離的,因此,從理論上來說,鐵範適合澆鑄銀錠。另外,鐵的熔點是1535℃,銀的熔點是961℃,鐵的熔點遠遠高於銀的熔點,也使得鐵質模具成為銀錠鑄造的理想選擇。

但我們有時候會在銀錠表面能看到暗褐色,並且能測出含鐵量3%-12%,這是鐵範中的鐵在銀液中形成的氧化物,漂浮在銀液表面,在鑄造中機械的附著在銀錠的表面。這一現象進一步說明古代銀錠是採用鐵範澆鑄的。

陶範澆鑄銀液,得到的銀錠表面極為粗糙,且沒有銀錠特有的絲紋,與歷代銀錠外觀狀態完全不符。因此,陶範不能用於澆鑄銀錠。

石範是我國古代常用的澆鑄用範,但是不能用於澆鑄銀錠。如果直接在滑石(滑石廉價、便利,在古代是理想的鑄錢範材。)表面直接鑿出範腔,不烘範直接倒入銀液會炸範;如果把石範預熱至800℃,得到的銀錠底部粘連凝固後的銀液,銀錠表面粗糙不平,且無絲紋。故不適合鑄造銀錠。

銅與銀能形成合金,而且理論上銅範不能直接澆鑄高溫銀液。澆鑄後要麼銀銅沒法分離,即使採用隔離物質,銀的損耗也比較大,所以銅範也不適於澆鑄銀錠。

砂型,這種澆鑄方法(母錢翻砂鑄錢)大家比較熟悉,但用於澆鑄銀錠卻不盡人意。這種方法得到的銀錠和陶範製造的銀錠極為相似,表面有不平整的凹坑,所以同樣不適合澆鑄銀錠。

二丶蜂窩的形成因素

蜂窩是白銀熔化過程中吸收的氧氣在冷凝過程中逸出後留下的空間。從外觀看。蜂窩孔洞為圓球或類似橢圓圓球體,內部深淺不一。

蜂窩的形成主要受銀液體積、鐵範內腔的形狀和冷凝過程的影響。板形銀鋌在澆鑄時,全部的銀液的重力完全垂直作用於範腔底部,形成較大的壓力,由於其範腔壁與範底是垂直的,銀液吸收的大量氧氣很難透過範壁與銀液接觸面排出,在冷卻過程中,這些氣體就會在底部形成大量的氣泡,出現較多、較大的孔洞,即銀錠上的蜂窩。

太原記五十兩銀錠鑄造工藝

三丶滴珠的形成

在蜂窩孔內多有滴珠出現,這個現象在宋元時期的銀鋌中尤為常見。這是由於板形銀鋌銀液在冷凝過程中大量氣體無法排出形成的滴珠。

與鐵範底部接觸的銀液較快冷卻,但在氣泡周圍特別是氣泡頂部的銀液,與鐵範底部接觸的銀液有溫度梯度,還未完全凝固,呈液態或易流動的半熔融狀態,由於銀液內部壓力和氣泡周圍銀液自身重力的綜合作用,銀液向下墜入氣泡所佔據的空間,從而形成滴珠。

四, 鑄造工藝辯銀錠的真偽

鑄造中產生的蜂窩和滴珠,是辨認銀錠真偽的重要因素之一。真品銀錠蜂窩一般呈圓球狀空腔,內壁光潔,口小裡大,口部形狀不規則,蜂窩內往往會有滴珠發育。贗品銀錠的蜂窩則多是圓鑿戳成,多為圓錐狀空腔,口大里小,無滴珠現象。

太原記五十兩銀錠鑄造工藝

此枚清代銀鋌蜂窩是典型的清代銀錠的代表。為鏨刻而成。文字俊美細膩,率真自然,有著濃濃的古神韻。

太原記五十兩銀錠鑄造工藝

銀錠本身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如這枚清代“太原記”銀質包漿老道,漿質踏實無虛、色正純真;且分佈有大面積不規則、形態十分自然的蜂窩,窩洞大小不一,深淺兼有,正是非常典型的古代銀錠之必備的特徵,加之其文字手寫鏨刻,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實屬銀錠收藏的佳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