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活著的最高境界:不委屈自己,不虧欠別人

簡介有書君說王戎被很多人稱為是“竹林七賢”中最庸俗的一位

有徒如此夫復何求

有書君說

王戎被很多人稱為是“竹林七賢”中最庸俗的一位。

世人對其評價更是褒貶不一,或清淡賢者,或詭譎多端,亦或吝嗇至極。

他沒有嵇康的氣節,也沒有阮籍的風骨,更不似山濤的野心。

拋開這些世俗成見,王戎的人生無疑是很成功的。

他不僅系出名門,才華橫溢,家庭和睦,情感美滿,且事業有成。

這樣的人生,根本無需去計較在他人嘴裡是君子,還是小人。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王戎的故事。

活著的最高境界:不委屈自己,不虧欠別人

公元3世紀,正值魏晉紛亂時期,各大世家的地位尤為凸顯。

琅琊王氏家族,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234年,王戎就誕生於琅琊王氏這個高門世家。

他自幼極為聰穎,且神采秀美。

在一眾世家子弟中,他的見識和才學與其他同齡人相比,顯得尤為突出。

有一次,年幼的王戎去宣武場看錶演。

突然,柵欄中猛獸咆哮,眾人皆被嚇的紛紛倒退,王戎卻原地不動,且神色自若。

魏明帝見此情景,稱讚王戎是奇童。

他不僅膽識過人,還有一雙善於觀察辨識的慧眼。

7歲那年,他與小夥伴們在街邊一起玩耍,看到路旁的李子樹上滿是果子,尤為誘人。

同行的幾個小夥伴都嚷著要去摘李子吃,但王戎卻站在遠處,不為所動。

看到王戎如此神色,同伴們極為不解,問他為何不去摘果子。

他卻笑著說:

“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

同伴不信,要嘗果驗證,果不其然,這顆李子樹的果子很苦。

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細緻的觀察能力和辨識能力,王戎的名氣被傳開了,世人皆稱之為“神童”。

他不俗的才華,註定他要走在同齡人的前端。

阮籍是王戎父親王渾的好友,比王戎年長24歲。

但自從與王戎相識之後,他每每去王家造訪,都是隻與王渾打個照面,就去尋王戎,且相談良久不出。

阮籍對王渾說:

“我和你不是一類人,與你說話,不如與阿戎說。”

因為王戎性格坦率,不拘泥於禮節且十分健談。

年僅15歲的王戎,卻能與長他十幾、二十幾歲的一眾文學大家相談甚歡,絲毫不輸風采。

活著的最高境界:不委屈自己,不虧欠別人

活著的最高境界:不委屈自己,不虧欠別人

王戎不僅為人智慧有才華,且十分重視家人。

古人十分重孝,王戎是當時極為有名的孝子。

他不是隻重表象做一些場面上的事,而是發自內心的孝敬父母。

母親去世時,他在家守孝,雖不是遵循常禮的食素齋、忌酒肉,但他為母喪的悲慟,卻令人動容。

中書令裴楷憑弔其母時,見他面容憔悴,身體虛弱,連起身都要扶柺杖。

當時,同朝的尚書和嶠也碰巧在那段時間為父守孝,他極為遵守禮節,且寢苫食粥,面面俱到,受到諸多人的讚譽。

晉武帝聽聞此,就十分關懷和嶠的身體。

同去過兩家憑弔的劉毅卻說:

“和嶠雖寢苫食粥,乃生孝耳。至於王戎,所謂死孝,陛下當先憂之。”

和嶠雖禮節俱全,卻是做給活人看的孝順,面容氣色絲毫不衰;

王戎雖禮節有失,但身心交瘁,是真正的為喪母而悲痛。

在得知王戎因母喪而生吐疾時,晉武帝被其感動,派御醫前往賜藥醫治。

王戎不僅孝順,對妻子也是極好,夫妻二人生活十分和睦。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嫁給王戎無疑是幸福的。

據悉,王家的下人們,常聽到王氏稱王戎為“卿”。

在當時的禮節中,妻子應稱丈夫為“君”,而“卿”是丈夫對妻子的稱呼。

若在常人家中,妻子早就被訓斥了。

但王戎每次都耐著性子說:

“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

然而,王氏調皮地一陣詭辯:

“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

成語“卿卿我我”的典故便出於此,後世常用這個詞來形容夫妻間的親密和睦。

得夫如此,婦復何求。

活著的最高境界:不委屈自己,不虧欠別人

活著的最高境界:不委屈自己,不虧欠別人

相對嵇康的剛直不阿,王戎的為人無疑是務實婉轉的。

世間男兒最不缺的是血性豪氣,但能剛柔並濟,善於謀略者卻是難得。

有人說,成功人士,都是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因為水至清則無魚,而人無信則不立。

王戎雖無野心,卻也知道官職的重要性。

最初,他世襲父親貞陵亭侯的爵位,後被陷害嵇康的鐘會推薦為吏部的官吏。

王戎沒有拒絕,他認為被推薦在於別人,而做事卻在於自己。

在任期間,他也曾因遣屬下私建宅院,而差點被罷免,因皇帝對其為人甚是欣賞,允許他用錢贖罪。

此事卻一直被世人詬病,曾一度成為他貪汙納賄為人詭詐的最好例證。

然而,王戎毫不介意。

其實,王戎在官場是一位難得的智慧謀者。

他不僅知人善用,且恩威並施。

當時手下的將士,當地的百姓都心甘情願臣服於他。

當權者晉武帝也十分欣賞他,讓他擔任要職,後來有人誣陷王戎貪汙,晉武帝直接對朝臣說:

“王戎的行為,怎能算懷私苟得,正是以不貪慾異於他人罷了。”

以上是王戎的一面,王戎還有另一副面孔,史書記載,王戎十分吝嗇、貪財。

《世說新語》中說道:

“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

王戎家裡有顆李子樹,所結的李子又大又甜。

豐收之後王戎捨不得吃,就想在集市上賣掉。

但是他擔心別人買走李子之後留下種子自己栽種,後來想出這麼一招,把李子的核逐個鑽掉,然後再拿到集市上去賣。

王戎不僅對外人扣,對家人也很吝嗇。

《世說新語》裡是這樣記載的:

“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後更責之。”

侄子大婚,他送了一件單衣作為賀禮,侄子婚禮結束後,他竟然捨不得了,就向侄子把衣服要了回來。

還有,他女兒出嫁後夫家不是太富裕,所以向王戎借了一些錢。

每次女兒回孃家時,王戎都擺著一張臭臉。

後來女兒還錢了,他對女兒女婿臉色才恢復正常。

其實上述王戎摳門的行為還好,他對自己親生兒子更過分。

《晉書》記載:

“王戎子萬有美名,少而大肥,戎令食糠而肥愈甚,年十九卒。”

王戎兒子長的還是挺英俊的,就是胖了些,為此折騰了不少錢減肥。

王戎心疼銀子,後來想了一個招兒,讓他兒子每天吃糠,結果他兒子還是越吃越胖,最後還把自己吃死了。

王戎真的如上文這般不堪麼?

據史書載,其父親王渾去世時,父親的官場故交欲贈錢百萬助他辦喪,都被他婉言謝絕。

這樣前後不一的行為,出自於一人,很難讓人不對其持懷疑態度。

其實上述這些事件背後都是有原因的。

晉武帝一死,天下就逐漸亂起來了,後來逐漸演變成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八王之亂”時期。

王戎是一個聰明人,他敏感地覺察到了這一點,為了適應即將到來的亂世,他必須改變自己。

人至察則無徒,在那樣黑白顛倒的混亂時代,身居高位還想保命,人就不能太完美。

王戎出身名門才華又出眾,本身就遭人忌諱,為了保命,他不得已上演上述那些“貪財”行為,故意搞臭自己。

在那樣的亂世,王戎的愛財和阮籍之嗜酒,劉伶之裸奔等竹林七賢離經叛道的行都是他們的無奈之舉。

除了他們自身對政局的不滿,發洩情緒之外,他們更想讓當朝者認為他們只是一群俗人,對政局沒有意圖。

活著的最高境界:不委屈自己,不虧欠別人

活著的最高境界:不委屈自己,不虧欠別人

縱觀王戎一生,於外,他在官場上應付自如,在戰場上衝鋒,且能始終談笑自若。

對內,他孝敬父母,與妻子舉案齊眉,家庭和美。

王戎的一生無疑是成功的,愛情、家庭、事業等皆是為人所羨。

不論事實為何,極善清談的他不曾申辯,一直都用寵辱不驚的態度,笑看人生,且不被其左右。

世人評人,本就以己見而發。

且世間誰人不說人,誰人又不被人說呢?

其間所言,皆不是己,只管過好自己的人生,任他孰是孰非。

成功的人生,就是不活在他人眼裡,為自己而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