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憂慮:“內卷”所創造的負面情緒

簡介《憂慮:一段文學與文化史》書中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選擇權,會因為刻意標榜某些選擇更為優質而營造更強的決策競爭,所以從二戰後至今,英國各地的學校,學位供給的緊張程度並沒有惡化,但因為教育產業熱衷推出學校、校區、地區的排名,所以營造出家長們很

焦渴是什麼意思

我們有很多理由憂慮。憂慮,“是一種對不確定的未來的恐懼”,很多情況下我們在自己的想象中生髮出根本就不存在的因果鏈,來誘使我們陷入迴圈式的擔憂、心悸與焦渴。

憂慮:“內卷”所創造的負面情緒

正如愛丁堡大學英語文學教授弗朗西斯·奧戈爾曼在其所著的《憂慮:一段文學與文化史》書中所談到的,當代人陷入憂慮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已經不再是近代哲人有關更高的善無法兼容於利益追求這樣的高深命題,而是我們能理性分析自己的慾望,卻感覺自己總是在做選擇,還有可能選錯,其結果就在於與慾望目標失之交臂。

有句話說得好,聰明人才會憂慮,而沒心沒肺的人通常活得很愉快。這其實不是對聰明人的恭維。憂慮是理性的副產品——我們相信自己“能”,經過理性評估作出抉擇,然後行動。這種抉擇和行動不免讓“一切納入考量,憂慮便瘋狂滋長”。因為我們所在的當下,並沒有因為技術手段而讓我們相比古人,真正能夠獲得對周遭事物的掌控,所以看似強大的人,有時在戲劇性的外在衝擊面前,顯得是那樣的脆弱。

當然,有時我們會期待自己像古希臘/古印度/古代中國的神話英雄那樣,有能力去主宰自己的命運。而這種心理有時帶來的竟然全都是沮喪,因為神話故事歸根結底是悲劇文字,就連希臘眾神在命運面前也也顯出了自己的脆弱。

憂慮:“內卷”所創造的負面情緒

社會學家、經濟學家、政治學家都在強調當下是風險社會,而我們的生活則充滿著追求收益、愉悅與規避風險的混疊決策。正如書中所說,“我們身處的這個充滿不確定性與偶然性的世界助長了我們的焦躁”。而“如何調動內心情緒和精神的確定感來協調配合,以適應這樣的環境”,這很難說沒有讓我們變得更趨於憂慮。

有人相信,足夠的金錢就會因為在很多選擇中,擁有某些特權而得以免於憂慮。這種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卻也十分有限的。因為金錢免去的是排隊、供給緊張等因素造成的購買困難,在多數時候並不可能透過購買所有選擇而讓我們豁免於憂慮。

更有意思的是,哪怕在足夠富裕的社會人群中,也很難不陷入某種意義上的“內卷”。《憂慮:一段文學與文化史》書中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選擇權,會因為刻意標榜某些選擇更為優質而營造更強的決策競爭,所以從二戰後至今,英國各地的學校,學位供給的緊張程度並沒有惡化,但因為教育產業熱衷推出學校、校區、地區的排名,所以營造出家長們很強的擇校衝動。提高選擇緊張,可以創造產值,透過製造排行榜、宣傳冊、財務報表、檢查報告,乃至校友擇業的排序、排名,讓人們陷入憂慮和焦渴,這樣一來,少數所謂的優質學校、學位就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香餑餑,不能得到的多數人就因此增加了一分憂慮。而那些如願讓孩子進入名校就讀的家長,難道就不會繼續憂慮了嗎?如果孩子日後沒能像名校宣傳的那樣,走上“開掛”、“打怪”的成功人生,人們是反思自己的當初抉擇,還是基於憂慮希望用爭取其他稀缺抉擇機會的方式,來繼續“幫助”孩子?

內卷帶來焦渴,最後創造憂慮。這樣的怪圈當然不止在家長為孩童擇校的一項選擇上。消費主義潮流幾乎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鼓勵過度地生產、過多供給,另一方面則營造文化氛圍,挾裹著我們要儘可能付出精力、金錢以及自己的憂慮,在方方面面做選擇,爭取所謂最好的選擇。當代人的情感世界也因此深受衝擊,這造就了所謂的單身社會,相當部分的人們陷於內疚、自我批評和自我責備。

所評圖書:

書名:《憂慮:一段文學與文化史》

作者:(英)弗朗西斯·奧戈爾曼

譯者:張雪瑩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5月

憂慮:“內卷”所創造的負面情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