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馬爾克斯」世紀孤獨的簇擁(上)

  • 由 福生無量的蒼引 發表于 網路遊戲
  • 2022-01-07
簡介但側面反映了馬爾克斯的影響力——很少能有一本書可以讓全世界的文學家一致歌頌,從而成為探索文學推廣文藝的先鋒,讓更多的人們去重新認識嚴肅文學——哪怕只是當作一種炫耀自身的資本——即便從沒有看懂過,或者說甚至連讀都沒讀下去過,但只要誇大一些“我

百年孤獨 何塞

「馬爾克斯」世紀孤獨的簇擁(上)

加西亞·馬爾克斯

“時間平復了一時的衝動,卻加深了挫敗感。 ”

——【哥】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一)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唯一沒有爭議的一位。”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雖然我也這樣認為。

馬爾克斯可能是最暢銷的嚴肅文學家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將馬爾克斯視為至高的文學巨匠,將《百年孤獨》視為脫俗必備的門檻,所以,《百年孤獨》的銷售量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並不是人們去享受文學作品帶來的心靈沉浸,而是為了加以“文藝”的標籤。

但側面反映了馬爾克斯的影響力——很少能有一本書可以讓全世界的文學家一致歌頌,從而成為探索文學推廣文藝的先鋒,讓更多的人們去重新認識嚴肅文學——哪怕只是當作一種炫耀自身的資本——即便從沒有看懂過,或者說甚至連讀都沒讀下去過,但只要誇大一些“我曾經讀過《百年孤獨》”,便就會肅然起敬。

而人的社會智慧也往往會體現於此——注意詞語,聰明的人會說“我曾經讀過《百年孤獨》”,而普通且自信的人們會說“我讀懂了《百年孤獨》”。

這句話,莫言都不敢說。在1984年當莫言第一次讀《百年孤獨》時,他只讀了幾頁便渾身發熱,有些暈悶,合上書過了一會兒後,他用了一個“精神毒品”的病態卻吻合的詞語來形容這部書。

而莫言的文學風格是“東方魔幻現實主義”,這簡單八個字,就能看出莫言對於馬爾克斯文學的追隨。

其實讀不懂《百年孤獨》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因為這本書為世人打開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甚至在那個資訊匱乏年代如同世界孤島的拉美世界,同時,《百年孤獨》用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敘事手法來講述故事,讓本就帶有故事魔幻屬性的文學,也帶有了形式上的魔幻。

“多年以後,奧雷里亞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總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孔多是一個有二十戶人家的村落,用泥巴和蘆葦蓋的房屋就排列在一條河邊。清澈的流水急急地流過,河心那些光滑、潔白的巨石,宛若史前動物留下的巨大的蛋。這塊天地如此之新,許多東西尚未命名,提起它們時還需用手指指點點。 ”

《百年孤獨》的開頭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開頭,雖然很多人可能覺得這個開頭沒有“這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經典,可這個開頭卻是從未來回溯現實狀態的一個手法,這是馬爾克斯獨創的。因為我們無法知道,奧雷里亞諾之前是什麼樣的,之後有沒有被刑殺,為什麼要去參觀冰塊,馬孔多是什麼地方……一段話能引來如此多的故事吸引,這是高階文學手法的體現。在文學中,用最精煉的話引申故事內容往往是最為困難的,一旦描寫不好,就容易變成故事大綱,看起來索然無味。

「馬爾克斯」世紀孤獨的簇擁(上)

陳忠實

由此,《百年孤獨》的文學形式也受後人去模仿,譬如**實的《白鹿原》,這部書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白嘉軒後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娶頭房媳婦時他剛剛過十六歲生日。那是西原上鞏家村大戶鞏增榮的頭生女,比他大兩歲。他在完全無知慌亂中度過了新婚之夜,留下了永遠羞於向人道歉的可笑的傻樣,而自己卻永生難以忘記。一年後,這個女人死於難產。”

同樣是未來指向現實的描寫,同樣是讓作者有了描述者的身份,但陳忠實與馬爾克斯不同的一點在於,馬爾克斯是”小時間“來描寫,譬如看冰塊,是一個小事件體現的時間薄度,而娶妻、難產的《白鹿原》,則是一個大事件體現的時間厚度。這不是兩個作者誰更高超的比較,而是地理或文化背景不同。《百年孤獨》裡所在的熱帶地區,冰塊是不存在之物,吉普賽人是外來人種,所以用以小見大的方式描寫,更有一種隨意卻莊嚴的意味。而中國的文化背景從來都是大事件所反映的大悲大喜,結婚與生死是一個人一生的莫大之事,這種宏大感就賦予了一種歷史的沉重。

馬爾克斯的文學功底與創造力只有一段話便躍然紙上,但《百年孤獨》之所以被冠以諸多”最“之名的小說,魅力還在藝術價值上。

(二)

拉美有一種被馬克思定義了的文化現象,即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而拉美的經濟水平處於世界落後狀態,但文化卻屬於世界前端。

這其中首當其中的是拉美電影與拉美文學,譬如電影方面近些年來橫掃好萊塢的墨西哥三傑(阿方索·卡隆、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吉爾莫·德爾·託羅),而文學方面,則有巴爾加斯略薩、富恩特斯、科塔薩爾等(略薩於2010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拉美文化的興起或者蓬勃發展,有人說是因為”新奇感“的促使,也有人說是一種”文化脫軌“,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種新興力量的融入下,世界藝術充滿了新的活力。

「馬爾克斯」世紀孤獨的簇擁(上)

而真正讓人們瞭解拉美內涵,聽聞拉美生活與溶解拉美歷史的一本書,或者說推動了拉美文藝現象的一個藝術品,就是《百年孤獨》。

因為沒有什麼比“百年”這樣一個時間詞語更有世紀感,也不會有“孤獨”這樣一個形容詞來滲透整個拉美了。

拉美的抗爭歷史是一個宏大的、跨越世紀的歷史,可玻利瓦爾還是聖馬丁們如何努力,拉美抗爭史最後還是以悲劇結束。不徹底的獨立是一種跟隨時代的奴僕,並沒有領先時代的盎然。至今,拉美的毒梟、平民窟問題層出不窮,而政府的無能也讓拉美大地難以企及希望。這樣一種現狀下的人物,無論是誰都是孤獨的。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孤獨是一種梵高的孤獨,當一個人的眼見與閱歷超過了環境餘人裡所承受或理解的範圍時,是一種孤獨;

烏爾蘇拉的孤獨是一種上帝的孤獨,她清楚地明白布恩迪亞家族是一個“瘋子之家”,但卻不得不當“烏爾蘇拉星系”最中心的黑洞;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的孤獨是一種棄子的孤獨,他漫長的抗爭、漫長地吻別死亡、漫長地絕離十七個子嗣、漫長的排斥性愛,到最後,寧可被視為歷史的遺物,也要有人的尊嚴,孤獨而又榮耀一生的死去;

麗貝卡的孤獨是一種外姓的孤獨,她是西方秩序的產物,是崇尚浪漫自由的代表,可即便如此,她生不逢世,崇尚浪漫自由卻是愛情婚姻的奴隸,死去是最得體的解脫;

奧雷里亞諾二世的孤獨是一種樂極而孤,他與母象比胃口,險些讓自己撐死,又去花天酒地無拘無束,可內心的孤獨永遠得不到滿足,這是一種渴求愛與關注的孤獨……

“我等雨停就死。

雨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

準備了十五年去寫出的《百年孤獨》,有時會讓我覺得馬爾克斯甚至將“百年”當作了一種數量詞,這七代人百年的故事裡的每一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孤獨,而融合在一起後,便是全書結尾,唯一一次用“百年孤獨”來續寫的語段:

“他再次跳讀去尋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沒等看到最後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會再走出這房間, 因為可以預料這座鏡子之城—— 或蜃景之城 ——將在奧雷里亞諾·巴比倫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捲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有趣的是,馬爾克斯用“冰塊”開場,用“風嚀”結尾,兩種難以永存又無法泯滅的存在一前一後始末了這部小說,最終陷入其中並讀完全書的人便會感到,魔幻的現實與創世的孤獨。

這就是文學的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