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簡介但是黑膠體積很大,哪怕是平的,也還是佔地方,哪怕現在都2021年了,玩兒現代黑膠,你起碼也得整個一體黑膠唱機、洗碟機、洗碟水、無靜電唱片套,防止落灰炒豆音,聽個歌事後還有這麼多麻煩事兒,確實沒多少人受得了

黑膠唱片如何清洗

從“聽的到”到“聽的好”,人們在追求音質的路上已經越走越遠。最早的聲音儲存在哪兒?唱片、數字音訊有何優劣?不同的音訊格式有何區別?mp3格式夠用嘛?無損有必要嘛?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話題。

▌唱片時代

眾所周知,文字元號的壓縮比是最大的,解壓縮全靠腦補。最早的音樂儲存形式只有樂譜,需要演奏者方能重現,這樣的成本可以說是很高的,總不能專門請個人來家裡,給你吹拉彈唱吧?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所以過去都是去酒館、劇場、演藝廳、音樂廳現場欣賞,那可是真無損,現場的聲音存在環境混響,加上人多,氛圍感很好,所以現在依然有不少發燒玩家喜歡聽現場。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1857年斯科特(Scott)發明了聲波振記器,是最原始的錄音機。又20年之後,1877年愛迪生(Edison)發明留聲機,但它的結構其實和現在的並不一樣,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是錫箔滾筒+鋼針,硬要說的話可以理解為複雜化版八音盒,放大微小的震動訊號。雖然能放吧,但壽命也僅僅只有五六次,磨損了就報廢了,而且生產效率低,可複製性不強。

於是玻里納(Emile Berliner)在1888年發明了唱片,經過一代代的改進,這種儲存形式延續至今,其主要優勢在方便生產,可複製性強,大幅度降低了聆聽的門檻,足不出戶,在家就能欣賞大師級的演奏。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主要材質是蟲膠(Shellac)。但當時的技術不足,只能做到78 rpm的高轉速,以維持信噪比。一面能錄的歌還不到三分鐘,你剛聽沒多久就得反面、換碟,麻煩的很。而且材料很硬很耐用,但是脆,擠壓會碎。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由於二戰,印度原材料短缺,78唱片市場潰縮,出現了真空期。民用唱片市場也被廣播、電視行業大幅擠壓。

1948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首席工程師兼古典發燒友皮特·格德馬克(Peter Goldmark)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唱片,採用鑽石唱針+乙烯基塑膠材料作為唱片,如今的33都是PVC聚氯乙烯,堅韌輕薄,材質壽命達到了數百年。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轉速降到了33⅓ rpm,同時增加了溝紋密度,所以叫密紋唱片,或者長時唱片。這個“長時”也就是“LongPlay”簡寫成“LP”,也正是我們現在所指的LP黑膠唱片。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LP唱片的引數指標很高,甚至當時的錄音質量達不到它的上限,所以也帶動了麥克風、功率放大器、揚聲器這些“從錄製到回放”各個環節革新。不過當時也只能從默聲到有聲,從單聲道到雙聲道已經是1957年的事情了。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哥倫比亞的競爭對手RCA總不能坐視不理吧,他們早在之前就出過33⅓轉唱片,但全損音質比較勸退,後來推出的45轉唱片,音質雖然不錯,續航還是超不過5分鐘,他們副總裁還說“換一次面也就7秒,消費者不會在乎這點時間的”,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其古典部門負責人回道:“這就像你跟小姨子偷情的時候,臥室門總是關不嚴實一樣,每5分鐘突然會鬆開7秒。。。”這告訴我們,不管是聽歌還是別的東西,續航都很重要。

但是黑膠體積很大,哪怕是平的,也還是佔地方,哪怕現在都2021年了,玩兒現代黑膠,你起碼也得整個一體黑膠唱機、洗碟機、洗碟水、無靜電唱片套,防止落灰炒豆音,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聽個歌事後還有這麼多麻煩事兒,確實沒多少人受得了。壽命倒是長很多了,只要調好針壓、定期清潔保養,播放幾百次也沒啥問題。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唱片屬於機械結構,記錄的是模擬訊號。唱針劃過溝槽,產生震動,唱頭內的線圈產生微小的電流,透過唱放放大後,再透過前後級傳給音箱。

▌黑膠的限制

黑膠比很多人年齡都大了,的技術水平有限,老黑膠的失真還是很大的、信噪比也很低,早期錄音的頻響範圍也只有200Hz~2kHz,而年輕人耳大概在20Hz~20kHz(成年人很多衰退到19KHz以內,如果有人告訴你說,超聲波聽不到但能感受到,那它一定是蝙蝠來的)。當你聽一些老錄音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蒙了層霧一樣,也是頻響範圍殘缺造成的。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而現代黑膠音質已經好很多了,但也受限於這種“過時”的物理結構。一方面,唱針達不到這麼很高震動頻率,最常見的壓電晶體唱頭只有100Hz~7000Hz,不均勻度12dB,陶瓷唱頭30Hz~10kHz,不均勻度8dB,稍好些,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高階點的MM動磁型和IM動鐵型能達到20Hz~20kHz,MC動圈型能達到10Hz~20kHz,可變磁阻型20Hz~10kHz。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按照網上一些音訊玩家的說法,黑膠外圈和內圈的頻響還是不同的,而且是能算出來的,這個倒是沒其他資訊能準確驗證,不過也是個思路。

另外唱片本身如果要錄低頻就要溝紋粗又深、要高頻就得細而淺,所以為了平衡,各大唱片公司在50年代採用補償曲線,後來逐漸統一成RIAA曲線(Recording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給了低頻極多的補償,並結合到唱放裡面。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且不說我們聽到的唱片本身都是經過處理後的結果,為了防止唱針跳軌,動態範圍都是壓縮在70dB以內。而“黑膠是純粹的還原”這類謠言不攻自破。從“還原”這點出發,數字音樂顯然優勢更大。

其實很多黑膠玩家,為的就是聽個失真,有懷舊感,或許能喚起一些小時候的回憶。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HiFi怪圈

所謂的“HiFi/高保真”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出現,打一開始它就已經是廠商的營銷術語,表達自己的產品能大幅還原音樂原貌,其實沒啥實際意義。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FTC聯邦貿易委員會,以及1973年德國DIN標準化學會,都做過相關定義,目的在於減少市面上誤導性的廣告。然而半過多世紀過去了,你依然可以看到音訊廠商還在故技重施。。。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HiFi是目的,而不是標準,追求理想狀態下的無失真、無噪音(高信噪比),無人類聽覺範圍內的頻響偏移(音染)自然是沒錯的。

▌總結

在進入數字時代後,音樂的儲存形式又有多大的改變呢?風雲變幻又由誰主沉浮呢?保留疑問,咱們下回再續。

其實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存在一個怪圈。很多人在聽黑膠、聽耳機、聽音響,唯獨沒有在聽音樂,就像是關注作家畫家的筆有多好、攝影師的相機多強,卻不在意他們的作品本身。對器材瞭如指掌,卻不懂得如何欣賞作品。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回放質量固然重要,但這是手段,而作品本身才是目的。很多時候,不需要多好的裝置,十年前你聽過的一段旋律,十年後都能承載你的回憶。

科技年輪 | 口袋裡的旋律,從哪裡響起?

參考&引用:

baike。baidu。com/item/唱片

en。wikipedia。org/wiki/Phonograph

en。wikipedia。org/wiki/High_fidelity

zhihu。com/question/35115908/answer/698066872

crystalradio。cn/thread-1698143-1-1。html 使用者:白居不易、longshor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