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10個春節小故事,一天給孩子講一個

  • 由 家常菜譜美食大全 發表于 網路遊戲
  • 2022-01-26
簡介後來,唐太宗乾脆找人把這兩位武將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慢慢地,這一習俗也開始在民間流傳,秦叔寶、尉遲恭也成為人們信賴的門神

聽故事講個故事吧

中國是個浪漫的國家,處處充滿著浪漫的故事,歷史、習俗、食物、物什、節日,都是由一個個或奇幻、或美好、或悽美、或喜慶的故事構成的。

春節,作為中國最隆重的傳統佳節,當然更少不了故事啦。春節期間每天干什麼、吃什麼、講什麼話,都是有講究的,而且背後還都隱藏著各種各樣的故事,今天,邦臣收集了15個和春節有關的小故事,您可以每天給孩子講一個,一直講到大年三十。瞭解了這些小故事,孩子們肯定會更覺得春節完滿、有趣味,更喜歡過春節。

熬夜守歲

10個春節小故事,一天給孩子講一個

太古時期,有一種叫“年”的大怪獸,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尤其喜歡吃人,人們都很害怕這種叫年的怪獸,簡直是談“年”色變。

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躥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便返回山林中去。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天視為生死關口——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早早趕回家,提前做好晚飯,然後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栓牢,把宅院所有的門窗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

除此以外,人們還在吃飯前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安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大家誰也不敢睡覺,擠在一起聊天壯膽,慢慢地,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夜守歲的習慣。

放鞭炮,穿紅衣

10個春節小故事,一天給孩子講一個

過年放鞭炮,穿紅衣的習俗,也和年獸有關。

每到年獸下山這一天,家家戶戶都關閉門窗,躲在屋裡不敢出來。可是,有一次,又到了年獸下山的日期,有兩個小孩特別淘氣,不聽媽媽的叮囑,偷偷跑到街上去玩,他們又蹦又跳,還噼裡啪啦放起了鞭炮。這時,飢腸轆轆的年獸正好走了過來,看到兩個白白胖胖的小孩,饞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年獸正要撲上去吃掉,突然看到小孩手裡有樣長長的東西,一邊冒著白白的濃煙,一邊噼裡啪啦地怪叫。年獸以為這是人類新發明的、專門對付它的神秘武器,嚇得轉身就跑。

年獸正跑著,忽然看到有戶人家正在關窗戶,站在窗前的女子穿著一件嶄新的紅衣服,特別鮮豔,年獸一看到這種鮮豔的紅色,眼睛立刻像著了火一樣痛,於是顧不得吃東西,嗷嗷叫著逃回深山去了。

從此以後,人們知道年獸害怕鞭炮聲和紅衣服,於是每到年關,家家戶戶都穿紅衣,放鞭炮。

送灶神

10個春節小故事,一天給孩子講一個

有些地區,把臘月二十三定位年節的開始。

臘月二十三是灶神上天庭彙報工作的日子,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買又黏又甜的糖送灶神,目的是黏住灶神的嘴巴,讓他難開口說壞話。還要準備一點黃豆和乾草,作為灶神和馬長途跋涉所需的乾糧、草料。此外還要焚香、叩首,並喃喃叮嚀:“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平安”之類的話。送走灶神之後,正月初四再把灶神接回來。接灶神的儀式很簡單,只要在灶臺上重新貼一張新的神像即可。

相傳,灶神本來是一個嗜賭如命的賭徒,輸光了家產,連媳婦都賣了,最後以行乞為生。他的媳婦又嫁到一個殷實的家庭,賭徒行乞時無意中遇到了妻子,羞愧難當,鑽進灶火中把自己燒死了。死後,被玉皇大帝封為了灶神。

桃符與春聯

10個春節小故事,一天給孩子講一個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須趕回鬼域。

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下,門邊站著兩個神仙,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用芒葦做的繩子將它捆起來,送去喂老虎。天下的鬼魂都畏懼神荼和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神荼和鬱壘的模樣,供在自家門口,用來避邪防害。

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再後來,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來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來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三來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後來,人們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貼門神

10個春節小故事,一天給孩子講一個

在許多地區,仍舊保留著春節貼門神的習俗。

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有神奇的秉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具有超高的捉鬼擒魔的能力。所以

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魑魅魍魎戰鬥。

除了神荼和鬱壘,民間信奉的門神還有唐朝的武將秦叔寶和尉遲恭。相傳,唐太宗有段時間半夜經常聽到門外鬼魅呼號,徹夜無法安睡,於是就讓這兩位武藝超強的武將手持兵器立在門的兩邊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騷擾了。後來,唐太宗乾脆找人把這兩位武將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慢慢地,這一習俗也開始在民間流傳,秦叔寶、尉遲恭也成為人們信賴的門神。

倒貼的福字

10個春節小故事,一天給孩子講一個

春節的時候,福字之所以要倒貼,傳說起源於清代恭親王府。那年春節前夕,恭親王按例寫了幾個斗大的“福”字,叫人貼於王府的大門上。誰知,有個家丁不識字,竟將“福”字頭朝下貼在了門上。

恭親王福晉看了十分氣惱,就想鞭罰家丁。恭親王府的大管家是個善良又能言善辯的人,連忙跪下來替家丁求情:“稟告福晉,奴才聽說恭親王壽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這是喜慶的前兆啊!”

恭親王福晉一聽,覺得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福到(倒)了,如果吉祥的話說一千遍,金銀財寶就能增加一萬貫。都說奴才沒學問,沒想到他還有這招式呢!”於是一高興,嘉獎了管家和家丁各五十兩銀子。

這可真是因禍得福!

壓歲錢

10個春節小故事,一天給孩子講一個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出來捉弄小孩。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一下,孩子就嚇得哭起來,然後是發高燒,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瘋瘋癲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異常珍貴,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和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閤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

半夜,祟來了,變出一股冷風吹滅燈火,然後用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竟放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祟害小孩子了。

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祭祖

10個春節小故事,一天給孩子講一個

中國人特別注重感恩,春節祭祖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古時候有個叫丁蘭的樵夫,父親早逝,和母親相依為命。每天,丁蘭去山上砍柴,到了中午母親就給他送飯。由於母親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便,再加上山路陡峭,母親每次上山都要花很長時間。丁蘭嫌母親走得慢,常常抱怨母親。因此,每次上山給丁蘭送飯,母親都特別緊張,生怕又挨孩子一頓批評。

有一次,丁蘭看到一隻小烏鴉在四處尋找食物,然後銜回來嘴對嘴地餵給已經老得不能飛翔的烏鴉媽媽。丁蘭很受感動,心想:一隻小鳥尚且懂得感恩父母,我作為一個人,怎麼能那樣對待母親呢?於是決定以後好好孝敬母親。

過了一會兒,母親又送飯來了,丁蘭激動地朝母親迎上去。丁蘭本想扶母親一把,沒想到母親竟以為丁蘭要打她,嚇得轉身就跑,一不小心掉進旁邊的一條河裡淹死了。

母親死後,丁蘭特別傷心,每天都在思念母親。後來,他在木板上刻了父母的模樣,供奉在家裡,每天祭拜。

據說,這就是中國人祭祀的由來。

接財神

正月初四接財神。

北宋時期,有個宰相叫蔡京,特別有錢,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的生日恰好是正月初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拜。後來蔡京被罷了官,發配到偏遠的嶺南,百姓便另外換一個財神供奉。當時宋朝的國姓是趙,於是就給新財神取名叫趙玄壇。

據說,蔡京做宰相期間幹盡了壞事,百姓恨透了他,臨去嶺南時,他隨身帶了許多錢,可是途中誰也不肯賣東西給他,又沮喪又勞累的他最終死在了半路上。

元宵姑娘

10個春節小故事,一天給孩子講一個

漢武帝時期,有個大臣叫東方朔,善良又風趣。有一年正月,東方朔正在御花園欣賞梅花,突然發現有個宮女在一棵梅花後面掩面哭泣。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自從進宮後就再也沒見過家裡的親人,特別想念父母。東方朔見元宵哭得可憐,就決定幫幫她。

東方朔會占卜,於是跑到漢武帝那兒說:“本月十六玉帝將令火神君將火災給長安百姓,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元宵姑娘做湯圓最好吃,為什麼不讓她做一些供奉給火神君呢?另外,再讓全城的臣民家家戶戶掛燈籠、點鞭炮、放煙花,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再通知城外的百姓,十五晚上全都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長安城到處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非常熱鬧。宮女元宵的父母也進城觀燈,元宵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非常高興,於是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花。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吃,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中國歷史悠久,地域廣袤,民族眾多,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民俗,因此春節習俗也就有所不同,背後的故事也就各不一樣。本篇只是分享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的故事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傳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