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讀《明史》一一一觀朱見深

簡介奇怪的是這兩個人並非位高權重,執掌帥印的要臣,但卻奇蹟般的與其它大臣密謀,搬得七千御林軍,撞開南宮大門,迎接朱祁鎮再次登基,開了明史上皇帝二次問鼎的先例,朱祁鎮再次馭領大明朝,直至終老,史稱〝南宮復辟”

瓦刺念什麼

最初讀《明史》,只瞭解了些梗概,並不仔細。

可是近來再讀,前後線索連貫,兩百多年的歲月河山若一幅精美的長軸畫鋪開,彷彿電影裡的蒙太奇一點一滳呈現,放下書,閉上眼晴,於是就有些天馬行空,欲罷不能了。

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聊聊《明史》裡兩得太子位,含糊政治,但對愛情忠貞不渝的成化帝一一一朱見深

讀《明史》一一一觀朱見深

讓我們翻開朱見深的卷宗,查閱他的履歷,用文字記敘五百年前關於他的往事。

一:王振害坑苦了生在夾縫中的朱見深

1:極盡羞辱的“土木堡之變〞

本來,朱見深極其幸運,從墜地開始,就無可爭議的成為太子首選,隨後加冕一一一不過這個時候他還不會說話,幸福像一個巨大的肥皂泡緊緊地將他包圍一一一透明的天空,透明的宮殿,透明的嬰兒面板一一一朱見深大口地吸吮著皇家空氣,成為了這個庭院裡最幸福的小男人。

歷史有它奇特的軌跡,可是這道軌跡不可捉摸,誰曾想一出生就光茫四射的太子朱見深童年會如此命運多舛呢?

這裡不得不提到他的父親朱祁鎮和歷史上有名的首席宦官掌門人王振。

讀《明史》一一一觀朱見深

明朝第一代宦官干政就從王振開始,他開創了明史上宦官干政的先河,隨後交替上演,在明史上越演越烈,搞得烏煙瘴氣,直至末代皇帝崇禎止。

經皇帝朱祁鎮默許,王振悄悄挪走了朱元璋立下的那塊〝外戚不得干政”的銅牌。他不知施了什麼魔法,讓皇帝對他言聽計從,尊他為“先生”,連皇帝對他都如此尊重,朝裡的高官,包括內閣首輔在內的閣僚對他很是忌憚,遠道而來隔空就行注目禮;不僅如此,他不兼職兵部尚書,但卻有軍事指揮和決定權,這個閹人一時間八面威風,權傾朝野,不知道是個什麼品階,但至少不諦於副國級。

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

王振四面玲瓏,春風得意,可長城外大同以北的蒙古(瓦刺)國師也先將了他一軍。也先原本的意思是想假意投靠中原,向大明兵示好,無非想打個小九九,把交易的馬匹等戰備物資多算點價錢為自已搞點福利,哪曾想“狡黠〞的王振卻給他打了兩折,並對其進行羞辱。

也先惱了!

率近6萬鐵騎兵分4路向長城一線大同東西兩翼進犯,途經村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駐守部隊節節敗退,一時間城池連連失守,邊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表面上看,大有功城撥寨,一路南下侵犯京都之象。其實也先無非是故作姿態,想撈點糧晌,給兵士漲點工資。

可也先打錯了如意算盤。

他居然敢侵犯大明朝,敢面對當代最傑出的軍事指揮家王振,泱泱華夏豈容你異邦霄小猖狂!於是朝堂廷議,王振怒潮澎湃,換得群情激昂,不時給皇帝耳語,如不“御駕親征〞不足以彰顯中華之豪氣,國家之力量。朱祁鎮欣然應允,換高頭大馬,一身獵裝,親率二十萬大軍直撲也先,雙方會戰土木堡。

這場所謂的大戰也先演繹了一場以多勝少的精典範例:明軍屍橫遍野,傷亡十有七八,王振被斬了首級,最後潰不成軍,皇帝被生擒,作為籌碼被押至蒙古高原,史稱〝土木堡之變〞。

讀《明史》一一一觀朱見深

2:生死決擇的“京都保衛戰〞

〝土木堡〞兵敗與朱見深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一一一父親被活捉,京都以北的山河淪陷;也先私慾膨脹,不再滿足於當初那點小九九,而是想拿下整個大明朝,復辟外族對中原的統治。於是帶上皇帝朱祁鎮作為籌碼一路叫開城門,勢如破竹,直逼京都北京。兵臨城下後,也先把朱祁鎮囚於一個豪華套間,重兵把守,想不戰而屈人之兵,大抵有用江山換取皇帝的意思,不然就作出天價賠償。

歷史在這裡興致盎然,其中過程持續發酵。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朱祁鎮的母親孫太后,以社稷江山為重,斷然拒絕了也先的無理要求:宣佈立朱祁鎮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祁鈺為帝,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委任於謙為新任兵尚書,重新搭建了保家衛國的班子成員。

由此點燃了北京保衛戰的序曲。于謙帶領軍民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北京捍衛。其中過程不過多贅述,最終大明朝以慘重的代價獲取勝利。定國安邦後,其中幾個宣明的特點浮出水面:也先兵敗北京城,朱祁鈺登基,新皇誕生;于謙的軍事指揮才能得以體現,成為京都保衛戰的第一功臣,改寫了歷史,將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從掙扎的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這一系列政軍事件的發生註定朱見深的童年不平凡。

二:度日如年的朱見深

讀《明史》一一一觀朱見深

1:居深宮,萬貞兒如天外來客護佑朱見深

君王易位,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史上很有建樹的朱祁鈺人性的貪婪被啟用,將太子囚於深宮,打算改弦易張。

萬貞兒出現了。

她像一個大姐走入了紫禁巷。她貌不驚人,比朱見深大十七歲,新皇的本意讓她來照顧年幼的朱見深,可機緣巧合,無意中卻促成了歷史上難得的君王姐弟戀。

萬貞兒紛至沓來,悉心照料朱見深,象母親一樣呵護著他。那個時候的天空分不清黎明或是黃昏,萬貞兒象一把擎天的傘為朱見深遮風擋雨,一路兼程。後來,朱見深用真情回饋萬貞兒,踐行了他們之間的海誓山盟,一生不離不棄。史實描述朱見深有疝氣,任何藥物都不能治癒,唯有萬貞兒雙手的撫摸方能安帝王心神。

其中,朱見深欲立萬貞兒為皇后,遭到封建禮教和朝延一干人的殊死反對,沒有得逞;所幸與高齡孕婦萬貞兒產有一子,將其封為貴妃,這就是歷史上化帝朝鼎鼎大名的“萬貴妃〞。日後萬貴妃如何飛揚跋扈,擾亂後宮的事這裡不多講,而是作為一條線索展開成化帝。

2:太子易位

孤苦無依的朱見深厄運來了,他的親叔叔朱祁鈺要換掉他,另立太子。

朱見深有什麼辦法呢?年幼的他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因為他別無選擇,只想保全性命,有口飯食,唯一能作主的就是讓萬貞兒留下,抱團取暖,生死相依;另外心中企盼自已的父親早日歸來,讓他走出深宮,大口地呼吸自由的空氣;原來的錦鏽前程一夕間飛灰煙滅,劃作幻影,同時被圈禁,成為籠中鳥,彷彿階下囚。

因為在最高權利面前朱祁鈺也選擇了自私,(他不尊太后懿旨,死後立朱見深為帝),他撕毀盟約,漠視親情,輕淡血緣,好在他悲天憫人,沒動殺機,保全了朱見深的性命。

接下來這段歷史更好看,精彩紛呈。

三:朱祁鎮的戲劇人生

讀《明史》一一一觀朱見深

1:朱祁鎮的漠北生活

遠在漠北的太上皇朱祁鎮對中原朝思暮想,期盼有一天能回來,哪怕做一介草民,蓑衣素食都願意,因為他渴望迴歸,不奢望回到紫禁城,只要每天能看見大明的日落日升,落葉可以歸根就好,其它別無所求。

朱祁鎮被生擒本質上和南宋徽欽二帝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但他的文化底蘊和王者風範感召著瓦刺。他和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爾成為至交,他的王者氣度改變了瓦刺人的認知,和中原比起來野蠻與文明不是一星半點的差距,猶如天淵之別。大漠的奶香終究敵不過中原的阡陌縱橫,田園風光,朱祁鎮在瓦刺贏得了尊重,也為日後的迴歸創造了一些有利條件。

在這裡有必要講一下與朱祁鎮在漠北生活息息相關的兩個人。

讀《明史》一一一觀朱見深

袁彬,朱祁鎮在瓦刺的護衛。自土木之變後一路相隨,依然以君臣之禮保護朱祁鎮。漠北的天寒地凍袁彬與朱祁鎮抱團取暖,甚而將朱祁鎮的雙腳放在胸前給他溫度,在最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護他周全。我想為袁彬點贊,無畏勇者,詮釋了對朱祁鎮,對大明王朝的絕對忠誠。

讀《明史》一一一觀朱見深

第二個,錢皇后。誰說帝王見異思遷,朝秦暮楚。錢皇后自打朱祁鎮去了漠北,終日以淚洗面,面朝北方,虔誠祈禱,日日不停,最後哭嗐了雙眼,斷了一條腿,其間閱盡人世蒼桑,此情感天動地。但朱祁鎮沒有拋棄她,重新登上帝位後再次冊封她為皇后,延續了一束紫禁城裡不朽的愛情故事。而錢皇后用忠貞不渝,海枯石爛般的愛情觀贏得了後世的敬仰和尊重。這樣的奇女子難道不該贏得尊重嗎?

2:不可思議的“南宮復辟”

千折百回中掀起了歷史的高潮!

也先打聽到,大明立了新皇帝,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換句話說,朱祁鎮作為了邊沿人士已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不過佔了三個人的口糧;朝廷派去打探訊息的楊善擅自作了回主,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把打探誤讀為迎接;加之他的朋友伯顏帖木爾的促成,於是與袁彬一起踏上了歸途,昔別時與伯顏帖木爾深情相擁,沒有半分敵仇情慨,相反成了摯友之間的闊別。

時隔一年,朱祁鎮重回紫禁城,時光荏苒,山河依稀,只可惜物事人非,一切雖是舊貌卻換了新顏。

朱祁鈺為保全名節,立帝王形象,沒有對朱祁鎮趕盡殺絕,而是宣旨將朱祁鎮夫婦囚於南宮,讓他們自生自滅,給一個壽終正寢。錢皇后夫妻團聚,苦盡甘來,她的要求不高,即使沒有南宮別院,她依然與朱祁鎮相守,心地善良的錢皇后不向命運低頭,不怪罪任何一個人,包括朱祁鈺。

庭院深深,花開花落,朝夕之間在南宮竟生活了七年,紫禁城的天空時晴時雨,但院外的情況對朱祁鎮恍若隔世,不知所聞。

我驚歎於歷史,藕合與契機僅一念之間!

這一年夏天,朱祁鈺病重,群龍無首,百官驚慌失措,己經看不到了朱祁鈺的未來。

兩個至關重要的人物登場了,他們還本清源,臨門一腳揣向了朱祁鈺,他們分別是武清侯石亨,太監曹吉祥。

讀《明史》一一一觀朱見深

讀《明史》一一一觀朱見深

奇怪的是這兩個人並非位高權重,執掌帥印的要臣,但卻奇蹟般的與其它大臣密謀,搬得七千御林軍,撞開南宮大門,迎接朱祁鎮再次登基,開了明史上皇帝二次問鼎的先例,朱祁鎮再次馭領大明朝,直至終老,史稱〝南宮復辟”。

接下來有兩點補充。

(1)是:朱祁鎮殺了于謙。其理由,在國難當頭之時,不顧君臣之誼,擁戴新君,置朱祁鎮生命於不顧,讓他在北京城下囚於籠中,在漠北歷盡艱辛,受盡磨難,差點丟了性命。這個事歷史自有評說,個人認為一代將星隕落,大明失去了一位不可多得的正義的將才,于謙完成了他一生的宏願,施展了偉大的報復,註定青史留名。

(2)是:朱見深結束了悽風苦雨的童年,重新讓生活迴歸正軌,和他的父親一樣,第二次被冊封為太子;結束了戰戰兢兢的屋簷生活,自由親吻著紫禁城的新鮮空氣,至他父親離世後,順利登基,史謂明憲宗成化帝。

四:朱見深時代

1:開局不一樣的朱見深

1464年初春,朱祁鎮殯天,朱見深順利即位,正式擔任大明朝第八任董事會主席,開啟了朱見深時代。

上任之初他做了兩件事,深得民心,將他的仁厚宅心體現得淋漓盡致。

他辨證的看待問題,劃解矛盾,把朱祁鎮與朱祁鈺的恩怨情仇作為家國大事,納入重大議事日程。最後拍板,承認朱祁鈺的功勞,肯定朱祁鈺的選擇,朱祁鈺雖然廢了他的太子位,但作出的是明智的決擇。試想父親如果老死漠北,朱見深繼承大統,而非朱祁鈺嫡出親傳,關係如何定位,如何劃解與朱祁鈺後人的交集,這種關係錯綜複雜,存潛在風險,有可能掀起朱氏江山的腥風血雨,白白葬送朱家王朝。在這個事情上,他不但選擇原諒,還用真情感化他的兄妹們,贏得朝堂上一片雷鳴般的掌聲。但是,這個事情他做得不徹底,甚至有些拖泥帶水,也許他也沒找到更好的辦法,當世沒承認朱祁鈺的帝位,沒讓朱祁鈺的魂魄入駐朱家廟堂,儘管如此,依然沒有影響執政的開局。

接下來,他為于謙平反昭血,肯定了京都保衛戰。並施大禮再葬于謙,突顯開明政治,初步綻露了成化朝的曙光。在這裡,要公道的為于謙講句話,當年,朝廷的退縮者紛紛建議南逃,遷都南京,但于謙選擇了戰鬥,選擇了保家衛國。他立於京都城牆上,揮刀展旗;他發動老百姓不畏生死,與北京共存亡;他壯志凌雲,以微弱戰勝了強大;他從一介書生臨危受命,用不屈的意志擊敗了也先,收回了長城以南的大塊土地;他不是賣主求榮,而是用廣闊的胸襟捍衛了大明的尊嚴。好於謙!

朱見深看到了這一點,利用對於謙的平反換來了大臣的擁護,重用商輅,施以仁政,舉國休生養息,一派生機盎然。

可好景不長,北京玉泉山的水滋生了他的奇思妙想!

2:臭名昭著的西廠

幾乎和所有繼任者一樣,新皇登基之初,要麼大赦天下,要麼施以懷柔,要麼勵精圖治,銳意革新,彰顯與前朝的不同,順便露出臂膀秀秀自已的肌肉。

化帝朝亦如此,最初的仁政若秀美竹林間引來鳳凰歌唱,一時間朝廷精英薈萃,各路人才濟濟一堂:減稅賦,救災民,治河飭,國庫充盈,停息邊疆峰火,山河無恙,大有直追他的先祖朱棣之勢。

可惜,皇帝隻身高峰,下面燈火輝煌,群臣頂禮膜拜,看似殊榮,其實內心孤獨之極。高山上,深夜裡的風吹來,他不禁打了個寒噤,唯有握著萬貞兒的雙手才能享受片刻的寧靜;唯有汪直近在咫尺的陪伴才能感覺到自己是帝王,感知到權力真實的存在。

西廠,應運而然。汪直立在風口浪尖處。

讀《明史》一一一觀朱見深

除了萬貞兒和汪直之外他懷疑天下人,包括皇后,商輅與朝臣。於是他任命汪直為西廠的執行長,權力高於東廠,高於前朝的先輩王振。

西廠在汪直的帶領下迅速成長,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間諜組織,而且無需請示,不要廷議,可任由處置三品以下的高官,集公檢法職能於一身,肆意妄為。一時間朝廷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哀魂遍野,人人自危,甚爾王公貴族晚餐的碟數,青樓常客的名冊,以及百姓家孩子的囈語都在汪直的監視和監聽範圍之內。朝臣聽話得不得了,斷了言路,孩子要夜哭母親必須用奶頭將其捂住。汪直日日彙報,新聞層出不窮,成化帝樂在其中,與萬貞兒歌舞昇平,諮意狂歡。汪直用忠誠的目光看著他,朱見深才會安然睡去。

所幸還有商輅,極力建言撤消西廠,隨後西廠解散,第一次存在時間五年有餘,多年後再次復甦,朱見深及後續子孫在西廠與東廠之間反覆使用,屢試不爽,成為明史上的一道著名的"海天盛宴"。

西廠至朱見深起一直讓歷史詬病,釘在恥辱柱上,留下了一道致命傷疤。

3:私募〝皇莊”

皇家園林,皇家獵場聽起來很是雅然。

〝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皇帝只要在有興趣的時候劃塊土地,插上牌匾即為皇家御用。可〝皇莊”就太有意思了,他象皇帝開的個大賭場,全國連鎖,二十四小時空調開放,桑拿、歌廳各項娛樂設施一應俱全;而且充當銀行職能職責,降準升息自由調配,透過這種方式大勢收刮民脂民膏。

這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國度,全國人民把閒散的零錢聚攏在一起一股腦兒地投向“皇莊〞,因為皇帝沒有零花的用度,後宮需購買昂貴的花粉,戶部撥付的經費不夠花銷,所以他不得已而為之,開辦了這家生意火爆的全國連鎖店。自已破壞政風,影響國家的金融秩序和貨幣投放量,一時間民怨沸騰,怨聲載道,而這個成化帝卻在臥室裡數著錢,快樂得無以復加。歷史啊!原以來為只有烽火連天,只有群臣政治,只有前撲後繼,沒想到成化帝還有此生財之道!悲催!

4:會當凌頂絕,委任〝傳奉官〞

和西廠一樣,〝傳奉官”由皇帝直接任命,這個人事制度的“改革”由皇帝發起,朱見深首創,直至崇禎末年。那麼什麼是傳奉官呢?大抵上講,這是皇帝取的個別名,新增的一個不倫不類的怪胎,為滿足自己的私慾,無論學位高低,不論耳聾眼瞎,為解決後宮的裙帶關係,樹立自己的權威,網織自已所謂的親信,不用考核,不經禮部,無需庭審備案直接任命,分配至各部,各軍,各坊間。其中很多敗類,有的甚至一字不識,宮廷間賣官鬻爵之風盛行,助長歪風邪氣,抹黑江湖,由此沉痛打擊了寒窗學子的意志,動搖了統治階級的政治根基,明朝至成化帝朱見深起江河之下,千里決堤他充當了第一任衝鋒陷陣的螻蟻。

讀歷史,細細品味,其樂無窮!

原創:蔡照鋒 圖片:來自網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