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過度包裝現象愈演愈烈 商家層層包裝為了讓消費者覺得值

簡介談起包裝的問題,她氣憤地告訴記者:“光看產品外包裝,感覺裡面有3大罐衝調粉,但拆開層層包裝後才發現,禮盒內部包含3個玻璃罐,每個玻璃罐內各裝著一小袋衝調粉,看著真讓人無語

包裝包括哪幾層

原標題:一大包禮盒拆開只有三小袋沖劑?記者調查過度包裝問題

本報記者 趙麗

“下單一時爽,一堆貨送到家後卻有了麻煩——拆不動了。”北京市民趙萍萍向《法治日報》記者“吐槽”道,面對裡三層外三層的包裝無從下手,只能動用剪刀,採取“快刀斬亂麻”的方式拆開,最後處理這堆包裝垃圾也讓人頭疼。一頓操作之後,實在累得夠嗆。

採訪中,許多“剁手黨”都表達了和趙萍萍類似的苦惱:收到網購商品後,開啟一看,產品只佔了快遞箱一半甚至更小的空間,另一半全是泡沫等填充物,處理起來成了一樁麻煩事。

記者近期走訪調查發現,這樣的情況並不鮮見,尤其是在剛剛結束的春節期間,商品過度包裝現象普遍。在部分熱銷的禮盒中,產品並無太大變化,而外包裝卻越來越龐大、奢華。

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由來已久,相關部門也多次進行監督抽查,然而效果不甚理想。那麼,包裝“瘦身”到底難在哪呢?

精裝禮盒華而不實

層層包裝成了噱頭

“昨天拆完4個禮盒以後,我不得不跑了兩趟,才把全部的包裝垃圾扔進了樓下垃圾桶。”趙萍萍說。

對於包裝垃圾的泛濫,北京市西城區汽南小區的保潔人員趙大爺也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尤其是節日期間,包裝盒數量激增,“今年除夕下午,我整理包裝盒將近兩個小時,如果不盡快整理,疊高了很容易砸到人。有的包裝太厚太大,垃圾桶根本放不下”。

採訪中,記者碰到了正在扔垃圾的北京市民楊女士,她手裡拿著一個快遞箱和一個某品牌的“大豆+核桃+黑芝麻”組合衝調禮盒包裝,還有3個玻璃罐。談起包裝的問題,她氣憤地告訴記者:“光看產品外包裝,感覺裡面有3大罐衝調粉,但拆開層層包裝後才發現,禮盒內部包含3個玻璃罐,每個玻璃罐內各裝著一小袋衝調粉,看著真讓人無語。”

家住北京的小王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她告訴記者,今年過年,她收到了朋友送的草莓禮盒,“外面先是一個箱子,裡面再是一個禮盒,然後再開啟還是禮盒兒……就這樣層層開啟,最後才是草莓。你知道這麼一大盒售價幾百元的草莓有多少個嗎?就25個”。

這樣的包裝還不是最誇張的。

此前,一擁有千萬粉絲的自媒體釋出了某款草莓“黑金禮盒”的拆箱影片。在總長42秒的影片中,拆箱過程佔了37秒。鋁膜保溫袋、泡沫箱、塑封、精裝紙盒、抽真空鎖鮮袋、海綿開孔墊、塑膠托盤……精裝禮盒從裡到外包裹了7層。一盒24顆草莓的精裝禮盒,層層包裝成了它的最大噱頭。對此,評論區裡一些網友評論道,“價格”“心意”都花在了包裝上。

來自陝西西安的大學生胡萌芽告訴記者,她曾經買過一箱蛇果,“上面標示淨含量十斤,但是實際只有七八斤,包裝上的淨含量是包括包裝之後的重量,感覺受到了欺騙”。

除了食品類,各大品牌化妝品也在諸如雙十一、年貨節等節點準備了各式各樣的禮盒。北京市民李巖於過年前在某品牌的旗艦店買了一套價值千元的化妝品禮盒,裡面共有3件化妝品,但是除去化妝品本身自帶的包裝盒外,商家還用3個大盒子將每件化妝品分開裝。

“我曾購買過新春限定口紅禮盒,包裝的確華美,從快遞盒到口紅外包裝都非常大,裡面的口紅包裝是長寬高15cm的立方體。”在北京讀研究生的吳菲說,但是開啟之後,首先便是兩層紙覆蓋,拿出紙之後盒子中部只有一支口紅和兩三片化妝品的小樣,盒子剩下的三分之二空間都用拉菲草填充。

“為了讓消費者覺得商品配得上這個價位,一些商家就把包裝變大,並加上塑膠封膜,配上賀卡還有一系列產品介紹。此外,有的還會加上印有品牌logo的紀念品,將裡面的商品各個獨立包裝,再各自加上一層氣泡膜。”吳菲說。

過度包裝愈演愈烈

網路購物成重災區

不少受訪者向記者“吐槽”,網路購物是過度包裝的重災區。

據瞭解,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曾對電商平臺銷售的餅乾、化妝品、茶葉等商品進行包裝計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抽查的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存在過度包裝問題。其中,茶葉和咖啡的包裝不合格率為20%,而化妝品更是高達70%。

在北京某高階買手店做銷售的王女士告訴記者,一定程度上,精美細緻的包裝能夠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能給部分消費者帶來自用或者送禮的儀式感,線下購物在包裝上下功夫便成了眾多商家吸引眼球的一大戰略。

除了吸引顧客外,商家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位開了近6年網店的店主陳曉(化名)告訴記者,暴力分揀問題令商家不得不加大對商品的保護力度。分揀員人手不足,高強度工作之下,追求效率成了首要任務,很容易造成快遞損壞。為了保證商品不被退貨,商家只得透過加強包裝來避免損壞。

關於過度包裝如何界定,中國消費者協會曾明確指出,凡包裝體積明顯超過商品本身的10%、包裝費用明顯超出商品價格的30%,就可判定為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商業欺詐”。

“商品過度包裝看起來很華麗,但實際上華而不實,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也容易造成社會上追求豪華奢侈的風氣,這和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是相悖的。”中國政法大學自然資源與氣候變化法研究中心主任曹明德認為,過度包裝既浪費資源也浪費能源,生產加工這些多餘的包裝部分需要耗費大量原料和電力。

在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教授胡靜看來,春節期間有的商品主要用於送禮,人們心理上總認為送親戚朋友的禮品要美觀,在購買時肯定會首選包裝好看的商品。這涉及移風易俗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希望在滿足包裝基本的需求之外,可以儘量簡化包裝。

強化監管源頭治理

為過度包裝“瘦身”

為解決食品化妝品過度包裝問題,2021年9月,新修訂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強制性國家標準釋出,將於2023年9月1日正式實施。新標準嚴格限定了包裝層數,修改了包裝空隙率限量要求及計算方法,增加了外包裝體積檢測、判定規則和不同商品的必要空間係數,為過度包裝“瘦身”。

在曹明德看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等一系列國家標準,可以對過度包裝問題進行有效遏制,但現在也存在著執法部門監管不到位、執行不到位的問題。新修訂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再次強調了對商品包裝的要求,就是要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和包裝廢棄物產生,減輕消費者負擔。

曹明德認為,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互為因果,行政部門需要加強監管,讓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避免過度包裝。消費者需要培養綠色低碳、節約環保的理念。當商家考慮到消費者這種消費心理時,自然也會減少過度包裝。“在過度包裝這方面,我們還需要真正地形成一種社會共識,讓公眾和一些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監督”。

在胡靜看來,生產經營者生產出符合標準的綠色包裝至關重要,如果市面上流通的都是綠色包裝,即使部分消費者想追求奢華的包裝也買不到,自然不會產生過度包裝浪費的問題。

胡靜認為,隨著限制包裝強制性標準的出臺實施,生產經營者一方面要考慮包裝的一些基本功能,比如安全衛生以及運輸過程當中防止破損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思考怎樣達到綠色包裝的標準。具體怎樣平衡包裝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可能還需要國家進一步制定相應的政策。

【來源:法治日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