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泉州“獅”話丨以“獅”聞名的泉州大橋

簡介而泉州大橋上的石獅子,尤其受到市民喜愛,並承載了人們許多美好的記憶

石獅子的形態還有什麼形態

泉州“獅”話丨以“獅”聞名的泉州大橋

“那一年,泉州大橋通車的時候,特意去數一數橋欄上的石獅子,找不出兩隻相同的模樣,卻找到一樣的堅定與興奮,從竣工的那一刻開始,它們就護衛著,湧進大橋的一片片春風。如今走上泉州大橋,那一隻只石獅子,依然保持原初的激情,石紋凹凸起經年的風雨,一雙雙睜大的眼睛,一定收錄流經這裡的每一次感動……”

這是2018年10月刊載在泉州晚報《紀念泉州改革開放40週年》特刊上的一首詩歌。當下,泉州大橋擴寬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雖然如今泉州大橋在橫跨晉江的大橋中,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它在泉州人的情感當中仍佔據十分特殊的位置。尤其是對於老泉州人來說,橋上形態各異的326只石獅子,承載著多少人的美好記憶!

泉州“獅”話丨以“獅”聞名的泉州大橋

泉州大橋上的石獅子與石蓮花剛柔並濟,形成一幅長達數百米的“百獅戲荷”圖。

獅文化與造橋技術完美融合

獅子是祥瑞之物,人們把獅子安置在橋上,在水患頻繁的古代,往往蘊含著鎮水辟邪、守護安全的文化寓意,而在水利設施完善、造橋技術日臻成熟的今日,更多是為了裝飾與美觀。當然,不論古今,那些安放在大橋上的石獅子,都寄託了人們美好的願望。

在泉州,有不少古橋上都安裝了石獅子,成為大橋的守護神。北宋建造的洛陽橋,兩旁欄杆石柱雕有28只石獅,有的昂首挺拔,有的口含石球,風格古樸,造型美觀;南宋建造的安平橋護欄也雕有石獅望柱,經歷近千年風雨,現在只看得出一個大概的輪廓了,但依然能從中窺見當日匠人的藝術創造力……這些石獅子與古橋融為一體,千年間在長虹臥波之上相互守望,已成經典。

泉州“獅”話丨以“獅”聞名的泉州大橋

與大橋融為一體的石獅子,歷經風雨,見證了滄桑鉅變。(資料圖片 蔣欽全提供)

然而,古橋之所以聞名於世,更在於它的年代之久遠、建造技藝之高超。真正以“獅”聞名、因“石獅子”為百姓所喜愛的大橋,則非當代的泉州大橋莫屬。

泉州大橋之所以因“獅”聞名於世,一是橋上石雕獅子數量之多,在當代橋樑建造中獨樹一幟。大橋在今年年初完成過一次加固維修,當時市公路中心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側欄杆上有326只青石雕獅子,均由石雕師傅先行拆除,維修後再重新安裝。本地文史專家陳鵬所著的《說獅》一文評價,這些石獅子“分南獅、北獅、非洲獅三個型別109種姿態,創造了中國石雕獅組群的記錄”。二是這些獅子形態各異,造型優美,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深受市民喜愛。只要走上大橋,我們就可以看到,設定在柱頭上的石獅子活靈活現:有的張牙舞爪,有的含情脈脈,有的憨態可掬,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有的騰空呼嘯,有的趴地對峙,還有的與橋邊廟宇屋脊上的龍鳳竊竊私語、兩情依依……這些千態萬狀、惟妙惟肖的石獅子,與相隔在護欄上的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石蓮花剛柔並濟,形成一幅長達數百米的“百獅戲荷”圖,如同美麗的石雕藝術長廊。

泉州“獅”話丨以“獅”聞名的泉州大橋

泉州大橋上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的獅子。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泉州市古建築公司董事長蔣欽全當年曾參與這批石獅子的雕刻。他告訴記者,這些石雕由惠安石雕廠海尾分廠生產,所有作品均出自蜚聲海內外的惠安能工巧匠之手,堪稱惠安石雕工匠精神與現代造橋技術的完美結合,也是泉州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泉州“獅”話丨以“獅”聞名的泉州大橋

活靈活現石獅子

喚醒東方第一大港復興的腳步

中國常常被形容為“東方醒獅”,獅文化已經是東方文明古國的一個文化象徵。而在獅文化尤其濃厚且獨具一格的泉州,獅子同樣寓意深刻。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84年,那些與泉州大橋相互守望的石獅子,它們的寓意不只在於給市民帶來藝術之美,更在於喚醒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復興的腳步。38年來,這些已經與大橋融為一體的石獅子,歷經風雨,見證了泉州改革開放的歷史程序以及城市的滄桑鉅變。

遙想改革開放之初,泉州大橋的石獅子曾給人帶來無限的遐想。1985年國慶節本報副刊曾刊載一位留日研究生的文章,其中寫道:“美哉壯哉,石獅子欄杆、斗拱式巨橋。觀江波浩蕩,逝者如斯,萬流朝宗不復回;聽八面來風,神思飛揚,頓時有多少往事注入心頭……一輛輛汽車從我身邊疾馳而過,喇叭交鳴,江濤和應,我禁不住手舞足蹈,拍打著昂首向天的石獅子:大橋,泉州城開始起飛的大鵬之翼!”

泉州“獅”話丨以“獅”聞名的泉州大橋

一看到泉州大橋的石獅子,就知道來到了僑鄉。

據瞭解,泉州大橋自1984年通車以來,在大泉州交通網路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一度被稱為“福建省城市最長公路橋”。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已吹到僑鄉泉州,晉江的陶瓷、鞋業,石獅服裝等鄉鎮工廠開始起步,一切充滿勃勃生機。為服務地方發展,省市決定建設泉州大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大橋建造十分不易。不僅資金匱乏,建橋技術也不足,從設計、組織到施工,技術力量均來自省裡。只有代表泉州地域文化的石獅子,完全出自惠安的石雕師傅之手。”公路部門的退休幹部張國鎮回憶稱。

泉州“獅”話丨以“獅”聞名的泉州大橋

泉州大橋上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的獅子。

如今,橫跨晉江下游的大橋已經多達近十座,泉州灣跨海大橋還成為福建最長的跨海大橋與中國首座跨海高速鐵路橋。而作為泉州“聚城暢通”工程之一,拓寬改造後的泉州大橋將再次迎來新生,極大改善交通擁堵現狀,提升海絲名城泉州的城市品位。

一座座橋樑跨江過海,一起分享著時代春潮,未來當我們再踏上改造後的泉州大橋,觀賞那些石獅子時,感受到的是時代的進步。

承載市民無限美好的記憶

時下,石獅子在泉州的大街小巷、宮觀廟宇隨處可見,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當中。而泉州大橋上的石獅子,尤其受到市民喜愛,並承載了人們許多美好的記憶。

有人曾經這樣形容:“那些從海外歸來的老華僑,與石獅子一個照面,故鄉的夢境霎時醒了過來;那些奔向遠方的打工妹打工仔,跨過這裡那一刻的憧憬,還留在石獅子舒展的眼角。太多的感動在石獅子的眼底珍藏,它們以最初的念想默讀滄桑……”據市公路中心退休幹部黃文珍回憶,在較長一個時期,在外打拼的市民或來泉創業就業的人們,乘車踏上大橋,看到兩側橋欄杆上形態各異、憨態可掬的石獅子和白蓮花,就知道來到僑鄉了。

泉州“獅”話丨以“獅”聞名的泉州大橋

泉州大橋通車儀式上,石獅子給當時特地趕來觀看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楊湘賢 攝)

據市民黃女士介紹,當年通車之際,家住南安的親戚還開著拖拉機前來觀看,那些放置在橋頭的石獅子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而上世紀90年代讀小學的曾先生告訴記者,當年老師組織學生上泉州大橋數獅子的數量、觀賞各異的形態,已經成為常見的作文素材。想起當年寫過的優美句子,似乎回到了那個並不遙遠的年代。

張國鎮回憶起當年的盛況,竣工之日,市民們像過節一樣高興,紛紛結伴湧到大橋上,一起見證歷史時刻,那些千姿百態的石獅子帶給市民美的享受,也帶給了群眾極大的信心、美好的憧憬。

令人欣慰的是,這些保留“老泉州”記憶的石獅子、石蓮花物件,在改擴建過程當中,將被完好地保留下來。毫無疑問,泉州大橋上的石獅子仍將陪伴我們,護衛著春風,記錄著感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