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朱棣遷都北京,這只是他下的一盤大棋,他不這麼做後果很嚴重

簡介其實後來明朝發生的事也證明,朱棣不是多慮,因為有明一代是藩王作亂最烈的一朝,包括朱棣自己,還有之後他的兒子朱高煦,還有後來的安化王,還有就是被朱棣裹挾著靖難的寧王的後代,所以我們整體看朱棣是不得不遷都,因為遷都可以順理成章解決藩王手中兵權的

永樂四年是什麼意思

公元1402年明王朝以血的代價迎來了新的皇帝他就是永樂皇帝朱棣。永樂皇帝一生都是被歷史質疑的皇帝,被質疑的原因大家也都明白,就是一場靖難之役讓他成為當時明朝世人皆知的人物。其實不止是他的靖難之役,他之後的一系列行為都是讓人捉摸不透的,就比如說遷都北平(1403年升為北京)這件事,他為什堅持遷都北平。

朱棣遷都北京,這只是他下的一盤大棋,他不這麼做後果很嚴重

現在關於遷都這件事情有正面、反面兩種說法。首先從正面來說第一自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給弄丟了後,漢人對燕雲地區的控制權已經喪失了近五百年。明成祖遷都後對華北地區的控制達到了空前狀態。第二由於北平距離長城近在咫尺,明朝可以有效的調集軍隊對抗馬上民族的侵擾,如果都城在南京很可能對於長城的控制有所疏忽,導致異族南下,最後威脅整個明朝。還有如都城、陵寢移到北京,我天子守國門這個氣勢也書不容小覷,如果都城被圍,一定是上下一心共同抗敵,那時候全國的資源一定都會湧向北平救駕,就像之後發生的土木堡一樣。這樣不會發生像宋朝、西晉一樣捨棄北方領土造成南京方面沒有險要有利地形可守。第三就是當年朱棣在南京殺戮太深,而且南京還是建文的舊都,潛藏著很多難以預料的危險,遷都可以有效的瓦解建文的舊勢力和自己在南京由於殺戮種下的怨念。

朱棣遷都北京,這只是他下的一盤大棋,他不這麼做後果很嚴重

而反對的人也有著自己站得住的理由。第一就是每朝每代都會遇到的財政問題,新建一個都城需要耗費的財力是難以想象的,而且這個工程工期太長,有多長,一直從永樂初年就開始到永樂十八年基本完工,他耗費的財力難以想象。第二由於遷都,使北平的資源過度的集中,這樣又使北平兩翼變得空虛,破壞了當年朱元璋的安排。到了明宣宗時候,他直接把位於關外的明軍據點直接給扔了,這就相當於北平失去了縱深開啟大門直接面對敵人了,後來的蒙古和女真的入侵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朱棣遷都北京,這只是他下的一盤大棋,他不這麼做後果很嚴重

其實不管正面的說法還是反面的說法,都是從宏觀的角度去評判為什麼應該遷都和為什麼不應該遷都,但是今天我們以明成祖的角度看這個問題,不從那些宏觀大意看這個問題,那他遷都北平應不應該,答案是他一定要這麼做,才能開啟心裡的一個結,因為這個結不開啟,明朝很可能長不了。說道這個結就要追溯到公元1402年了,那一年明朝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個藩王成功的當上了明朝的皇帝。成為皇帝的朱棣面對著很多棘手的問題,首先就是建文的失蹤,一直讓他徹夜難眠,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這位新登基的皇帝。

朱棣遷都北京,這只是他下的一盤大棋,他不這麼做後果很嚴重

其次一個問題就是他作為新一代的明朝君主,應該為明朝的未來發展考慮,就像企業老闆一樣要要著眼於未來。因為朱棣本身作為藩王以靖難一躍成為明朝皇帝,那他考慮的是,會不會有其他藩王在他之後再來一個靖難啊,那明朝就會陷入一個無休止爭鬥中,實話實說他的這種考慮絕對是有必要的。就像我們熟知的宋太祖趙匡胤一樣,靠著殿前都指揮使這個職務,一下奪了後周成為天下的主人,他成為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廢掉殿前都指揮使這個職位,為什麼,因為他害怕有人效仿他,所以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朱棣一樣也會這麼做。

但是朱棣稱帝后的舉動竟然讓人大跌眼鏡,1403年正月稱帝后第一年,第一件事就是恢復被朱允炆廢掉的藩王,你以為是朱棣善心發作,才不是那,你看之後就知道了。正月讓他們就藩,結果從當年六月開始,他又開始削藩,一直到永樂十八年才把所有藩王手裡的兵權徹底的收回來。你肯定會說他幹什麼要繞這麼大一圈,直接不讓他們就藩就可以了啊。答案是不行,他必須這麼做,因為朱棣靖難口號就遵從祖制靖難,而這些藩王又是朱元璋安排鎮守北方的,所以他必須也要遵從祖制讓他們就藩,可是讓他們就藩就會回到他之前的那個擔心,如果哪個藩王效仿靖難怎麼辦?所以他又必須得找各種了理由削藩,總之就是一句話,我遵從祖制了,是你們自己不爭氣我才又削藩的。

朱棣遷都北京,這只是他下的一盤大棋,他不這麼做後果很嚴重

從永樂元年(1403年)一直到永樂十八年所有帶兵的藩王已經成了一個虛職。可是這樣的話的當年朱元璋的安排就被打亂了啊。因為朱元璋當年在北邊依次安排了五個王,包括他自己就是燕王鎮守北平的就是為了防止蒙古的入侵,現在藩王沒有權利了,北邊就空虛了,怎麼辦。朱棣有辦法那就是我天子守國門,這樣既不違背祖制,又可以削藩預防藩王靖難重演。其實從削藩開始朱棣就已經決定要遷都北平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就在1403年削藩開始,朱棣還下了一個令,就是升北平為北京,改為順天府,但那時北平只是個行在,就是皇帝的臨時住所。

但同年開始對遷往北京的人有了優惠政策,免去賦稅三年,這讓大批的人口開始湧向北京。永樂四年開始動工建設基本宮殿,永樂七年燕王為自己在昌平開始選擇陵墓,其實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永樂八年修通大運河主要是為北京補給開啟通暢的道路。到了永樂十四年他在也不偷偷地幹了,直接下令按照南京宮殿的標準,在北平在給我來一套。永樂十八年北京城完成,同年遷都於北京。這一年削藩也完成。可是說削藩開始到結束,一直都伴隨著北京的基建。

朱棣遷都北京,這只是他下的一盤大棋,他不這麼做後果很嚴重

所以從整個事件來看,朱棣真的是深謀遠慮,一開始他就在下一盤大棋藝,一盤為了明朝未來考慮的大棋,他為了避免後世子孫的效仿,所以他必須要削藩,但是對於削藩造成的北邊空虛的結果,沒關係我親自上陣,那就是把家直接搬到北京。其實後來明朝發生的事也證明,朱棣不是多慮,因為有明一代是藩王作亂最烈的一朝,包括朱棣自己,還有之後他的兒子朱高煦,還有後來的安化王,還有就是被朱棣裹挾著靖難的寧王的後代,所以我們整體看朱棣是不得不遷都,因為遷都可以順理成章解決藩王手中兵權的問題,然後自己還不會違背朱元璋的祖制,我天子戍邊,比朱元璋的藩王戍邊更加高階。這也是就他跟朱允炆的區別,都是削藩朱棣採取的更委婉,而且不違祖制。就這樣明成祖用遷都解決了明朝未來的隱患,也使得明朝延續了一百多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