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劉表與劉璋交惡的過程,以及正史對劉表的幾處疑似偏見記載

  • 由 公孫楓翔談歷史文化 發表于 網路遊戲
  • 2022-07-26
簡介劉表舉報劉焉,使朝廷對其產生警戒,同時也讓天下人對劉焉產生厭惡心理,由於雙方的地理位置關係,可以使原本打算去益州計程車人轉投荊州,間接打擊劉焉

劉表劉璋是什麼關係

漢末群雄系列之劉表(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劉表重大事件之七——交惡劉璋

上期講到劉表挫敗了袁術的進攻,使孫堅命喪襄陽城外,坐穩荊州之主的位置。隨後掌控長安朝廷的李傕封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主動與劉表交好。本期繼續講劉表後續的相關事件。

此後一段時間,荊州憑藉地理因素以及劉表的治理,度過一段較為安定的時期。由於北方各地戰亂頻仍,不斷有人為避難來到荊州,勞動力的增加使得荊州的農業生產得到快速發展,並且不少名士也成為劉表的座上賓。《後漢書》許多人物傳記多有提及,不過因為劉表始終安於荊州地界,沒有過多參與天下紛爭,這些人的才能並沒有施展的機會,進而史書除名字外基本沒有更詳細的事蹟,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劉表與劉璋交惡的過程,以及正史對劉表的幾處疑似偏見記載

興平元年(194),益州牧劉焉去世,其子劉璋繼任。成都與襄陽距離遙遠,這件事似乎跟劉表沒什麼關係。然而劉表卻跟劉璋爆發了衝突。

原來,州牧制在漢朝的恢復,正是劉焉向漢靈帝提出的建議。經過黃巾之亂,劉焉已經看出來天下即將大亂,於是找了些好聽的藉口想去當交州牧躲避亂世,不過後經人建議,劉焉改注意申請去了益州。這樣的人當然談不上對漢朝有什麼忠心,只不過想在亂世中割據一方,憑險自守,完全是精緻的利己主義。所以後來董卓亂政,天下真的分崩離析,劉焉對朝廷更加不在乎,進而內心生出不臣之心。

《三國志·劉焉傳》載:焉意漸盛,造作乘輿車具千餘乘。荊州牧劉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

這段話意思是劉焉製造了上千輛皇帝出行才會用的輿車,而劉表則把劉焉的僭越行為舉報給了皇帝。儘管當時朝廷對益州實際已無力管轄,但這件事劉表結結實實地噁心了劉焉一把。劉表是董卓任命的荊州刺史,李傕任命的荊州牧,不管誰掌控朝廷劉表也都不曾敵對,加上跟關東聯軍盟主袁紹一起對付袁術,兩人關係也走得很近,所以在天下多數人眼裡,劉表就是個好好先生,安分守己的地方大員,形象比較正面,許多名士也願意投奔。

相比之下,劉焉跟張魯的母親關係曖昧,張魯又是五斗米道首領,這就讓大多數飽讀經典計程車人有些反感。更要命的是興平元年(194),劉焉在朝廷中做官(人質)的長子劉範、次子劉誕竟然密謀勾結馬騰進攻長安。事情敗露,劉焉兩個兒子被殺,巧的是劉焉在綿竹所造的府邸、輿車都因大火燒得一乾二淨。這場大火有多嚴重呢?原本劉焉治所設在綿竹,因為大火才遷到成都。

接二連三的打擊,使得劉焉急火攻心不久發背瘡而死。劉璋字季玉,這個三兒子才意外地繼位。可以說劉焉確實有野心,但是還停留在密謀階段就被劉表給提前捅破了,益州與荊州之間自然關係不會好。

劉表當然也絕非善類,他舉報劉焉也並非一時衝動,而同樣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荊益二州接壤,同為南方大州面積廣闊,都吸納了許多避難計程車人與百姓。而劉焉製造輿車、聯結馬騰等行為,足以表明其野心勃勃。最關鍵的另有兩點:一點是劉焉地處長江上游對劉表有地利的天然優勢,另一點是劉焉從外地來投的各州難民中挑選精銳組建“東州兵”,軍力大增。這對劉表來說如芒在背。

劉表舉報劉焉,使朝廷對其產生警戒,同時也讓天下人對劉焉產生厭惡心理,由於雙方的地理位置關係,可以使原本打算去益州計程車人轉投荊州,間接打擊劉焉。

劉焉死後,東州兵發生暴亂,劉璋任命趙韙為徵東中郎將平叛。劉表得知訊息,派出別駕劉闔潛入益州煽動劉璋部將沈彌、婁發、甘寧叛亂並攻打劉璋。然而叛軍未能得手,逃入荊州。

東州兵暴亂鎮壓下去後,劉璋便派趙韙領兵進攻荊州。這個趙韙對劉璋有擁立之功,然而趙韙支援劉璋繼任的目的就是看準劉璋性格闇弱,他有架空劉璋自己控制益州的打算。所以趙韙領兵行進到巴東郡的朐忍縣,便擁兵自重不再進軍。

劉表也沒有吞併益州的實力與自信,所以雙方的這場衝突就此打住。不過總的來說,劉璋的上臺,讓劉表西面的威脅驟然減輕,甚至不再是威脅。

劉表與劉璋交惡的過程,以及正史對劉表的幾處疑似偏見記載

劉表重大事件之八——騎牆派的對與錯

建安元年(196)秋,漢獻帝東歸洛陽。因董卓火燒及之後的戰亂,洛陽城已經是一片廢墟,多虧河內太守張楊派人幫助修繕,皇宮才勉強能夠使用。太僕趙岐出使劉表,請求其對皇帝及朝廷給予援助。劉表便派兵幫助修復宮室,並運輸了不少物資。

《資治通鑑》載:太僕趙岐為承說劉表,使遣兵詣雒陽,助修宮室;軍資委輸,前後不絕。

援助落難的皇帝這種有助於名聲的事情,劉表是絕不甘於人後的。不過劉表對皇帝的用途也就僅限於此,他並沒有更深介入的想法。不久之後曹操把漢獻帝迎至許昌,劉表還是照樣遣使納貢。當然這時劉表也意識到,曹操迎奉皇帝旨在爭奪天下,勢必跟實力最強的袁紹發生衝突,於是劉表同時派使節加強與袁紹的聯絡。

治中鄧羲勸諫劉表,認為這種兩面派做法並不可取。劉表則答道:“對內我盡到向皇帝納貢的職責,對外我不背棄聯軍盟主,這是天下間最正確的道義,鄧治中為何會不理解呢?”鄧羲憤而辭職隱退,終劉表一世而不出山。

這段記載出自《三國志》,作為劉表八面玲瓏為人虛偽的一個例子,經常被人提及。筆者倒認為,這段記載完美體現了什麼叫作者觀點的潛移默化。

在《三國志》中這段文字出現在劉表被任命荊州牧之後,張繡來攻之前,突兀地記載了一位謀士的憤而辭職,前後不搭。說明一個問題,即便《三國志》作為私修史書極為出色的一部而被選入二十四史,陳壽對歷史的嚴謹已經足夠讓人尊敬,但仍然無法做到完全客觀,甚至不乏陳壽的個人觀點乃至價值取向,偏離實際情況。

具體而言,細讀《三國志》原文,各路諸侯中袁紹、劉表的記載存在大量帶有偏向性的文字,就比如鄧羲辭職,劉表以後的失誤至少這個時間還未發生,那麼同時與朝廷(曹操)及袁紹搞好關係非常正確而且正當。平白無故得罪其中一方根本毫無必要,這段文字讀下來,筆者只覺得鄧羲莫名其妙,而不會覺得劉表做錯了。但是這段文字的出現本身,就是陳壽想告訴大家劉表是個兩面派為人。

以前筆者也這樣覺得,但隨著年齡增長與對三國曆史的不斷學習,逐漸發現很多類似的記載,其實包含著史書作者的個人感情色彩。所以也希望大家還是要儘量客觀的看待歷史。

劉表與劉璋交惡的過程,以及正史對劉表的幾處疑似偏見記載

劉表重大事件之九——招攬張繡

由於關中連年戰亂而耕地荒廢,屯於弘農的張濟嚴重缺糧,於是領兵攻打荊州的穰城,結果運氣不好,身為主帥卻中流矢身亡。荊州官員們都向劉表慶賀,劉表卻表示這沒什麼值得高興的,不接受慶賀。

《三國志·劉表傳》載:荊州官屬皆賀,表曰:“濟以窮來,主人無禮,至於交鋒,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賀也。”

這段意思是劉表認為,張濟窮困不得已才到荊州,身為主人對客人無禮而引發交鋒。這並非劉表本意,因此只接受弔唁,不接受祝賀。劉表這麼說,也確實這麼做了,他派人招降張繡,並把宛城讓給張繡屯兵。於是劉表不僅避免了衝突進一步擴大,還給自己找來一支強悍的涼州精兵看守北大門。

上面引用的史料並不難理解,對劉表招攬張繡的事情大家也比較熟悉。重點在於劉表說的話中以“牧”來自稱,這就很奇怪了。筆者翻閱很久,並沒有找到其他同時代州牧或諸侯的對話會這樣指代自己。這段對話是劉表對下屬說的,還要強調自己是州牧,其實沒有必要。

如果劉表確實這樣說話,那可能透露出劉表不自信的心理狀態,需要時時強調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增強自信。不過筆者認為這種詭異的自稱也可能是陳壽寫史時自己加上去的,用以營造劉表器量狹小的形象。作為漢末諸侯中對曹操威脅最大的兩人,在處理袁紹與劉表兩人的傳記時,陳壽懾於時代因素,有意無意對這兩人進行了更大程度的貶低是幾乎不可避免的事情,筆者也能夠理解。

對張繡的招攬是劉表非常成功的一大策略,儘管張繡並不能算劉表的下屬,兩人更多屬於聯盟性質,但張繡地盤是劉表給的,軍糧需要由劉表供應,所以劉表在雙方關係中毫無疑問佔據主導地位。收人錢財替人消災,張繡從建安二年起(197)至建安四年(199)官渡之戰前夕,沒少跟曹操開戰,中間也經歷過淯水之戰這種投降曹操轉瞬復叛的事情。總的來說,張繡為劉表抵擋了許多次曹操的進攻。在曹魏陣營的許多武將傳記中,都有劉表、張繡組成聯軍對戰曹操的記載。

隨著張繡投降曹操,南陽郡也被曹操佔據。這倒也沒有給劉表造成傷筋動骨的損失,一來南陽此前被袁術佔據,後來宛城讓給張繡,南陽一大部分也順勢成了張繡的勢力範圍,再後來這裡成了跟曹操交戰的前線,因此這個曾經天下數一數二的大郡逐漸沒落,反倒是南邊的襄陽、江陵、江夏等地接納大批難民逐漸發展起來。而且南陽就地理位置來說本就屬於中原,最初劃在荊州是以此來加強荊州與中原的聯絡,既然天下大亂群雄割據,那劉表割據荊襄地區就行了,北邊的南陽郡已如同雞肋。

劉表與劉璋交惡的過程,以及正史對劉表的幾處疑似偏見記載

也許正是由於失去了南陽郡這個跟中原聯絡的紐帶,劉表從此更加專心於荊襄地區的經營,也因為不介入中原的戰爭,劉表反而發展成實力首屈一指的大勢力。

當然,劉表的荊州不可能完全脫離天下紛爭,他不去找麻煩,麻煩也會找上門。那麼等待劉表的是什麼樣的麻煩呢,下期繼續講。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敬請點贊加關注,感謝您的支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