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賦予神性:巴民族的圖騰信仰

簡介據說,楚人奉火神祝融為祖先,以浴火鳳凰為圖騰信仰,架鼓以鳳鳥降伏白虎之姿出現,或許更多地寓示著楚人與巴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包含著以虎為圖騰的族群最終被楚人降服的文化密碼

巴族是現在的什麼民族

眼前這尊造型精緻的青銅虎鈕錞於,是常德博物館館藏珍品之一。其主體呈圓柱形,中間空闊,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縮,一隻張口露齒、尾巴微翹的老虎盤距頂端,盡顯威儀之態。

作為我國最早的青銅打擊樂器,錞於屬“六鼓四金”之一,出現於商周時期,盛行於春秋漢代,起初為軍用,後衍生為祭祀、宴樂之用。

1983年,15尊以虎為鈕的戰國青銅錞於出土於石門縣新關鎮安樂村熊家崗河灘之中,大小輕重不一,最重的達14。2公斤,整體數量為全國之最,一時間引發考古界轟動。

“當年,暴漲的渫水河沖斷了一處堤壩,幾位撈河渣的農民看到了地面露出的銅器,便將其擊碎後帶回家中。”時任石門縣博物館館長的龍西斌還記得,那年他騎著單車,在農戶家逐一走訪,終於將碎片收集完整。

那麼,石門出土的虎鈕錞於從何而來?

據考證,在商周早期,巴民族是和楚民族並列發展的南方民族。進入春秋時期以後,巴人的活動地域逐漸歸入楚境,巴民族的一部分留居楚國,並與楚民族不斷融合;另一部分逐漸向四川盆地遷移,慢慢與那裡的蜀民族融合。戰國時期,巴民族是楚國境內的主要民族之一,歷史上稱為巴楚。現在湘、鄂、川、黔、貴等地的土家族、苗族中,仍然還留存著許多巴文化和巴音的歷史遺蹟,湘鄂邊陲的石門同樣也不例外。

就在前不久,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在官微對其館藏之寶金箔虎解說時稱:虎在巴蜀文化中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元素,傳說巴族將白虎視為部族首領的化身進行供奉。

在常德博物館的展廳裡,一柄飾有抽象龍虎爭鬥紋的巴式青銅戈也從另一個角度表明了,在巴地青銅文化興盛的戰國時期,“巴人尚虎”一說確有其事。

1980年,在臨澧縣九里一座戰國中期、相當於封君級的大墓中,出土了一座虎座鳳鳥架鼓。鼓架以雙虎為座,相背匍匐,虎尾相連。虎身以黑漆為身,繪紅黃虎斑紋。雙鳳鳥為鼓架,相背立於虎身之上,紅冠黃喙,傲然生姿。其製作之精美,從常德博物館如今陳列的仿製品中可窺一斑。

類似的虎座鳳鳥架鼓並不罕見,常常出現在戰國時期的大型楚墓中。因此,考古專家認為,虎座鳳鳥懸鼓是一件實用的樂器,是楚人在巫術儀式中充當交流的一類道具。據說,楚人奉火神祝融為祖先,以浴火鳳凰為圖騰信仰,架鼓以鳳鳥降伏白虎之姿出現,或許更多地寓示著楚人與巴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包含著以虎為圖騰的族群最終被楚人降服的文化密碼。

【來源:常德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