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高邊疆之謀·51|俄大力發展反衛星武器,導彈、鐳射一起上

簡介除了地基直升式反衛星導彈,俄羅斯還發展了可以用於攻擊衛星的戰略鐳射武器

金剛石碎片實用嗎

【編者按】

11月25日,俄羅斯成功發射下一代導彈預警衛星的第五顆衛星,進一步提升導彈預警能力。這是俄繼反衛星試驗後提升軍事航天能力的一個最新動作。

上個月中旬,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確認俄羅斯已成功測試反衛星武器。紹伊古強調本次測試中產生的衛星碎片絕不會對人類太空活動構成威脅。美英等西方國家則對於此次俄羅斯反衛星試驗反應強烈。美國國防部稱,“俄羅斯正在開發的反衛星武器或對美國和其他太空大國構成威脅。”

進入新世紀後,俄羅斯經濟開始恢復和加速發展,加上有“政治強人”普京的領導,一度陷入深度衰弱的俄羅斯軍事航天開始重振旗鼓,組建空天軍、持續發射新軍用衛星、研製反衛星武器……從軍隊編制、裝備、航天工業等層面,多管齊下提升軍事航天能力。《高邊疆之謀》專題本期走進俄羅斯軍事航天,透過系列文章嘗試解析重振旗鼓的俄羅斯軍事航天。

俄羅斯官方首次證實進行了反衛星試驗,俄反衛星武器掀開神秘面紗的一角。

俄羅斯進行反衛星試驗後,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進行了迴應,確認俄羅斯已成功測試反衛星系統。紹伊古強調本次測試中產生的衛星碎片絕不會對人類太空活動構成威脅。

俄羅斯此前進行了多次反衛星試驗,但都不是實際打靶試驗,因此官方層面都沒有進行證實。此次官方首次證實進行反衛星試驗,俄反衛星武器也成為外界討論的熱點。

高邊疆之謀·51|俄大力發展反衛星武器,導彈、鐳射一起上

俄羅斯A-235反導系統進行試射,該系統具備反衛星能力。

地基反衛:反導系統一彈兩用

根據美國軍方公佈的資訊,此次俄羅斯反衛星試驗使用的是一枚地基直升式反衛星導彈。

根據毀傷效果,反衛星手段主要分為“軟”和“硬”兩種,“軟”的方式就是透過電子干擾裝置、無源汙染干擾劑對衛星的感測器或通訊裝置進行破壞,又稱為軟殺傷,這種方式不會徹底摧毀衛星,只會讓衛星暫時失效或工作效能降低。“硬”方式就是透過攻擊性武器撞擊敵方衛星,徹底摧毀衛星,包括共軌自殺式衛星、海陸空反衛星導彈、定向能武器、天基作戰航天器等。

地基直升式反衛星導彈屬於“硬殺傷”反衛星武器,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就在“雷神”彈道導彈基礎上發展了反衛星導彈,但使用的是核戰鬥部,這種“超殺”手段有可能殃及己方衛星,因此很快就被淘汰,之後美國開始重點發展直升式動能反衛星導彈。最先研製成功的是空基直升式動能反衛星導彈。1983年9月13日,美國空軍F-15戰鬥機成功完成ASM-135動能反衛星試驗,擊落了一顆報廢的軍用衛星。

在地基直升式動能反衛星上,得益於反導反衛星技術一體化的發展,美國部署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具備反衛星能力。“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和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部署了44枚GBI地基攔截彈。目前,美國正增加部署GBI攔截彈的數量,到2023年,美國將擁有64枚該型攔截彈。在海基動能反衛星導彈上,2008年,在美國海軍代號“燃燒冰霜”行動中,“宙斯盾”戰艦使用“標準-3”反導攔截彈擊毀了失控的衛星,證明了其反衛星作戰潛力。

高邊疆之謀·51|俄大力發展反衛星武器,導彈、鐳射一起上

此前,外界猜測上圖是俄羅斯研製的反衛星導彈,但該導彈屬於A-235系統還是S-500系統,或者是一種全新導彈,爭議比較多。目前,俄羅斯反衛星武器庫中,具備直升式反衛星能力的有A-235“努多爾”和S-500兩種導彈系統,而S-500雖然具備攻擊低軌道衛星的能力,但其主要任務還是防空和反導,因此,本次反衛星試驗使用的可能是“努多爾”導彈。

A-235“努多利”(北約代號PL-19)是新一代中段反導系統,由“金剛石-安泰”科研生產聯合公司研製,用於取代上一代的A-135“阿穆爾”反導系統,改進後的A-235“努多利”是一種多功能反導和反衛星系統,不僅可以攔截彈道導彈,還可以攻擊衛星。A-235系統擁有三層攔截體系,包括改進型51T6(北約代號SH-08“蛇妖”)高層攔截彈和改進型53T6(PRS-1,北約代號SH-11“瞪羚”)低層攔截彈,據稱使用了新的制導系統和戰鬥部,不再使用核戰鬥部,遠端攔截彈還可能使用了動能戰鬥部(KKV)。A-235增加一個代號為58R6的中層攔截彈,射程介於51T6和53T6之間。

高邊疆之謀·51|俄大力發展反衛星武器,導彈、鐳射一起上

A-235反導系統裝填攔截彈。除了地基直升式反衛星導彈,俄羅斯還發展了可以用於攻擊衛星的戰略鐳射武器。

在2018年3月,俄羅斯總統普京釋出了年度國情諮文中,在國情諮文中,普京介紹了俄羅斯正在研製的一些新型戰略武器,其中包括“薩爾馬特”液體重型洲際導彈、“匕首”和“先鋒”高超聲速導彈、核動力巡航導彈和鐳射武器。對於鐳射武器,在普京國情諮文中沒有公開其命名,也沒有公開具體用途,引發外界對這款新型武器的熱議。當年7月,俄羅斯國防部發布訊息透露,這款鐳射武器命名為“佩列斯韋特”。

按照鐳射武器功率大小和作戰任務的不同,鐳射武器主要可分為戰略鐳射武器和戰術鐳射武器兩大類。戰略鐳射武器主要用於摧毀敵方衛星、洲際導彈等武器,以搶奪制天權。分析認為,“佩列斯韋特”是一種戰略鐳射武器,可以攻擊衛星,攻擊敵方光學的衛星的光學裝置,讓其致盲,若攻擊對方衛星天線或者太陽能電池,則可以讓衛星失效。

俄羅斯鐳射武器系統的主要技術儲備來自蘇聯時代。早在1965年,蘇聯就開始了鐳射武器的研製工作,並於1973年成立了專門負責鐳射武器研製工作的設計局。根據相關資料,冷戰時期,蘇聯至少進行了11次鐳射反衛星試驗,美國在冷戰時期也進行了鐳射反衛星試驗。1997年,美國陸軍也公開了一次反衛星地基鐳射武器試驗。

俄武裝力量機關報《紅星報》2018年底報道稱,“佩列斯韋特”鐳射武器於當年12月1日在俄軍投入試驗性戰鬥值班。訊息指出,從2017年起,相關機構在國家武器計劃框架內開始為俄軍隊裝備該武器系統。鐳射武器列裝部隊後,組織了人員掌握使用和合練。據俄媒此前報道,該武器已經交付部隊,首批學員已在莫扎伊斯基軍事航天學院進行了操控該武器的培訓,以掌握新武器的使用。這也證明“佩列斯韋特”鐳射武器與太空作戰有很大的關係。

高邊疆之謀·51|俄大力發展反衛星武器,導彈、鐳射一起上

“佩列斯韋特”鐳射武器。

天基反衛:“自殺式衛星”或重生

提到反衛星武器,很多人都會想到冷戰時期蘇聯研製的自殺式衛星——共軌式衛星。共軌式攔截衛星又被稱為“衛星殲擊機”,是指能夠對敵方有威脅目標實施摧毀或使其失效的人造地球衛星。

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研製攔截衛星,1963年,蘇聯開始研製共軌式攔截衛星,1964年蘇聯成立了國土防空軍空間防禦部。該計劃最終的結果是代號為“背景1”和“背景2”兩個相互銜接的計劃。

“背景1”計劃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早期研製階段、攔截試驗階段和實用試驗階段。1968年10月,蘇聯發射了宇宙-248靶星,接著又發射了宇宙-249和宇宙-252攔截衛星,衛星分別在繞地球2~3圈後,在500千米高度的軌道上迅速接近宇宙-248靶星時自爆成功。蘇聯在1978年宣佈攔截衛星達到實戰水平,到1982年6月,蘇聯共進行了20次空間武器攔截目標衛星的試驗。

蘇聯的攔截衛星其實就是安裝了炸藥或無控火箭的“自殺衛星”,衛星重量在3000千克左右,裝有主發動機、姿態控制發動機和軌道機動發動機,可在雷達或紅外系統的引導下可攻擊200千米~2000千米軌道的衛星(軌道面傾角差±5°~±10°)。進入上世紀80年代,由於快速發射、攔截和制導方式等技術方面的改進,蘇聯的共軌式攔截衛星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實戰能力進一步增強,蘇聯也因此成為第一個擁有實戰型反衛星武器的國家。

高邊疆之謀·51|俄大力發展反衛星武器,導彈、鐳射一起上

蘇聯研製的攔截衛星。2014年8月,美國媒體多次報道俄羅斯宇宙-2504衛星頻繁變軌並與微風上面級交會的訊息,美國官方也公開表示了對俄羅斯發展反衛星武器的擔憂。宇宙-2504在2014年3月31日在從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升空,衛星官方代號為宇宙-2504,也被稱作14F153。其他3顆衛星是編號為21、22和23的“信使”-M衛星。西方雷達探測到五個目標(可能是4顆衛星和微風-KM上面級)進入1172千米×1506千米,傾角為82。5度的軌道。

大部分衛星進入太空之後為了進入預定軌道會進行變軌,進入預定軌道後行衛星一般不會在短期內進行頻繁變軌,這是因為變軌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改變衛星軌道傾角的變軌)。但也有一些像宇宙-2504那樣“不安分”的衛星,入軌後根據任務需要頻繁變軌,這些衛星一般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據悉,宇宙-2504在2015年3~7月至少進行了11次軌道機動,並與發射該星入軌的微風上面級進行了在軌交會。分析認為,宇宙-2504具備較強的機動能力,可以使用鐳射或小型動能武器破壞航天器,無需使用炸藥或彈片摧毀目標,完成任務後可再攻擊下一個目標。但也有分析認為,宇宙-2504是一顆太空態勢感知衛星,頻繁機動是為了驗證機動技術,更好地靠近對手的航天器進行近距離偵察,近年來,美國發射的太空態勢感知衛星就多次靠近俄羅斯和中國的衛星。

不管是驗證共軌式反衛星技術還是執行太空態勢感知任務,這些都展示了俄羅斯衛星機動能力,在該技術基礎上具備發展成共軌式反衛星武器的潛力。

高邊疆之謀·51|俄大力發展反衛星武器,導彈、鐳射一起上

共軌式攔截衛星整個攔截任務耗時比較長。

空基反衛:截擊機欲變“衛星殺手”

上文我們提到,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進行了空基反衛星導彈,美國展示這一能力後也刺激了蘇聯,蘇聯之後也秘密上馬了空基反衛星導彈系統的研製——30P6“接觸”反衛星系統。

上世紀80年代,“金剛石”中央設計局開始研製30P6“接觸”反衛星導彈系統。該系統由米格-31改進而來的反衛星導彈攜帶平臺和火炬機械製造設計局研製的79M6反衛星導彈組成 米格-31D反衛星截擊機在執行任務時,由部署在哈薩克薩雷沙甘靶場的太空監視系統提供目標衛星的資訊,79M6反衛星導彈長10米,可攻擊200千米以下的低軌道衛星。

1987年1月,米格-31D原型機掛載79M6反衛星導彈首飛成功,但沒有進行實際打靶試驗,這一時期正是蘇聯風雨飄搖的時期,動盪的局勢讓專案發展頗為不順,於1991年暫停。

高邊疆之謀·51|俄大力發展反衛星武器,導彈、鐳射一起上

米格-31截擊機攜帶神秘黑色導彈進行試飛,外界推測該導彈主要用於反衛星。2018年9月,茹科夫斯基航空城上空出現了一架機腹掛載大型黑色導彈的米格-31截擊機。該機舷號“藍色81”,其機腹掛載了一枚大型黑色導彈,但外形上與俄羅斯最新的空射型“匕首”高超聲速導彈不同。分析認為,該導彈是俄羅斯正在發展的一種新型反衛星導彈,這意味著俄羅斯可能已經重啟蘇聯時代的米格-31反衛星截擊機專案。

米格-31是蘇聯時期研製在米格-25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款截擊機,採用串列雙座,最大飛行速度2。8馬赫,配備了相控陣雷達和紅外搜尋跟蹤裝置,可空中加油,作戰半徑超過1500千米,可攜帶R-33、R-77、R-37M等空空導彈,主要用於攔截戰略轟炸機、巡航導彈等目標。

米格-31截擊機列裝後,蘇聯/俄羅斯在改進服役過程中對其進行了多次改進,改進出了米格-31B、米格-31BM等型號。根據相關資料,蘇聯/俄羅斯共生產了519架米格-31系列截擊機,目前,俄軍大概還有約140架米格-31系列截擊機處於現役狀態,裝備於12個飛行中隊,大部分已經被升級為最新版本米格-31BM。

高邊疆之謀·51|俄大力發展反衛星武器,導彈、鐳射一起上

1983年9月13日,美國空軍F-15戰鬥機成功完成ASM-135動能反衛星試驗,擊落了一顆報廢的軍用衛星。現在俄羅斯正將一部分米格-31BM升級為多用途戰機,除了發射“匕首”高超聲速導彈,還可以發射反衛星導彈,成為一款具有戰略意義的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俄羅斯宣佈研發成功的A-60機載鐳射反衛星武器。該專案以伊爾-76飛機的改進型A-60為平臺,攜帶大功率鐳射器,可致盲偵察或導彈預警衛星。

其實,在冷戰時期,蘇聯就已經研製了A-60機載戰略鐳射武器。1981年,以攔截高空漂浮偵察探測氣球為應用目的的機載鐳射武器專案研製正式展開,隨後更名為“拉多加計劃”,由金剛石設計局設計研發的二氧化碳氣體鐳射器安裝在伊爾-76運輸機的貨艙內。1984年4月27日,在一次試驗中,A-60鐳射武器飛機在1萬米飛行高度,成功擊毀了位於莫斯科東南700千米的Volsk浮空器研究中心上方放置的氣球靶標。1988年,A-60試驗機在莫斯科附近的Chkalovsky試驗機場意外自然燒燬。1991年,第二架實驗飛機A-60 / 2(izdeliye 1A2)開始飛行,但後來由於缺乏資金停止試驗。

高邊疆之謀·51|俄大力發展反衛星武器,導彈、鐳射一起上

A-60機載戰略鐳射武器,外形上最大的特點是有一個白色的“大鼻子”。據稱,俄羅斯在2012年重啟了A-60機載戰略鐳射武器專案,這個重啟並非簡單複製蘇聯上世紀80年代的技術,而是會採用新的搭載平臺、更大功率的鐳射以及瞄準裝置,綜合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近年來,俄羅斯多管齊下,發展了地基、天基和空基多種反衛星武器系統,反衛星戰力大幅提升,為其爭奪制天權提供了武器上的保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