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育”見三十年

簡介30年前,陸小娟騎著腳踏車來到當時的桐鄉縣安興鄉(現屬桐鄉市石門鎮)的中學代課,剛開始她是教語文的,學校開了英語課,能教英語的老師不多,她是師範畢業,是“正規軍”,所以就被推到英語老師的位置上

他正在上課用英語怎麼說

本文轉自:嘉興日報

“育”見三十年

陸小娟,石門中學英語老師,任教30年。她針對農村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的現狀,用心用情上好每一課,希望學生學好英語,將來走遍世界。

“育”見三十年

沈旭亞,石門鎮羔羊中心小學數學老師,任教31年。1991年站上講臺,她是學生眼裡的嚴老師,更是好老師。如今,她很多曾經的學生也已經成長為教書育人的老師。

“育”見三十年

吳家聰,石門鎮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任教30年。他堅持豐子愷先生“好真、樂善、愛美”的育人理念,完善“小子愷”課程體系,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旨在培養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的農村優雅少年。

“育”見三十年

沈森泉,石門中學高階教師,任教37年。作為曾經的校領導,他做細做實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心換心,做師生的知心朋友,讓師生都在立德樹人上下功夫,以師生的共同成長促進學校的發展和提升。

“育”見三十年

王惠娟,石門中學英語老師,任教30年。她當了20多年的班主任,時刻保持童心與真心,用孩子的眼光去對待孩子,用母親的溫暖去呵護孩子,用教師的職責去引領孩子。

“育”見三十年

徐凱達,石門鎮羔羊中心小學美術老師,任教30年。他主持撰寫的校本課程《運河童畫》獲評桐鄉市精品課程,輔導的學生在桐鄉市級以上的比賽中獲獎近200人次,雜誌刊登學生作品30餘幅。

“育”見三十年

范進良,石門中學美術老師,任教30年。30年來,他教過美術、社會、科學等學科,當過班主任。1991年起,他連續3年騎著腳踏車到農村學校給孩子上課,後來換了摩托車,再後來換了汽車。

“育”見三十年

陳金強,石門鎮中心小學語文老師,任教31年。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兢兢業業,走遍每個學生的家,只為更好地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育”見三十年

陳倬明,石門鎮羔羊中心小學體育老師,任教30年。他在30年的體育教學生涯中,積極開展體訓,為少體校培養選送優秀運動員近百人,獲教育系統“三牛精神”獎。

“育”見三十年

掃一掃 看影片

■記者 成 傑 通訊員 沈麗華 攝影報道

人們形容老師為園丁,因為他們澆灌花朵異彩紛呈;

人們形容老師為巧匠,因為他們塑造後代軀體靈魂。

有這麼一群老師,他們很普通很平凡,但他們卻紮根農村30年,默默無聞地耕耘,勤奮無私地奉獻。

9月1日,開學第一天。英語老師陸小娟早早到了辦公室,整理書本、擺放綠植,把辦公室打掃得乾乾淨淨。今年是她在農村學校的第三十個年頭,要迎接新一屆的學生了,心情還是一如既往的激動。

30年前,陸小娟騎著腳踏車來到當時的桐鄉縣安興鄉(現屬桐鄉市石門鎮)的中學代課,剛開始她是教語文的,學校開了英語課,能教英語的老師不多,她是師範畢業,是“正規軍”,所以就被推到英語老師的位置上。

回憶起往事,陸小娟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學校離家非常遠,學生們都住在學校宿舍,說是宿舍,其實就是實驗室,一個大通鋪,大家一起睡。”雖然條件很差,但學生們都“鉚著勁學習”,勁頭很足。

說話間,陸小娟拿著書本快步走進教室,迎接她的是一張張嶄新的、稚嫩的臉龐……

55歲的沈森泉老師透過玻璃窗,看著外面正在翻新的校舍,若有所思。

沈老師原本是石門中學的黨支部書記,因為到了年紀,今年就退居二線了。“37年,從最早的高橋,到後來的崇福,再到現在的石門,一直在農村教書。”說起自己的經歷,沈森泉很坦然,雖然當過校長、書記,但是農村人樸實的性格深深影響著他。一位年輕老師說:“沈老師從來沒有領導架子,更像是生活工作中的一位師友,幫助我們一起提高。”

在石門鎮中心小學四樓的美術教室裡,校長、美術老師吳家聰正在給學生們上以豐子愷漫畫為主題的美術課。吳家聰以豐子愷的漫畫藝術為題,不僅讓孩子們學好文化,更要學好做人,像校友豐子愷先生那樣。

吳家聰1992年任教,2017年從高橋來到石門工作。到了人文底蘊更加深厚的石門鎮中心小學後,吳家聰感覺肩上的壓力更大了。如何將石門的運河文化、農耕文化與子愷文化和學校的課程相融合,讓農村學校也具有競爭優勢,成了他思考的新課題。

粉筆生涯三十載,講臺春秋繪丹心。很多老師都是默默紮根農村教育,三十年如一日教書育人、敬業愛崗、默默耕耘,只為讓孩子們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如今,尊師重教崇學的氛圍在桐鄉更加濃厚了。桐鄉市石門鎮在2019年成立了振石石門慈善教育基金,定向獎勵優秀師生、資助困難學生。今年,9位從教30年以上的資深教師獲得“耕耘獎”,以感謝他們對教育事業的付出。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尊其師,方能受其學。融洽的師生關係、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需要我們共同營造、共同珍惜。

【編後】

走進桐鄉農村小學,漂亮的教學樓前,塑膠跑道、足球場、體藝樓、教師公寓等設施一應俱全,孩子們在校園裡歡呼雀躍;書法班、舞蹈課、科技感十足的資訊科技實驗室……農村的孩子享受著和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

十年來,一座座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桐鄉聚焦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致力於打造鄉村名校,穩步推進鄉村名校提質擴容,讓鄉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

十年來,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投身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職任教。桐鄉推動農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水平提升,進一步最佳化交流輪崗制度,全力均衡城鄉義務教育師資配置。

十年來,搭建城鄉教育資源共享平臺,補齊農村小規模學校辦學短板。桐鄉依託推進“網際網路+”實現鄉村小規模學校“網際網路”結對幫扶全覆蓋,助力教師抱團式成長,進一步加大城鄉幫扶力度,提升發展均衡力與凝聚力。

這些,正是嘉興全域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縮影。

這些紮根鄉村學校30年的普通教師,就是熱愛鄉村、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鄉村教師隊伍的代表,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鄉村教育事業,築牢推動共同富裕的基礎教育基石。

教育是滿足老百姓基本需要的民生工程,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基礎工程,是共同富裕的託底工程。這十年,嘉興鄉村教育猶如飛速的高鐵,賓士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