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鑿壁偷光的匡衡,寫下《憫農》的李紳,原來他們是這樣的人?

簡介這是一首多麼質樸、而又飽含深情的詩啊,其作者,李紳,唐代人,出生於湖州烏程縣,祖籍亳州譙縣,此人文學造詣極高,與白居易、元稹一起倡導了“新樂府運動

鑿壁偷光主要人物是誰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有些事,有些人,卻沒這麼簡單。

比如說,鑿壁偷光的匡衡,寫下《憫農》的李紳,這些原本是我們童年時經典的勵志故事、學習榜樣,結果,他們的故事,用一句臺詞來形容,那就是,“我猜中的了開頭,卻猜不到這結局” 。

鑿壁偷光

鑿壁偷光的匡衡,寫下《憫農》的李紳,原來他們是這樣的人?

鑿壁偷光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與頭懸梁錐刺股、裹螢照讀這一類的典故差不多,激勵了無數讀書人。

據《西京雜記》記載:“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西京雜記》是什麼書?

這是中國古代歷史筆記小說集,一說漢代劉歆著,一說東晉葛洪著,不過,漢代劉歆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還是比較大的,且不說,鑿壁偷鄰居家的光對不對,單說這種讀書的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鑿壁偷光的匡衡,真的是如人所願,成為濟世之才、國之棟樑了嗎?

匡衡

鑿壁偷光的匡衡,寫下《憫農》的李紳,原來他們是這樣的人?

匡衡是西漢時期的人物,字稚圭,出生於東海郡承縣,東海郡,乃秦代始置,西漢時的東海郡,大概既是今山東省臨沂市南部與江蘇省東北部一帶,而這個承縣,在今山東省棗莊市南舊嶧縣西北一里,也就是說,匡衡是今天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的人,當地有匡談村,據說就是匡衡故里。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匡衡是今天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匡王村人。

年少時的匡衡,家境貧寒,世代為農,讀書之路,自然不易,九次考試,才中了丙科。

漢朝時,博士弟子掌握“六經”中的一經,就可透過考試,獲得官職,可見讀書的重要性!考試得甲科者,可為郎中,得乙科者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補文學掌故。

匡衡中的是丙科, 補為太原郡的文學卒史,這是個什麼官職呢?

大概就是主文學、教育、掌管學校,教授諸生,或掌典章故事,侍從顧問。

雖然說,官很小,但是,好說歹說,匡衡算是步入了仕途,從此,人生開掛!

鑿壁偷光的匡衡,寫下《憫農》的李紳,原來他們是這樣的人?

眾所周知,漢代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對儒家非常重視,匡衡很快嶄露頭角,漢元帝時,匡衡被任命為為郎中,遷為博士,給事中,這算是破格提拔,給事中之職,始於秦,漢代沿用,幹什麼的呢?常侍皇帝左右,備顧問應對,每日上朝謁見。這個身份就比較特殊了,官職不是很大,卻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了。

接下來,匡衡又一次在漢元帝那裡得到了加分,這年恰逢京城一帶發生日蝕、地震等災變,匡衡乘機上書,引經據典,提出了“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等一系列良策,得到了漢元帝的大加讚賞,匡衡因此得到了光祿大夫、太子少傅的頭銜,這下徹底從一個鑿壁偷光的貧寒少年,躋身朝堂之上,儼然是西漢時期的一顆政治明星。

後來,匡衡又為御史大夫、丞相、封安樂侯,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極人臣,權傾朝野,任誰,恐怕是再也不敢小瞧他匡衡了!

然而,在匡衡達到人生巔峰之時,也開始膨脹了,再也不是那個樸實無華、敢於直言、心繫天下的匡衡了!

在提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功臣陳湯,打敗匈奴,得勝歸來之時,卻被匡衡與中書令石顯勾結彈劾,羅列罪名,如父喪不歸、貪功冒進、不忠不義等等莫須有的罪名。

鑿壁偷光的匡衡,寫下《憫農》的李紳,原來他們是這樣的人?

漢成帝即位後,石顯失勢,匡衡立馬與其撇清關係,聯絡御史大夫甄譚等人,彈劾石顯及黨羽,正直的司隸校尉王尊等人,實在看不下去“兩面人”匡衡的表演,便向皇帝檢舉他,匡衡上書謝罪,聲稱乞骸骨回鄉,漢成帝即位不久,沒辦法,只好對匡衡好言相勸,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接下來的事情,更離譜了,有一次,匡衡的大兒子、時任越騎校尉的匡昌“醉殺人”,匡衡的二兒子,竟然密謀救人,結果事發,朝野震怒,匡衡又來了一出“免冠徒跣”的好戲,主動待罪,沒想到,漢成帝再一次向匡衡伸出了橄欖枝,沒事了!

欲讓其亡必令其狂!

很快,壓垮匡衡的最後一根稻草來了,原來,在匡衡被封為安樂侯時,利用“郡圖失誤”,測量時,給自己增加了“四百頃”地,期間,下屬向匡衡稟報了此事,匡衡裝聾作啞,吃到嘴裡的肉,哪捨得吐出去?地方官畏懼當時匡衡的權勢滔天,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紙包不住火,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對匡衡清算的時刻,最終爆發了!

一封封彈劾,傳到了漢成帝的桌案,這回,漢成帝出手了,將匡衡一擼到底,貶為庶人,也算是對匡衡仁至義盡了。

鑿壁偷光的匡衡,寫下《憫農》的李紳,原來他們是這樣的人?

從鑿壁偷光的貧寒少年,到長安城春風得意、嶄露頭角的西漢明星人物,再到權傾朝野、位極人臣的國家棟梁,最後,他終將誤入歧途,一錯再錯,從屠龍少年,變成了惡龍,匡衡的一生,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每個人的心中,應該都有答案,那就是“初心”。

憫農——李紳

鑿壁偷光的匡衡,寫下《憫農》的李紳,原來他們是這樣的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一首多麼質樸、而又飽含深情的詩啊,其作者,李紳,唐代人,出生於湖州烏程縣,祖籍亳州譙縣,此人文學造詣極高,與白居易、元稹一起倡導了“新樂府運動。

年輕時,李紳家道中落,父親曾是一位地方縣令,不過,在李紳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只好跟著母親相依為命,讀書學習,然而,在他16歲那年,母親也去世了,可謂是悲慘之極的命運。

鑿壁偷光的匡衡,寫下《憫農》的李紳,原來他們是這樣的人?

正因如此,李紳自幼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對民間疾苦深有感觸,對勞苦大眾飽含深情,後來,他和好友李逢吉出遊,登上觀稼臺(亳州古蹟),追憶往事,俯瞰蒼生,心中感慨,噴湧而出,寫下了千古絕唱:

《憫農》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言語質樸,卻令人蕩氣迴腸,其中深情,令人潸然淚下!

然而,一切到此為止,接下來的故事,李紳像前文提到的匡衡一樣,就要開掛了!

27歲那年,李紳中進士,步入仕途,因不滿李錡謀叛而下獄,後釋放。

元和十四年,升為右拾遺。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學士。後任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要職,不過,後來李黨失勢,李紳被貶為端州司馬。

接下來,李紳歷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浙東觀察使、河南尹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毫汴穎觀察使,淮南節度使等職,兜兜轉轉,幾乎把大唐的地方轉遍了,最終,在晚年時,入京拜相,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繼又晉升為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位極人臣。

鑿壁偷光的匡衡,寫下《憫農》的李紳,原來他們是這樣的人?

可是,就是這麼一位,寫下《憫農》的詩人,飛黃騰達以後,過上了奢靡的生活,美酒佳餚,美人美色,一樣不落下,有一次,李紳宴請劉禹錫,奢華的大場面,讓劉禹錫大跌眼鏡,寫下了《贈李司空妓》: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還有更可笑的事,李紳窮困潦倒之時,為了蹭飯,常到一位同宗的名叫李元將的人家中,親切的喊人家叔叔,可是李紳發達之後,對這位叔叔,橫挑鼻子豎挑眼,人家直降輩分為小弟、小侄都不行,直到降成了孫子輩分,這才答應。

李紳為人,令人不齒,為官酷暴,奢靡貪婪,據說,喜食雞舌,一次要殺幾百只雞,還說出,“君不見掬麥乎?秀者在下,粃粏隨流者不必報來!”這話就是說,把老百姓當穀糠,哪還是那個發出“鋤禾日當午”的李紳,當時的劉禹錫、李賀等人,都對其嗤之以鼻。

當然了,這些可能有歷史杜撰的成分,但是,基本上,大概如此,李紳從家道中落的貧寒少年,到步入仕途、飛黃騰達,走的越來越遠,成為了老百姓痛恨的貪官,又是一個屠龍少年變成惡龍的故事,令人唏噓不已,原來他們是這樣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