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你是不是經常有一種漂泊感?

簡介自我批判我們的生活為什麼會有漂泊感,因為我們沒有合理應用人類獨有的觀念和思維

情侶之間怎麼算一週年

你是不是經常有一種漂泊感。在情感婚姻中, 總是沒有“家”的感覺,無論多麼努力,總會有一種漂泊感;有人說,這種感覺是存在的,建議用忙碌的工作來麻痺自己。但是,你再想想你的工作,也總有一種漂泊感。

無論對於婚姻,還是對於事業,即使是兩點一線的簡單生活,但是漂流的軌跡彷彿永遠在這兩點一線之間漂來漂去。

此時,我們開始反思,婚姻和家庭不應該是讓我們的身心得到休息,讓漂泊的心靈停泊的地方嗎?我們希望重溫一天未見的愛情,享受夫妻之間的美好。按照我們對婚姻的憧憬來說,配偶應該是一個讓自己牽腸掛肚的那個人。

然而,想象與現實貌似隔著一條絕大的鴻溝,曾經的魂牽夢繞並沒有在現實中得以圓滿,更多的是與配偶的衝突和爭吵,最後大失所望。

為什麼會有這種漂泊感,且久久揮之不去。

你是不是經常有一種漂泊感?

群體極化

在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概念叫作群體極化。它所闡述的邏輯是指許多觀點和矛盾都是由於群體總和與自己的思想或觀點相似的人透過群體交流而產生的。而且,更為令人驚詫的是,這種觀點透過群體間的交流,觀點本身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強。

比如,有十個人在交流我們是不是應該有一套房子,這十個人當中有九個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只有其中一個是的態度是否定的。但是你會發現一種奇妙的現象,最後這十個人更加確認“買房”是正確的,而最後那個人也改變了原本的初衷。這個結果觀點在於兩點:

第一,其中九個認為“買房是正確”的人,他們得到了“相互驗證”,所以認為自己的主張絕對沒錯。

第二,其中認為“買房是錯誤”的人,剛開始質疑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會盲目地認可其他人的觀念。但是,不可否認,他本人並沒有經過嚴格的利弊分析,而是以“票數”決定自己的判斷結果。

可以理解的是,群體極化的思考方式,之所以成為我們慣性的思考方式,因為他會節省我們大部分的腦力工作。但是,群體極化透過“票數”而做的任何決定,凸顯出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盲目

比如,你有100萬,認為房子可以抵制通貨膨脹,所以決定買一套,這個觀點可能不會有太大的錯誤。但是,我有10萬,那麼,“我決定買房”顯然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我考慮任何的決定必須以“自身實際情況”為前提,不考慮“前提”的任何思考,都是“不審題,直接抄選項”的行為,完全沒注意考卷是否被打亂了考題順序。

當然,這種思考模式並未絕無益處,也存在很多積極面。比如道德一致性傾向,會上拱道德維度的升級,大家都尊老愛幼,所以我也尊老愛幼。

總而言之,群體觀念極化的思考模式,有可能有積極的效果,也有可能產生消極的結果,但是它確實存在沒有在細緻思考背景下的盲目性,至於這種思考模式的最終結果如何,“運氣成分”往往佔有較大比重。它透過群體互動的方式強化所有成員最初的思想和觀念,導致我們“草率的做出錯誤的結論”或者“草率的做出正確的結論”。

但是,我們需要正視一個現象:“群體極化”確實能給人一種“漂流感”。因為我們的任何思想一旦被群體強化,自我意識就會減弱。

你是不是經常有一種漂泊感?

漂泊感從而而來

“浮萍逐流水,水去萍著泥”,所謂浮萍,不可能自己移動,只能隨著池塘的流向和流速而漂動。但是,這水流又是什麼?它是大眾所公認的一種趨勢觀念且一致性極高,就是我們所說的“群體極化”。

比如,當你結婚時,你或者你的妻子不會單純地想要一套房子,而是身邊的朋友都擁有了一套,所以你也必須擁有一套。

在漂動的過程中,大眾的方向就會不加思考地預設為這也是自己的方向,只能隨著大眾共鳴的方向前進,你細細想來,大眾的方向就一定是對的嗎?你心裡有過這個聲音嗎,你質疑過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你的行為多數就是無意識行為,或者說,你的自我意識已經在減弱了,這導致我們有一種錯覺:自己永遠奔跑在“群體觀念勢能驅動”的漂泊之路上。

就好像婚姻是千年以來的慣性觀念,不結婚反而感覺很“彆扭”,感覺自己很“另類”,但是,當你真正結婚了之後,會出現大多數人多產生的一個質疑:婚姻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麼不快樂,早知道這樣,當初我就不結婚了?有意識地思考永遠放在後期而後知後覺。夫妻之間感情破裂後,有人可能會質問:你當初幹什麼去了,為什麼不想好之後再結婚。

很遺憾,這句話沒有任何意義,主要原因出於兩點:

第一,群體極化暗示我們“婚姻方向是必然的”且不容反駁。

第二,婚姻是未知方向,任何人都沒有經營經驗,所以“早知道”是不可能成立的。

當然,婚姻與房子可能只是群體極化驅動的一個縮影,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構成了當代人購物行為的本質。你有房子,我也要有,你有車子,我也要有,你有什麼,我都要有。

不單單是婚姻,我們的事業,育兒,家庭發展方向都會在“群體極化”的裹挾下而盲目作出決定,

使得我們如浮萍一般,沒有憑藉自由意志找尋靈魂的歸宿,只能憑“觀念勢能”而隨波逐流轉化為一種無盡而盲目的“無厘頭”動能,最後卻換來無盡的空虛。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於“群體極化”現象依然順從,還沒到極力抵制的反思。我們也依然為薪資待遇,工作環境,事業是否有成以及學歷和家庭是否富裕等一系列維度進行對比,恐怕自己站在“群體極化”的對立面,執意要在同胞內部比出高低,生怕自己低於平均線,導致怨恨的種子遍地播種,並蔓延滋生。

你是不是經常有一種漂泊感?

自我批判

我們的生活為什麼會有漂泊感,因為我們沒有合理應用人類獨有的觀念和思維。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調整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件事情,而且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們的思維是用來幹什麼的?

其次,這是一個非常寬泛的問題,也就是說,我的答案無論是什麼,都帶有錯誤的成分,同樣也帶有正確的成分。也就是說,無論哪種思維,都是一種偏見。

最後,你想應用你的思維化解什麼問題。你就遵從哪種偏見。

比如,之前我經常舉了一個例子。有很多同事非常喜歡小編,然後誇讚小編說:我非常喜歡小編這個人,說話直來直去的。

但是,某一天我和我的領導一起吃飯,領導對我說:小編啊,你哪都好,就是說話太直來直去的了。

如果我的人生指向是功利主義,那麼,我就必須服從領導的偏見,必須提升自己的政治思維。如果我想混好人緣,那麼,我就必須服從同事的人格偏見,保留自己的道德思維。

總體來說,一種思維的應用,自然有其指向和目的。同理,思維同樣可以為其助力並總結出方法論幫助我們擺脫漂泊感和孤獨感或者其他負面感受。

思維有很多種, 1、逆向思維;2、抽象思維;3、線性思維;4、形象思維;5、直覺思維;6、定向思維;7、創新思維;8、分析思維;9、發散思維;10、聚合思維。

如果我們僅僅只用一種思維來應付我們的生存問題,那麼,人就會變得“死性”,很難靈活掌控身邊的一切。

比如,有一個婚姻笑話,妻子對配偶說,我今天可以吃冰棒了(創新性思維)。如果說丈夫直接下樓買了一袋子冰棒給妻子(線性思維),她多數會生氣。但是,如果你趕緊跑到浴室洗澡(發散思維),她可能會更高興。

你是不是經常有一種漂泊感?

我們的思維是幹什麼用的,就是為了實現自己對人生的觀念或者消除恐懼。

你為什麼會讓自己的妻子生氣,導致她產生情緒化,就猶如你為什麼讓自己產生情緒是一樣的道理。無非兩個原因:要不就是你的觀念起點出現了問題,要不就是“實現人生觀念”的思維實施過程出現了問題。

那麼,出現問題了又該怎麼辦呢?四個字:自我批判。

無論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思維模型,如果你試圖透過思維達到你想要的結果,都離不開“思維切換”和“思維結合”,但是,再次之前你首先要學會質疑“你之前的思維是否存在錯誤”的自我批判精神,才能從迷茫和漂泊感中解脫出來。

譬如,我們一直在恐懼我們自身的生存問題。但是,於生存而言,人類有著社會大分工的強大保障,無論從事任何一份職業都比野生動物活得更加安全,也就是說生存成本並不高,而觀念成本可能會是一個上不封頂的天文數字。然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仍然沉浸在這種奢侈的“攀比”之中,導致我們責怪命運給他發了一副爛牌,進而總是埋怨自己的運氣不夠好。

我們是否以“自我批判”的角度深度考慮過這個問題。當然,我並不是說,我們應該活得像動物一樣,而是我們是否應該為自己的人生“做減法”。

至於如何解決我們的“漂泊感”,並不存在一個定性且標準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病點”並不同,只能“一事一議”。“病點”在哪裡,批判點就在哪裡。

你是不是經常有一種漂泊感?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他的《心流》一書中曾這樣說:

徹底社會化的人,只追求周遭他認定應該期望的東西——往往也是與天性密切結合的慾望。他可能會經歷許多難能可貴的事,但因這些事與他的慾望不符,他就會完全忽略它們。他在意的並非現在擁有的,而是滿足別人的要求後能獲得什麼。這種淪為“群體極化奴隸”的人,只知道週而復始地追逐一到手就化為泡影的獎賞。

你是不是經常有一種漂泊感?

心流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

¥

48

精選

購買

這本書主要講述人的內心應該如何體驗這個世界。書中有對功利的批判,盲目慾望的否定。整本書結合宗教,理想,功利,人際,婚姻,育兒等多方位的分析觀點。如果你想簡單瞭解一下,看電子書就可以。如果你想讀書真正的感受,肯定是紙質書最好。而且有兩點建議:1:最少看三遍。2:一定要做筆記,然後結合上下文複習筆記才能梳理邏輯關係(這是電子書所不及的效率)。一味複習筆記主張,容易忽略情境而照本宣科的引用主張。

我們對未來的追逐起源於一種期待的投射,這種對夢想的懷揣時刻激盪著我們的靈魂,這種驅動力讓我們奮起勃發而永不停歇,漂泊的感覺也從未中斷。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漂泊感必然帶來對圓滿之地的視而不見,換言之,你可能看不到別處可能也存在生活的意義,但是,它確實存在。如果你學會對自我不斷質疑,不斷批判,那麼,接下來,將會是智慧的開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無知的求道者

Top